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世界地球日50週年:氣候變化加劇現在是採取行動的關鍵節點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4-22 20:41:41
標題: 世界地球日50週年:氣候變化加劇現在是採取行動的關鍵節點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0/04/1055602
2020 年 4 月 22 日
氣候變化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也是國際地球母親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這一天發表視頻
致辭指出,現在,全球正面臨與生態系統健康密切相關的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的考驗。
這場全球衛生大流行病與生態系統的健康密切相關。
古特雷斯表示,氣候變化、改變自然的人類行為以及破壞生物多樣性的種種“罪行”,如
毀林、土地使用變化、集約化農業和畜牧業生產、日益嚴重的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等等,
都可增加動物與人類的接觸,並使傳染病從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即產生動物源性疾病,
例如2019冠狀病毒病的機率隨之增長。
聯合國環境署的數據顯示,在人類每4個月出現的一種新型傳染病中,有75%來自動物。這
顯示了人類、動物與環境健康之間密切關係。無論是空氣質量改善,還是溫室氣體排放減
少所帶來的明顯、積極的環境影響都是只是暫時的,因為它們是在經濟放緩和人類痛苦的
背景下產生的。
古特雷斯說:“在今年的國際地球母親日到來之際,我們要比以往更深切地意識到,轉向
發展更加可持續的經濟,造福於人類和地球的需要。讓我們共同促進人類與自然和地球的
和諧。”
聯合國環境署表示,今年4月22日不僅是世界地球日50週年的重要紀念日,也是全球簽署
《巴黎協定》,承諾採取氣候行動的5週年關鍵節點。
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清楚地提醒世人,人類和地球在全球規模的巨大威脅面前有多脆弱
。我們亟需解決對環境無節制的破壞。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回應新冠病毒引發的社會
經濟影響時指出:“如果我們能夠早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兌現《巴黎協定》承諾
方面多取得一點進展,我們如今在面對這一挑戰時或許會顯得從容的多。”
環境署指出,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以“氣候行動”作為主題,呼籲公眾通過虛擬平台和數字
媒體,連續24小時採取行動。公民社會組織者希望通過數字化平台圍繞氣候變化開展全球
對話、積極行動、表演、網絡研討會和活動,推動人們採取行動。
世界氣象組織:過去五年氣候變化已加速
世界氣象組織(WMO)表示,2019冠狀病毒病加劇了氣候變化的社會經濟影響,而在過去5
年中氣候變化已加速。過去五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據稱,這一趨勢預計將持續
下去。英國氣象局哈德萊中心運行的WMO年度至年代際預測牽頭中心收集數據對近地表溫
度作了多模式氣候預測,結果顯示,未來五年(2020-2024)可能會出現新的全球平均溫
度記錄。全球溫度可能會進一步升高,尤其是在高緯度和陸地地區,而海洋變暖速度會變
慢,特別是在北大西洋和南大洋。
溫度只是其中一個氣候指標。其他指標還包括大氣二氧化碳(CO2)、海洋熱含量和酸化
、海平面、冰川質量平衡以及北極和南極海冰。為紀念地球日50週年而發布的《2015-
2019年全球氣候》最終報告指出,所有指標都顯示過去五年來氣候變化加速。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新冠疫情可能會暫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不能代替持續的氣候行動
。而且,由於氣候變化,與天氣、氣候和水相關的危害將變得更加嚴重,進而將使其應對
變得更加困難。
氣候對健康的影響
熱浪是2015-2019年最為致命的氣象災害,影響了所有大陸,在許多國家創下了新的溫度
紀錄,並伴隨著前所未有的野火,尤其是在歐洲、北美、澳大利亞、亞馬遜雨林和北極地
區發生的野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和分析,自1980年以來,與高溫相關的疾病或死亡的總體風險一
直在穩步攀升,目前全球約30%的人口生活在每年至少有20天出現可能致命溫度的氣候條
件下。
大雨和相關洪水會為各種傳染病的暴發創造有利條件。在有霍亂疫情的國家,估計有13億
人面臨著風險,而僅在非洲,就有約4000萬人生活在霍亂“熱點”地區。
由於乾旱的影響,與氣候變率和變化有關的氣候相關風險加劇了許多地方的糧食不安全,
特別是非洲的糧食不安全,進而又加大了氣候相關疾病或死亡的總體風險。
氣候對經濟的影響
2015-2019年,最大的經濟損失都與熱帶氣旋有關。代價最大的災害事件是2017年的颶風
哈維,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超過1250億美元。溫度上升會對發展中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產生不利影響,進而有可能破壞發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現,對於年均溫度25°C的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而言,升溫1
°C的影響會導致增長率下降1.2%。那些預估升溫會對經濟產生顯著不利影響的國家其產
值在2016年僅佔全球GDP的20%;然而,這些國家目前擁有全球近60%的人口,而到本世紀
末,預估會超過75%。
───────────────────────────────────────
「世界地球日」50周年》我們的星球生病了!氣候學家呼籲謹記:新冠病毒大流行帶來的
3個教訓
https://www.storm.mg/article/2552544
蔡娪嫣 2020-04-22 19:30
半世紀前,加州海岸發生當時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件,殺死1萬多隻無辜的海洋生物,環
境衝擊使環保概念崛起。時任威斯康辛州參議員的尼爾森(Gaylord Nelson)呼籲1970年
4月22日上街響應環保,當天獲得圓滿成功,美國逾2000萬人為保護地球而遊行。這使得
每年4月22日組織環保活動成為一種慣例,活動由美國擴散到全世界。
今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50周年,我們的湛藍星球面臨前所未有的隱形危機。前美
國氣象學會會長謝波德在《富比世》雜誌撰文指出,還有好多人沒有意識到,太陽系第三
顆行星──地球,是人類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唯一可行的居住選擇。儘管太陽系之外有數
千顆行星,但沒有任何一顆星能與地球的多樣性相媲美,地球人應該銘記新冠病毒大流行
帶來的3個教訓:
一、人類許多活動為地球帶來負面影響
新冠病毒迫使全球數十億人承受封鎖令,各行各業減少產量,大街空蕩蕩,反倒讓很多野
生動物回到人類開發之前、牠們曾生活的土地上。美國加州海岸出現了狼,海獅爬上阿根
廷海港曬日光浴,小鹿漫步巴黎街頭,山羊在英國小鎮閒晃。
空氣汙染也有所改善,許多地區長年灰濛濛的天空,在地球日這天出現蔚藍。美國航太總
署(NASA)指出,人為活動減少導致中國等國家的有毒空氣「二氧化氮」(NO2)含量降
低。碳排放量也有所下降,中國生態與環境部數據顯示,湖北2020年2月「優質空氣日」
的平均天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1.5%。由於疫情爆發而封城的義大利北部,空氣品質
也變得更好。
謝波德(J. Marshall Shepherd)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的污染降低清楚表明,「我
們的活動影響著地球上的自然改變過程」。一旦恢復「正常」社會經濟活動之後,這些短
暫的環境改善就很難維持了。
二、應尊重科學
過去在經濟凌駕環保的主流趨勢上,謝波德認為科學的專業知識總是受到打壓,儘管氣候
學家所做的研究報告與氣候預警是基於科學證據而來,但部分人仍認為氣候變遷、海平面
上升、北極熊失去家園是發生機率很低的事。
他說,與氣候相關的死亡人數,遠遠超過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犧牲人數,這一點很多
人也不知道。舉空氣污染為例,損害人體心肺與呼吸道系統,吸入細懸浮微粒PM2.5後,
容易刺激肺部,誘發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每年至少造成700萬人喪命。
疫情提醒人們科學的重要性,謝波德說:「希望隨著時間的流逝,新冠病毒危機將揭示科
學是我們的盟友,不是敵人。」政府、學術與私營單位的科學家與醫學專家和技術人員,
是拯救全球人類的重要角色,世界各國都靠著這些人來製定防疫策略、加強篩檢能力、研
發新疫苗。
三、每個人都能為地球盡一份力
謝波德指出,他的好友、環保水資源非營利組織「水湧」(SPOUTS of Water)執行董事
普爾(Barika Poole)曾說過:「一個人對地球的任何舉動,都與他的責任心有關。」普
爾認為,有些人比較有責任感,所以他們能看見環境遭受磨難,而決定擁護保護地球的價
值觀。
只要每個人盡力團結,就能改變很多事情,謝波德認為,防疫是如此,愛護環境也是這個
道理,「全球各地人們的行動對於抗擊新冠病毒來說至關重要,由於地球公民的集體行動
,新冠肺炎病例和死亡曲線已開始趨於平坦。而我們要當那些『縮在原地、保持不變』的
人,還是要當戴著口罩、改善衛生習慣的人?」
「我們對待地球的方式,常常就好像它是可以一次性丟棄的東西,但事實上我們沒有『
Plan B』星球,」謝波德最後引述普爾的言論建議,人們可以多提醒自己愛護地球:「地
球維持我們的生活與生命,因此我們應該善待它……它是我們所有人的家園,而我們有70
幾億人。」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