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分歧與中美國際秩序博弈
來源:《現代國際關係》2020年第11期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4322.html
孫茹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內容提要]
中美國際秩序博弈有雙方實力對比變化的原因,但更體現了雙方深層次的理念分歧。中國
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但遭到美國越來越蠻橫的阻撓和打壓。美國在現有國際秩序內
部削弱中國影響,並出現了"另起爐灶"的動向。面對中國主動塑造國際秩序、中國理念的
影響力擴大,美國竭力維護美國理念的正統性和壟斷性。中美博弈將對國際秩序的未來產
生深遠影響。回歸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相互尊重、共擔責任,應是化解分歧、管控中美
國際秩序博弈的出路。
美國對華戰略競爭已延伸到國際秩序領域。對於中國提供更多的國際公共物品、承擔更大
的國際責任,美國的反應日益敵對,從鼓勵中國融入現有的國際秩序轉向阻撓中國發揮更
大作用,中美國際秩序博弈加劇凸顯了雙方深刻的理念分歧。中國面臨現有國際秩序衰弱
的挑戰,這比國際秩序存在的不公正、不合理問題更緊迫,對此類型挑戰需給予重視。
一、美國以理念塑造國際秩序
中美國際秩序博弈有中美實力對比變化的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與理念有關,涉及到用什
麼樣的理念來指導國際秩序的運行。
首先,現有的國際秩序體現了美國的理念。國際秩序並非建立在價值中立基礎之上的,它
體現的是秩序構建者的理念。美國的基本理念包括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自治、法治
等,這些理念鑄就美國政治制度。中國學者王緝思認為,美國的核心理念是"自由","以'
自由'為核心的意識形態是美國的立國之本,通過《獨立宣言》、《美國憲法》《權利法
案》《聯邦黨人文集》等經典著作化為文本"。建國二百多年來,這些理念超越種族、血
緣和黨派紛爭,成為凝聚美國、"合眾為一"的紐帶。川普政府稱"今天美國捍衛的核心權
利和價值觀都見諸於美國的建國文件",強調這些理念構成美國的特性(Who We Are),
稱《獨立宣言》和《權利法案》中闡述的美國核心原則包括個人自由、自由企業、平等的
法律地位以及所有人的尊嚴,構成了美國特性的核心。
美國的國際秩序理念和國內秩序理念高度一致,其所構建的國際秩序不過是美國"國內秩
序的國際化"。從門羅宣言、威爾遜十四點計畫、《非戰公約》、《大西洋憲章》到富蘭
克林·羅斯福總統的"四大自由"等,美國關於國際秩序的理念和實踐日益豐富。二戰結束
前後,美國趁機將其理念國際制度化,掌控了國際秩序的話語權。美國主導制定《聯合國
憲章》《世界人權宣言》等文件,將自由、民主、人權、法治、自由貿易、開放市場、多
邊合作、尊重國家主權、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和平解決爭端等主張成功轉化為國際規則和
規範;主導建立了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貿總協定、北約等國際政治
、經濟、安全機構和機制。美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宣稱,美國建立的戰後國際秩序"多元和
自由程度都是空前的","讓所有人都在國際論壇上有平等的發言權"。美國吸取過去幾百
年國際秩序興衰演變的歷史教訓,吸納更多國家融入國際秩序,儘可能延續"美利堅治下
的和平"。強調理念的影響並非否定美國實力的作用,美國實力相對弱小時期,並沒有機
會將其理念國際制度化,直到二戰後才憑藉其無可匹敵的綜合實力主導構建國際秩序,將
其"世界藍圖"付諸實施。一旦其他理念威脅到美國的話語霸權,美國的做法與過去的霸主
一樣,將以超強軍力為後盾維持國際秩序。
其次,推進美國理念成為美國維護國際秩序的目的。理念兼具手段和目的兩重性,一方面
,理念是美國謀求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的幌子。美國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的旗號,大搞政治
顛覆、外交脅迫、經濟制裁、武裝干涉、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道、傲慢、殘忍、偽善
本質暴露無疑。據統計,二戰結束後美干涉了80多個國家的選舉和內政,造成眾多國家政
局動盪和流血衝突。另一方面,理念是美國追求的目的。美國參與的歷次戰爭都塑造著美
國是為自由而戰的神話:一戰是為了"使民主更安全"和建立永久和平,二戰則旨在實現"
四大自由"和《大西洋憲章》的原則,冷戰是為了抵禦集權主義的進攻和保衛自由世界。
美國深信"民主和平論",民主國家越多美國越安全,民主、安全和經濟繁榮三者相互促進
。克林頓總統將民主、安全、繁榮三者並列為國家安全戰略的三大目標,小布希總統聲稱
"在全世界傳播自由是世界實現和平的最大希望所在,也是美國的國家安全提出的迫切要
求",歐巴馬總統稱民主和人權是"國家安全的考量"。
再次,美國竭力維護其理念的正統性和壟斷性。美國自認為其政治制度和價值觀最優越,
具有普世性,放之四海而皆準,適用於全世界和全人類。受基督教教義及其"救世主"情結
影響,美國將輸出理念、傳播福音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這種優越感和使命感使得美國自
詡為塵世間的理想國、獨一無二的"山巔之城"、指引全世界前進的"燈塔"國。美國《國家
安全戰略》報告等戰略文件一直重複"燈塔"說,稱美國是"民主和人權的燈塔""全世界人
民希望的燈塔""自由和機遇的燈塔"。美政要講話則毫不掩飾地宣揚美國理念和制度的優
越性,川普總統稱美國"無論在國外還是在國內,都必須持續地捍衛和保障自由與民主";
彭斯副總統稱民主價值觀"符合美國和全球利益,是最佳的政府模式";蓬佩奧國務卿稱,
"自由的國家比人類文明史上嘗試過的其他模式的國家都更成功"。
對於挑戰美國理念正統性的其他理念,美國絕對予以排斥。美國人眼中的世界一直就是兩
個,以美國為代表的"自由世界"和以美國的敵人為代表的"邪惡世界",美國的使命就是"
捍衛自由世界"和"消滅邪惡勢力",灰色地帶是不存在的。帶有濃厚基督教色彩的世界觀
使得美國總是將自己包裝為正義的一方,佔領道義制高點,而將對手污名化,透過黑與白
、光明與黑暗、善與惡、文明與野蠻、"不是支持我們、就是反對我們"的二分法碾壓對手
。美國深信"歷史終結論",排斥任何削弱美國優越感和自信心的理念和模式。
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多次發動意識形態攻勢。20世紀50年代,艾森豪威爾總統用"十字軍
東征"形容反共鬥爭。"9·11"之後,小布希總統用"十字軍東征"來討伐恐怖主義,之後為
避免觸犯穆斯林眾怒不再使用。雷根總統稱蘇聯為"邪惡"帝國,小布希將伊朗、伊拉克和
朝鮮稱為"邪惡軸心",稱伊斯蘭激進主義為"黑暗的意識形態"。美國將與蘇聯的較量稱之
為"自由"與"暴政"的歷史性較量,將反恐戰爭稱之為"自由"和"暴政"的鬥爭。川普政府故
伎重施,將歐洲在中美之間的選擇歪曲為在"自由"和"暴政"之間的選擇。在冷戰和反恐戰
爭中,美國使用意識形態術語"自由世界"以及文明術語"西方",製造意識形態衝突和陣營
對立,建立反共和反恐的國際統一戰線。儘管蘇聯是聯合國成員,但是美國在國際經濟制
度,如佈雷頓森林體系三大機構、經濟合作組織、七國集團中將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
排除在外,安全制度上組建排他性的北約、東南亞條約組織等。"9·11"後,小布希政府
推動大國合作,組建反恐國際戰線,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打恐。川普政府再次將美國理念與
"西方"捆綁,蓬佩奧稱,"西方不是以一個地方或一片土地上的國家來界定。它是任何國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