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拉攏歐盟的最後機會」 中歐特別峰會下周登場 法國總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9-08 17:44:27
標題: 「中國拉攏歐盟的最後機會」 中歐特別峰會下周登場 法國總統馬克宏不出席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3015274
簡恒宇 2020-09-08 17:10
https://i.imgur.com/bO2S4mT.jpg
2020年中國兩會。5月21日,中國政協13屆三次會議開幕,習近平出席。(資料照,AP)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日前訪問歐洲,為9月14日登場的特別峰會暖身,卻因威脅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要為訪問台灣付出代價,引起部分歐盟成員國反彈,香港《南華早
報》7日引述消息指出,屆時峰會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拉攏歐盟的「最後機會」。
歐盟官員告訴《南華早報》:「(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Joe Biden)可能在美國總
統大選勝出,他毫無疑問會強化跨大西洋盟友關係,而在此之前,(這場峰會)會是中國
以真誠、具體行動贏得歐盟青睞的最後機會。」中歐峰會原訂3月登場,但受到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期。
中歐峰會延期 特別峰會登場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6月已與習近平進行視訊會議,而9月14日在德國薩克森邦第1大城萊比錫(Leip-
zig)登場的峰會,則是由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德國主持,同樣因疫情影響而延期,改
以特別峰會進行。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與馮德萊恩、米歇爾會參加9月14日與習近平的視訊峰
會,但《南華早報》指出,先前傳出受邀與會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則
不會出席。消息人士表示,這場特別峰會仍聚焦在投資貿易,且不會取代原有的中歐峰會
,並稱中歐峰會可能2020年底前舉行。
拜登當選前拉攏歐洲最後機會
「特別峰會的首要任務是在2020年底前談成歐盟與中國的投資協定」,《南華早報》引述
消息稱,歐盟想藉此協定保障在中國的歐洲企業,而拜登表明要聯合理念相近盟邦反制中
國,促使中國認為應積極拉攏歐洲。歐盟並不想在中美競爭之間選邊站,但也坦言在價值
觀和民主意識上較親近美國。
https://i.imgur.com/cRQl7yK.jpg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AP)
《南華早報》表示,不少歐盟決策者和外交人士暗示,若中國未承諾給予歐洲企業進入中
國市場的更大管道,這項投資協定就難以談成。儘管中國表現積極,但歐盟談判者認為,
中國未應允歐盟的所有要求,中國駐歐盟大使張明則說,歐盟應對中國有些讓步。
不只經貿 中歐諸多議題陷分歧
另外,歐盟要求中國縮減對國有企業的經濟優惠,習近平6月卻通過3年方案,強化國有企
業在中國經濟的角色,但歐盟會強調歐洲企業在中國經濟的重要,尤其是中國在後疫情時
代,需要穩定的經濟復甦,且歐盟為此協定,已與中國談判7年。
《南華早報》稱,梅克爾可能會向習近平討論氣候變遷議題,因為歐洲決策者認為,身為
全球碳排量最大國卻沒有做出預期成果。此外,中國與歐盟在不少議題上也有歧見,像是
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接見王毅時,關切維吾爾人議題,而瑞典則主張就《香港國
安法》制裁中國。
───────────────────────────────────────
歐洲低估自己 高估中國
https://is.gd/zGdRDT
作者:艾米
周一(9月7號)各報有關中國的報道不多,但《十字架報》的一篇有關中歐關係的文章值
得一讀。佔據「當日問題」版面的是法國戰略基金研究會的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Antoi-
ne Bondaz和法國蔚藍海岸大學高級講師和科學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Jean-Pierre Darnis
對中歐關係問題的看法。
北京近期先後派出了兩名最高級的外交官員,王毅和楊潔篪來到歐洲,先後走訪共七個歐
洲國家引發關注。報紙認為,中方試圖緩解歐洲對中國在新冠疫情處理,台灣,香港和新
疆等議題上的批評聲。
針對中歐關係,Antoine Bondaz 認為:歐盟低估了自己,高估了中國。
他認為,歐盟成員國幾年前已經首先從經濟層面意識到這中國的挑戰。2018年一家中國公
司收購了高科技機器人技術公司Kuka後,就讓德國猶如遭到了電擊猛然警醒。進而導致聯
盟內部開始建立非常嚴格的針對外國投資,尤其是針對戰略關鍵部門投資的監督機制,間
接針對目標就是中國。經濟意識起來後,歐盟委員會內部也逐漸有了政治意識,該委員會
在2019年前所未有地採取堅定立場,將中國列為「談判夥伴,經濟競爭對手和系統性競爭
對手」。2020年初的冠狀病毒爆發使經濟學界以外的其他領域大開眼界,並成為催化劑。
歐盟發布的新聞稿中已經明確提到了中國的虛假信息以及歐洲 國家在戰略部門,特別是
衛生部門對中國的依賴。最後,中國對危機的管理對輿論產生了非常負面的影響。在華為
5G、新疆和香港的問題上,民間社會以及國家甚至歐洲議員對中國的討論都越來越多,語
氣也越來越強硬。
但是,Bondaz認為,歐盟現在正處於十字路口,因為所有這些都必須轉化為歐洲政策,而
這些政策必須更適應於與中國相關的新挑戰。一切最終將取決於歐洲的凝聚力。在國際背
景下,歐洲一方面在美國的壓力下與華盛頓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要面對中國想方設法來破
壞歐洲的凝聚力,並避免歐美跨大西洋的和解。因此,歐盟將必須找到自己的方式,既要
捍衛自己的利益,又要捍衛其價值觀。
Antoine Bondaz最後指出,應該記住,歐洲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必須在中國問題
上有自信。他說,歐洲低估了自己,高估了中國的實力。北京成功地使我們相信,與之談
判時我們仍然處於弱勢地位。現在這種情況應該改變了。正如新任歐洲事務大臣克萊門特
·博恩(Clement Beaune)在法國所說,歐洲不僅必須是「和平歐洲」,而且還必須是「
權力歐洲」。
參加同一辯論的蔚藍海岸大學高級講師和科學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Jean-Pierre Darnis
也認為,歐中關係從各個層面上看都變得更加緊張。尤其是與高科技領域,德法兩國五年
來採取了非常明確的態度。他也認為,在覺醒之前,德國在歐盟內部一直主導對中國採取
貿易為主的立場。
他也指出,歐盟感到受到了中國的威脅,中國的技術進步被歐洲國家認為是侵入性的。而
且,這種進步的應用與歐洲對人權概念的理解也極不協調。
Jean-Pierre Darnis也認同中國欲分化歐洲的觀點,他說,中歐和中美日益緊張形成對照
的是意大利與中國之間建立的良好關係。儘管並非所有意大利人都親華,但該國目前明顯
表現出對歐盟不信任的趨勢。中國在整個歐洲聯盟範圍內進行宣傳,但對此最敏感的似乎
就是意大利。疫情開始之際,圍繞着一架帶口罩的中國飛機飛往意大利的廣泛報道反映了
中國對那個國家的宣傳努力。Darnis甚至將中意關係追溯到久遠的歷史上,指出,自中世
紀以來,意大利就一直與東方保持貿易往來,並在中國實行友好和信任的政策,且在2018
年後更得到加強。但也有一些政治人物,包括外交部長路易吉·迪馬約對中國「持批評態
度」。意大利同時頁還是歐盟中唯一簽署新的中國絲綢之路項目的國家。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