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與西亞世界》哈希姆—紹德問題與英國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上個世紀初期,現代的西亞世界正在成形,主因是1923年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的瓦解,瓦解並非帝國過於衰弱,而是受歐洲國家硬上強迫所致。今日的伊拉克(Iraq)、約旦(Jordan)、巴勒斯坦(Palestine)、黎巴嫩(Lebanon)、敘利亞(Syria)皆是被英法兩國所劃分出來的,特別是著名的1916年《賽克斯—皮科協議》(Sykes-Picot Agreement)的結果。英法在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操作,以及他們如何畫分出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邊界,就讓我們以一系列的文章來檢視百年來這區域的發展脈絡。
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與伊拉克之間的邊界劃分,可作為這一系列討論的開頭。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與鄂圖曼皆為交戰國。在《賽克斯—皮科協議》中,
伊拉克地區被劃在英國的勢力範圍中,而在1920年4月,英法兩國再次確認西亞地區的瓜分
之後,簽署了《聖雷莫協定》(San Remo Convention),之後英法軍隊旋即進入各自的勢力範圍。伊拉克人民在1920年展開對英國的抵抗與暴動,這不難理解,畢竟當時鄂圖曼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卻尚未瓦解,即使部分阿拉伯人與北方鄂圖曼政府不盡然契合,卻不代表阿拉伯人同意把自己交由英國人管理。這些抗爭對於英國人來說相當棘手,也試圖找尋解決方案。
伊斯蘭聖地麥加(Mecca)的領導人胡笙(Hossein al-Hashmite)屬於哈希姆家族(
Hashmite),即先知穆罕默德的家族,大戰期間曾與英國合作對抗鄂圖曼。他的兒子費薩
爾(Faysal bin Hossein al-Hashmite)在敘利亞地區獲得不少阿拉伯人推崇,1920年3月時登基維敘利亞國王。只是,在隨後法軍進入敘利亞之後,費薩爾遭到驅逐。當時的英國正面臨難以管理伊拉克的問題,因此試圖「以阿(拉伯)治阿(拉伯)」,尋求費薩爾的協助,邀其到伊拉克當國王。1921年8月,費薩爾登基。哈希姆家族原本的構想是在大戰結束後,建立一個從敘利亞到阿拉伯半島南方的阿拉伯王國,但英法的策略讓哈希姆的夢想破滅。不過,費薩爾選擇退而求其次,只要他在伊拉克還擁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阿拉伯王國就仍有一線生機。
只是阿拉伯地區並非只有哈希姆家族這一股勢力。阿拉伯半島中心的紹德家族(Saud)是
哈希姆的老對手,在前一個世紀時兩方就已過過招,而先知血統並沒有讓哈希姆家族取得
優勢。大戰結束之際,紹德家族在半島上開始進行擴大勢力範圍的活動。對於英國來說,
紹德若往北方拓展,很有可能危及伊拉克南方的安定。1922年7月,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頒發「委任託管書」,以「協助這些未能自主的地區發展文明」的名義,讓英國
在伊拉克的占領「合理化」,這讓英國占盡優勢,漠視了阿拉伯人的權益。12月,英國代表考克斯(Percy Cox)與紹德領導人阿布杜阿齊茲(Abdulaziz al-Saud)簽署《烏蓋爾議定書》(Uqair Protocol),劃出紹德與伊拉克之間的緩衝區,這份議定書中的條文寫道「在鄰近水源、油井的邊界區域不得有軍事活動,例如建立碉堡、駐紮軍隊」。然而,雙方最後對於阿拉伯文與英文的譯本語意各自解讀,使得日後糾紛不斷。
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Republic of Turkey)成立、鄂圖曼走入歷史,總統凱末爾(Mustafa Kemal)在隔年宣布廢除哈里發(Caliph),也就是讓先知穆罕默德去世之後掌握權力者不復存在。同一時間,哈希姆的胡笙立即自封為哈里發,還禁止內志(Nejd)穆斯林到麥加朝聖。紹德家族本來就不可能接受哈希姆家族的領導,再加上紹德家族以內志為重要據點,「不讓內志穆斯林到麥加朝聖」就具有胡笙特別拿紹德家族來開刀的意涵。雙方在1924年6月再度衝突,由紹德家族勝出,往後聖地麥加就在紹德家族的掌握之下。
紹德家族氣勢正盛,這使得英國必須再度關注伊拉克與紹德家族之間的關係,因此促成了
1925年11月《巴賀拉條約》(Bahra Agreement)的簽署。條約中提到,「在伊拉克與內志
的界線之間不得有部落的衝突」,衝突之中要「跨越邊界必須要有兩方政府的同意」。
1927年5月,英國與紹德家族簽訂《吉達條約》(Treaty of Jeddah),英國承認紹德家族
在內志與漢志(Hejaz,阿拉伯半島西側、包括麥加)的勢力範圍。表面上這是英國對紹德
釋出善意,但同時也是傳達「你就待在那裡,不要往伊拉克這邊來」的訊息。1928年8月,英國在《巴賀拉條約》又多加了新的條文,「若紹德家族無法防範內志部落對伊拉克的衝突,英國軍隊有自由處理的權利。」不過,往後幾年仍有大大小小的糾紛,而且對於紹德與哈希姆兩家族而言,雙方的敵對狀態並沒有結束。1932年9月,紹德家族在阿拉伯半島的勢力拓展趨於穩定,沙烏地阿拉伯自此成立,其意思是「紹德家族的阿拉伯半島」。
從上述歷史發展來看,伊拉克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邊界劃分,是基於哈希姆與紹德家族之間
的矛盾與英國在這區域試圖掌握優勢而起,大致上是在英國所設計的遊戲規則之下開展。哈希姆家族原本擁有的主導性,不僅在大戰期間被英法所犧牲,也因為在半島上勢力趨微,而讓原本可能稱為「哈希姆家族的阿拉伯半島」,變成了「紹德家族的阿拉伯半島」。英國所採取的對策僅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既然擁有伊拉克的統治權、既然擋不住紹德家族的勢力擴張,不如就劃定界線,你是你我是我,儘量讓雙方的衝突與傷害降到最低,然而,這卻成了阿拉伯世界往後難以整合的主要原因。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14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