王小穎:世界應給“問題解決者”中國更多信賴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付出巨大努力和犧牲,依靠體制優勢和高效行動演繹了保護國民、助力別國的擔當。同樣是面對這場疫情,西方卻愈發陷入為資本所累、行動遲滯猶疑乃至“自身難掃門前雪、堪顧他人瓦上霜”的困境。抗疫中的“中國挺進”與“西方缺失”一度反差明顯。
2008年,始自美國的金融海嘯讓西方在此後十餘年裡經歷了經濟下行、民粹盛行。那場危機發生後,中國則是以前所未有的責任感、擔當精神和包容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將合作觸角探及全球各個角落。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總是下功夫尋找彼此互利共贏的交集,追求共同繁榮發展。
2010年的好萊塢電影《華爾街:金錢永不眠》引入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插曲:在華爾街金融危機暴發之際,一群華爾街金融家在談判桌上竭力說服來自中國的投資方,期待中國投資者出手。以小見大,這段電影花絮表明一個事實,就是中國不僅發揮了“世界工廠”作用,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日益佔據重要地位,而且在全球金融領域也不斷產生有力影響。此後,隨著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紮紮實實為各個國家各個地區搭建起互利共贏合作平台。這一進程生動詮釋了“世界何處不中國”的意蘊:中國願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世界,
願以自身發展帶動全球發展。
西方諸多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給予極大關注。它們不得不承認中國快速發展的成果,但同時,出於對大國興衰史及所謂“國強必霸”經驗的單方面理解,西方對中國的疑慮和不信任也前所未有地積聚,接連鼓譟“中美必有一戰”“修昔底德陷阱”“中國威脅”“新殖民論”等論調。
但中國不是歷史上那些“國強必霸”的大國,中國崛起在對現有國際秩序和格局帶來影響的同時,不斷展現和平崛起的深刻意涵:在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進程中,中國沒有重蹈西方“開疆拓土”的前轍,而是始終在維護地區和國際安全穩定的基礎上貢獻國際公共產品;沒有巧取豪奪世界資源,反而通過自主研發試採可燃冰等新技術不斷探索新能源,採取垃圾分類、清潔能源回收等新政策從自身擠資源;沒有因自身發展而忘記廣大發展中國家,反而視之為“天然同盟軍”並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面對近年來日本福島核洩漏、菲律賓“海燕”颱風肆虐、亞
洲禽流感疫情、非洲埃博拉疫情、尼泊爾大地震等大災、大疫,中國非但沒有退卻,反而屢屢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同樣,面對當前這場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參考可藉鑑的情況下,以極大犧牲精神和高效行動及時有效地應對了疫情“上半場”,緊接著又快速向120多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醫療物資和人員幫助,同各國合力應對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下半場”。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再次驗證了中國自渡渡人的意願和能力,也讓世人看清:危難時刻,與其他一些大國、強國態度散漫、淡化疫情威脅、“任性甩鍋”的言行相比,中國不計前嫌、不謀私利,對全球多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多麼難能可貴。
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各國都是一場大考,它檢驗著各國政治制度的能效、政府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凝聚力以及國民素質等等。疫情終將過去,在進入後疫情時期過程中,更多考驗也會接踵而至:
誰更有能力將自身和全球從突發性公共危機中快速拯救,誰更有能力率先實現本國經濟的“U型甚至V型反彈”並引領全球經濟走出“至暗時刻”,誰更能秉持戰略遠見和擔當精神,將本國乃至全球資源合理調配,使之更公平更高效地服務於人類社會共同發展,誰就更有資格奏響此輪進行曲的主旋律並引發世界深入思考——面對當今世界各種複雜艱難挑戰日增的局面,以自立立人、達己達人理念喚起民眾的責任感,是否比一味強調“雙標”的民主、人權、自由價值觀更具普世意義?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否更有助於世界摒棄意識形態、制度分歧等阻礙因素,朝著更加美好的未
來前行?
與一些大國日益不願擔當相比,中國在歷史的急流險灘中一路奮勇拼搏,堅持做一個負責任大國,世界何妨給予中國這個“問題解決者”更多理解、善意和信賴,並與中國一同唱響“大道為公、風雨同舟”的人類命運與共進行曲。(作者是國際問題研究人員)
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3xoSIrAaa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