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6-24 08:28:17標題: 美國呼籲在自由與暴政之間做選擇 歐盟會對中國硬起來嗎?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Nn0Gg7
2020年6月24日08:12 莉雅
華盛頓—
歐盟領導人星期一(6月23日)在與中國領導人舉行的視頻峰會上強有力地表達了歐盟在
人權和虛假信息宣傳等問題上的立場以及對北京計劃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的反對,並敦
促中國履行開放其經濟的承諾,為完成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做出更多的努力。分析人士認
為,在華盛頓公開呼籲歐洲在「自由與暴政之間」做出選擇之際,歐盟需要重新思考它與
中國的經濟接觸政策,更加現實和全面的看待中國對歐洲構成的挑戰。
歐洲分析人士:中歐峰會「不那麼成功」
「看起來,這次峰會不那麼成功,」歐盟安全研究所亞洲問題高級分析師艾麗斯·艾克曼
(Alice Ekman)星期二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洲分部(Carnegie Europe)主辦的一
個視頻研討會上對中歐領導人峰會做出了這樣的評估。
星期一,在與中國總理李克強和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的視頻會議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
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在人權、貿
易分歧、網絡襲擊以及中國對香港的高壓做法都表達了比以往更為強硬的立場,但是歐盟
沒有從中方那裡獲得任何書面或口頭保證。事實上,雙方在峰會後沒有發表聯合聲明,甚
至都沒有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
「歐盟和中國的關係是我們所擁有的既最具戰略重要性又最具挑戰性的關係之一,」馮德
萊恩在沒有中方官員參加的記者會上說。
歐盟在人權問題上表達了比以往更為強有力的立場
在對中國領導人提出雙方合作的領域之前,她一一談到中國沒有履行承諾的領域,包括市
場准入、雙邊投資協定、世界貿易組織的改革以及減排目標等,更不要說雙方在港版國安
法、新疆和西藏問題、有關新冠病毒的虛假信息宣傳問題上存在的不可協調的分歧。她還
指責中國對歐洲國家的電腦系統和醫院網絡發起襲擊,說這種行為是不可容忍的。她還向
中方提出了駐在香港的歐洲公司受到北京的政治壓力,並提出了正在中國接受審判的兩位
加拿大公民的案例。
「我從來沒有看到歐盟方面在人權問題上發表如此強有力的聲明,包括在香港問題上,
」 歐盟安全研究所的艾克曼說。
馮德萊恩在記者會上說,她與米歇爾在與中國領導人的對話中非常明確的表示,在香港實
施國家安全法不僅違反了基本法,也違背了中國的國際承諾,可能會嚴重損害「一國兩制
」和香港的高度自治,並警告說,北京堅持這樣做將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後果」。不過,
他們並沒有提到歐盟可能會採取什麼具體的反制行動,而且歐盟各成員國在是否實施制裁
或採取其他可能威懾北京的懲罰性措施的問題上沒有任何一致的看法。
歐盟希望在經貿問題上取得進展
儘管歐盟領導人提出了香港和人權等雙方存在嚴重分歧的問題,但是這次對話的一個重點
是雙方之間的經貿關係。歐洲領導人希望這次會議能夠推動雙邊的經貿關係實現公平對等
,並為著手解決一些棘手的政治議題打下一些基礎。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歐
盟又把中國視為經濟競爭者。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會後的記者會上提到了雙方在經貿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他說:
「需要在許多領域取得進展,以重新平衡這種關係,而且我們明確表示,我們需要解決具
體問題。」
他提到的一系列有待解決的具體問題包括市場准入、補貼、監管方面的問題、政府採購、
強迫性的技術轉讓以及世界貿易組織改革等。
馮德萊恩在記者會上說,歐盟仍然希望在今年年底完成投資協定的談判,但這個目標能否
實現仍然是個問號。
她說:「我們的貿易和投資關係仍然不平衡。我們急迫的需要落實這些承諾。為了完成投
資協定的談判,中國方面也需要有更大的雄心。」
歐盟對華戰略變得更加現實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歐洲人日益意識到中國在經貿以及基於規則的多邊秩序上對歐洲構成
的系統性的挑戰,他們正在從以往對中國懷有的天真轉向更加現實。
「我認為,過去的那種政策上一直是把經貿問題視為重點,試圖在這些問題上取得進展,
在其它問題上也許有點放手,讓別人去做決定,在更有爭議的問題上謹小慎微。我認為,
昨天的峰會證實,這種策略可能終結了,」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洲項目主任布拉特
伯格(Erik Brattberg)在星期二的研討會上說。
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原定在德國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舉行峰會,但是由於新冠疫情等原因
,這次峰會已經被取消。
「我的印像是,在設計和塑造一個現實且著眼於效率的中國戰略方面,歐洲確實處於一個
過渡時期,」 歐盟安全研究所的艾克曼說。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布拉特伯格認為,在中歐關係不可能像原來希望的那樣向前發展
的時候,歐盟需要改變現有的對華戰略。他說:「在這種情況下,它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即歐洲是否需要重新考慮這種試圖在經貿問題上與北京進行接觸而讓其他國家決定其他
問題的做法。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戰略。我確實認為,歐洲有必要對中國進行更
系統地思考,以更全面的方式應對中國。」
蓬佩奧敦促歐洲摘去金色眼罩 在自由與暴政之間做抉擇
對於正在與中國進行大國競爭的美國來說,它的歐洲盟友應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是顯而易
見的。「我們必須摘去經濟關係上的金色眼罩,看到中國挑戰並不僅僅出現在門口,它出
現在每一個首都,出現在每一個區,每一個省,」美國國務卿蓬佩奧6月19日在哥本哈根
民主峰會上對歐洲盟國發出了這個呼籲。
他通過視頻講話說:「我知道在歐洲有人害怕美國想要你們在我們與中國之間做出選擇。
可情況根本不是這樣。是中國共產黨在強迫做出選擇。這不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選擇。這
是自由與暴政之間的選擇。」
歐盟外交主管提出「辛納屈主義」
歐盟負責外交政策的最高官員博雷利(Josep Borrell)承認,在美中之間日益加深的相
互敵對成為全球政治主軸的背景下,歐洲在兩者之間選邊站的壓力越來越大。
他在6月19日發表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說,「大西洋兩岸的關係對我們歐洲來說仍然至關重
要,我們共同的價值觀構成了這種關係的基石。但它也面臨著壓力和緊張。特朗普政府採
取了我們並不總是同意的單邊決定。」
在他看來,無論明年1月誰入主白宮,美中關係都將走上一條全球競爭的道路,這種對抗
將構成未來的世界秩序。他認為,這就是歐盟必須為自己定位的背景。他說,「我們要從
戰略上堅持和捍衛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觀。我們必須以歐盟想要和需要的東西,而不是外界
的期望或壓力作為指引。」
博雷利的這個說法被普遍認為,歐洲已經決定在中美對峙中不站在任何一方。他此前也表
示過,歐盟應該避免被美中任何一方當作被利用的工具。他給歐洲提出的解決方案是,走
自己的路,即他所說的「辛納屈主義」。
已故歌手弗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是美國20世紀最受歡迎和最有影響的音樂藝
術家之一。《我的路》(My Way)是他唱紅世界的一首歌曲。博雷利說:「跟隨弗蘭克‧辛
納屈,我們歐洲人不得不走『我的路』。這包括保持多邊體系作為合作空間,即使更大的
國家越來越把它當作戰場。」
歐盟不會像美國那樣 對中國採取對立態度
分析人士說,這種「辛納屈主義」意味著歐洲正尋求確立自己的對華政策,不太可能效仿
美國對中國採取的對立做法。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全球事務教授哈爾·布蘭茲(Hal Brands)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
時說,歐盟目前對中國的種種反對只是口頭批評而已,並沒有拿出實際的行動。他舉了香
港的例子。
同時也是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高級研究員的布蘭茲說:「(美國)推動香港問題,但結果
是,歐盟基本上拒絕實施有意義的製裁。歐洲基本上只是表達了擔憂,但沒有採取任何具
體行動。因此,中國可能會認為,儘管可能會有外交批評,而且美國可能會施加某些懲罰
,但總體上的損害是可以承受的。」
歐盟安全研究所的高級分析師艾克曼認為,儘管歐盟與美國對中國有著同樣的看法,但歐
美在貿易上存在的分歧以及特朗普總統在一些問題上的單方面做法使得歐美協調對華戰略
變得困難。
她說:「在很多方面,(雙方對中國)做出的分析是共同的,但處理的方式到目前為止是不
一樣的。要想對待方式趨同,這需要華盛頓的某個人不要像目前這樣瞧不起歐盟的決策者
,需要一個開始與歐盟協調貿易等問題的人。」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哥本哈根民主峰會上的講話中提到,歐盟官員也開始重視中國挑戰。
他承認各國意見還不一致,但是他說,民主國家之間有辯論是好事,美國與歐盟將繼續就
中國問題展開對話。
蓬佩奧強調美國與歐洲民主國家有著共同的價值觀。他說:「我不相信有一個獨特的『歐
式』或『美式』方法來面對這一選擇。沒有任何辦法可以用這些替代選項來首鼠兩端而不
必拋棄我們的本質。依賴威權主義者的民主配不上民主之名。」
───────────────────────────────────────
指明「後疫情時代」中歐關係再出發方向——歐洲多國人士積極評價習近平主席視頻會見
歐盟領導人時,關於發展中歐關係的重要主張
https://is.gd/NrIhwT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歐洲國家記者報導:22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會見歐洲理
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指出中方願同歐方攜手努力,推動「後疫情
時代」中歐關係更加穩健成熟,邁向更高水平。
歐洲多國人士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歐「要做維護全球和平穩定的兩大力量」「要做
推動全球發展繁榮的兩大市場」「要做堅持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兩大文明」三點重
要主張,為推動「後疫情時代」歐中關係在合作中擴大共同利益指明了方向。
加強戰略合作應對全球挑戰
葡萄牙前外交部長安東尼奧·馬丁斯·達克魯斯說,和平與穩定是經濟社會實現持續發展
的必要條件,歐盟國家關心「後疫情時代」國際關係走向。習近平主席關於中歐關係發展
的重要主張是中國現行對歐政策的強化,是推動歐中發展更高水平關係「非常積極的標誌
」。歐中雙方加強戰略合作,有助於改善全球治理,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克羅地亞前外交部長馬特·格拉尼奇認為,加強與中國合作,是歐盟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
重要保證,也是促進歐洲發展繁榮的最好保證。當前新冠疫情蔓延,正是宣示團結的良好
時機,團結在歐中關係中已被證明非常重要。中國是歐盟真誠的伙伴,推動歐中關係邁向
更高水平對歐盟和中國都將是有益的。
波蘭前駐上海總領事塞爾韋斯特·沙法什表示,對歐盟和中國來說,合作始終是主旋律,
沒有對抗衝突的理由。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三點主張非常重要,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後疫情
時代」,歐中雙方應更好利用各自優勢,相互尊重,在深化合作中不斷擴大共同利益,推
動歐中關係更加成熟穩健,邁向更高水平,為全球合作樹立榜樣。
保持市場開放推動綠色發展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高級研究員貝特霍爾德·庫恩說,歐盟和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經濟體,雙
方加強合作有助於推動全球經濟早日復蘇。除加快推進投資協定外,雙方還可在綠色發展
、氣候變化等領域加強合作。相信隨著雙方交流和合作的展開,歐中伙伴關係將得到進一
步發展。
西班牙皇家學院道德與政治科學學院成員、經濟學家拉蒙·塔馬梅斯認為,持續的疫情,
使歐中深化合作的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歐中保持相互市場開放、推動自由貿易,將幫助
重啟因疫情而停滯的經濟,雙方應考慮一項自由貿易協定,以給雙邊貿易帶來更大靈活性
。塔馬梅斯對歐盟領導人抓住機遇與中國深化合作表示樂觀。
羅馬尼亞政治評論家卡羅爾·羅曼表示,經貿合作是歐中關係的重要支柱,通過盡快達成
投資協定、加強投資貿易以推動「後疫情時代」經貿合作,對提升歐中關係意義重大,這
是一條能夠為雙方帶來和平、合作和繁榮的正確道路。歐中雙方願意就實質性問題進行商
談,表明均有意願實實在在地推動歐中關係邁向更高水平。
堅持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
希臘學者、歐洲研究國際中心歐洲—中國項目負責人喬治·措戈普洛斯認為,習近平主席
的主張令人對歐中關係的未來感到樂觀。歐盟和中國都維護多邊主義並願意合作。雙方之
間交流越多,彼此之間了解就會越深入。雙方都表明,決心共同尋找前進的道路。
法國作家、中國問題專家索尼婭·布雷斯萊認為,中國和歐盟互為全面戰略夥伴,合作遠
大於競爭,雙方需要以互利共贏的方式合作發展,鞏固共同堅持的多邊主義共識。習近平
主席關於發展中歐關係的重要主張著眼維護全球和平穩定、推動全球發展繁榮和完善全球
治理,是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為推動歐中關係發展做出的重要規劃。
奧地利中國數據分析研究中心主席亞歷山大·韋爾策說,新冠疫情令國際社會正在經歷「
零時刻」。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以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為起點,採取聯合、明智和協調
步驟,對經濟、社會、生活方式和治理體系進行根本性變革。當前世界需要強大而堅定的
多邊主義推動力,而歐洲與中國的合作是合乎邏輯的選擇。
(參與記者:溫新年、高磊、張章、任珂、馮俊偉、陳進、林惠芬、李曉鵬、唐霽、于濤)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