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美國持續居疫情榜首 拯救災難無法僅靠「民主」
文章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reurl.cc/lVQp39
撰文:鄭瑞 最後更新日期:2020-05-01 12:00
歐洲各國政府開始籌劃逐步分階段地解除此前的封鎖等防控措施,美國總統特朗普(
Donald Trump)早已表示「我們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光明」—— 「解封」和「重啟」5月
或將取代「防控」,成為很多重災區國家的關鍵詞。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讓全球經濟遭受重創,無論是各國的領導人還是民眾,都期盼
早一刻重啟經濟,也早一步讓無數企業和家庭在財務上止損。如果說人們從疫情的爆發中
得到了什麼教訓,那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恢復,最終要建立在疫情緩
解、人們能夠有效控制其傳播的基礎上。
全球「拐點」言之尚早
從全球疫情的數據來看,城市要恢復以往的繁忙景象,還為之過早。截至4月29日,全球
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累計已經超過310萬例,已有22萬人因此喪命。其中,美國的各項數
據持續「領跑」全球,確診病例累計到達103萬例,大約佔全球病例的1/3,死亡病例達6
萬例,死亡率在4月呈上升趨勢。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日新增病例較增長最快的時期有
所下降,每日增長處於2萬到4萬例之間,目前現存病例仍在增加。雖然防控措施顯現成果
,「5月拐點到來」有可能,但「看到光明」還言之尚早,且很可能經歷更長時間的平台
期。
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多數的歐洲國家。歐洲最早出現疫情爆發的意大利疫情終於逐步平穩
,現存病例出現連續下降。疫情嚴重的法國、西班牙、瑞士都表示在5月將放寬一些封鎖
措施。歐洲的疫情增長速度整體趨緩,很多國家也已經進入病例增長的平台期,但是法國
、西班牙仍然高達數千的日增病例,以及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仍然值得警惕。目前,全球病
死率最高的10個國家中,歐洲國家竟佔8個,不僅遠遠超過中國,更超過了此前死亡率較
高的伊朗。
即便疫情進入平台期,也不代表疫情已經徹底可控。4月以來,曾經的「防疫模範」新加
坡以及本地感染一度保持在低位的日本和俄羅斯,都出現了疫情的激增。截至4月29日,
新加坡確診病例已超過1.5萬例,日本增至1.3萬例,而俄羅斯累計確診逼近10萬,總數超
過了中國。
其中,新加坡的疫情被輿論稱為「二次爆發」,原因是防控措施在外籍勞工的宿舍中失效
,造成全境43處外勞宿舍一半以上出現疫情,體現出防控網絡的漏洞和外籍勞工的生存狀
況問題。日本北海道從3月病例所剩無幾到目前不得不重新封鎖,日本各地頻發聚集性感
染,這和前期政府不願影響奧運會舉辦而給疫情降調以及始終沒有重視大規模檢測有關。
而俄羅斯疫情的爆發,顯然前期成功防止來自中國的輸入病例之後,沒能及時在歐洲疫情
爆發後加強防控措施。
要知道,新加坡在3月的防控,曾經達到現存病例連續多日下降的成果。以上的現實說明
,疫情即便達到高峰,也並不一定就此進入拐點,若出現措施上的誤判和紕漏,還可能出
現第二個高峰。
政治角力恐使防控失焦
或許比疫情更讓人擔憂的,是疫情引發世界各種力量矛盾的爆發。其中,對全球影響最大
的是中美兩國在疫情下激化的結構性矛盾,甚至已經殃及在全球防控合作中起到核心作用
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由於美國認定WHO「偏袒中國」且同中國一道「欺騙美國」,4
月15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將凍結對WHO的資助。雖然中國此後對WHO追加了3,000億美元的注
資,但美國調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的種種動作勢
必對WHO的防疫作用產生不利影響。
歐洲內部則正在因疫情受到的衝擊而更加撕裂。歐盟(EU)在疫情期間出現防控合作上的
角色空缺,又在關於「新冠債券」等經濟救助措施上難以達成一致,這背後是歐盟一體化
面臨的深層次阻力。而英吉利海峽的另一邊,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因本人
染上新冠肺炎而經歷了政治和個人命運的「過山車」,疫情對英國政治以及英歐關係將產
生怎樣的影響還很難說。
在疫情依然嚴重的情況下,全球已經把焦點轉向了中美之間的輿論戰,乃至疫情爆發的追
責問題,甚至炒作對WHO和中國的「獨立調查」以及「索賠」的言論。也正因為對防控疫
情本身關注失焦,全球對以人口大國印度為首的一眾發展中國家正在蔓延的疫情並沒給予
應有的重視。在歐美疫情擴散放緩的同時,南亞的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東南亞的
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中東的沙特、阿聯酋,拉丁美洲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疫情隱患正
在悄然加劇。
防控要求的治理能力非「民主」所賜
全球疫情遠沒有結束,從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以及韓國現狀,人們的確能夠看到
「隧道盡頭」的希望。這些地區不僅已經長時間將新增病例保持在低位,且中韓兩國復工
復產的情況亦沒有造成反彈迹象,港澳台三地的經濟活動受疫情影響更小。另外,伊朗和
德國也已經看到現存病例連續多日下降,且目前沒有產生第二波疫情的迹象。
疫情引起的關於政治制度、國家治理乃至意識形態的討論已經太多。在中國大陸疫情的高
峰期,外界不僅斥新冠肺炎為「中國病毒」,而且台灣還掀起「民主抗疫」的論調。眼看
著作為「民主燈塔」的美國以及近現代西方民主制度誕生地歐洲大陸在疫情下顯出的慌亂
無措,西方輿論又警惕中國防疫的成功經驗將震動民主世界,中西方之間的意識形態差異
在這種氣氛下更加對立。
實際上,從階段性防疫成果來看,政府的治理能力並不僅由國家的意識形態取向決定,全
球視之為「專制」的中國足以證明防控疫情的能力並非民主制度所賜,而中國香港、韓國
和德國在西方民主制度下同樣推出了有效的防控政策,這樣的現實難道還不足以破除關於
民主和非民主制度的迷思嗎?在人類面臨空前災難的當前,也只有放棄以意識形態解釋一
切的習慣,才能冷靜分析自身治理能力的短板,以期做出必要的改革,這一點對每個國家
都是如此。
───────────────────────────────────────
2008年來美國GDP增長最低水平 聯儲局措辭有五點不同於以往
https://reurl.cc/kdOpGL
撰文:吳迪 最後更新日期:2020-05-01 15:00
美國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折合為成年率萎縮4.8%,低於前值2.1%,並超出
經濟學家曾預期的4%。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2008年四季度以來GDP增長的最低水平。經
濟學家稱,這一下滑標誌着一個可以確定的衰退期的開始。
美國聯儲局4月29日召開疫情後的第二次例行議息會議,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
持在0%-0.25%不變。會後發表的聲明中,聯儲局強調致力於使用各種工具來支持美國經濟
,並預計當前持續的公共衛生危機將在短期內嚴重影響經濟活動、就業和通脹,並對中期
經濟前景構成相當大風險。但並沒有宣布任何新的政策措施。
將疫情期間兩次例行議息會議(第一次是 3月 15日)記錄對比,會發現5點不同,措辭變
化所釋放的信號,值得仔細琢磨。
第一點不同是針對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影響判斷。3月15日的表述是:冠狀病毒的影響將在
短期內影響經濟活動,並對經濟前景構成風險。而4月29日的表述是:當前持續的公共衛
生危機將在短期內嚴重影響經濟活動、就業和通脹,並對中期經濟前景構成相當大的風險
。明顯的措辭變化,疫情將對經濟造成的衝擊不言而喻。
第二,勞動力市場衝擊遠超預期。前次稱:疫情傷害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社區並
阻斷了經濟活動;全球金融狀況也受到嚴重影響;美國經濟以堅實的步伐跨入這個充滿挑
戰的時期;勞動力市場截止到2月份依然強勁,經濟活動以溫和的速度增長;近幾個月平
均就業增長穩健,失業率維持在低位。然而,4月29日會議紀要稱,疫情正給美國及全世
界造成巨大的民生和經濟困難,疫情本身以及為保護公眾健康而採取的措施,正在引起經
濟活動急劇下降和失業人數大幅增加;國內外經濟活動中斷嚴重影響了金融狀況,並損害
了向美國居民和企業的信貸流動。
美國勞工部4月29日數據顯示,在截至4月25日的一周中,美國初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達到
383.9萬。過去六周,累計突破3,000萬。這已經超過了2010年以來美國新增就業崗位數量
。而且,就業環境的惡化還看不到緩解,預計失業數字會繼續攀升,還有不少地方政府的
失業保險系統老舊,無法及時處理暴增的救濟申請,導致申請被積壓。美國勞工部長30日
也對此正面回應表示,目前還不清楚申請積壓的程度。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上周有60萬
人由於等待過長等原因未得到及時批覆。白宮經濟顧問表示,到6月時,美國失業率可能
達到16%-20%。
第三點不同,前次會議一直到會議記錄尾端部分才表示,「準備動用其全部工具來支持信
貸向居民和企業的流動」。而在今次,開篇即強調「致力於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期使用全
部工具來支持美國經濟」。一方面透露了運用工具的急迫性,這是一個更糟預期的預示。
此外,近兩個月來美國已啟用了眾多工具,但聯儲局此番言下之意有「這還不夠」的味道
。面對經濟下滑,美國或啟用更多非常規工具,這對世界他國來說並非幸事。
第四點對於通脹預期有變。前次表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能源行業面臨壓力。以12個月為
基礎的指標看,整體通脹率和扣除食品及能源的通脹率都低於2%;基於市場的通脹補償指
標已出現下降;基於調查的較長期通脹預期指標幾乎沒有變化。而4月29日稱,需求更加
疲軟,油價大幅下跌,正抑制通脹水平。
此外,在金融市場操作上也略有差異。其一體現於證券購買。今次表示,聯儲局將以維持
市場順暢運作所需要的規模,繼續購買美國國債、機構住宅和商業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從
而促進貨幣政策有效傳遞到更廣泛的金融環境中。前次明確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將其國債持
有量增加至少5,000億美元,將其持有的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增加至少2,000億美元;將
把聯儲局持有的機構債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所有本金再投資到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
券中。
差異在於此番沒有發債或者其他金融工具規模的描述,此外,何謂「以維持市場順暢運作
所需要的規模繼續購買」?眾所周知,美國各種債務規模已經非常高,聯儲局言下之意,
是表達繼續發債的「困難」?還是將繼續不設上限的發債以及無限量的QE?
此外,在回購部分描述也有差異。3月15日會議記錄顯示:公開市場部門最近擴大了隔夜
和定期回購協議操作。而 4月29日會議稱:公開市場部門將繼續開展大規模的隔夜和定期
回購協議操作。
事實上,在過去兩個月裏,聯儲局已經馬力全開,然而超強經濟刺激計劃的結果是,美國
股市看似穩住,但實體企業還在苦苦掙扎,包括大型以及超大型的實體企業。更糟糕的是
,美國疫情防控舉措使得經濟幾近停擺已有約八周,餐飲和旅遊等行業陷入困境。一些州
正重新開放,但經濟活動仍遠低於疫情暴發前的水平。這些部分的真實數據錄入,恐怕都
在第二季度。分析人士預期美國第二季度經濟萎縮幅度要大得多。從聯儲局兩次會議記錄
對比可見,恐怕聯儲局的判斷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