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無懼軍方封網鎖街 緬甸數千人示威 政變後最大型 民衆舉三指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2-07 08:28:39
標題: 無懼軍方封網鎖街 緬甸數千人示威 政變後最大型 民衆舉三指禮高叫反獨裁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eNooaT
https://i.imgur.com/ZoIjHRo.jpg
仰光數以千計市民昨天舉行反軍事政變示威,有人舉起寫上「不要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
的照片、示威標語,或豎三指禮,在街頭喊口號抗議軍事政變。(法新社)
【明報專訊】
緬甸軍方上周發動政變奪回執政權,觸發民間不滿情緒持續升溫,除有人發起公民抗命外
,約3000人6 日在最大城市仰光街上,高呼「打倒軍事獨裁者」等口號,是今次政變後最
大規模示威,警方封鎖集會附近的街道,又出動水炮車戒備。軍方昨再近乎全面封鎖互聯
網,以遏止反對聲音。另外,當局扣押了昂山素姬的澳洲籍經濟顧問,是政變後首次有外
國人被捕,澳洲外長佩恩對此表達深切關注。
防暴警水炮車戒備 雙方未爆衝突
約3000名示威者昨走上仰光街頭,高叫「軍事獨裁者,倒下,倒下;民主,勝利,勝利」
等口號,又要求釋放被扣押的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大部分示威者綁上象徵素姬所領導全國
民主聯盟紅色的頭帶或衣服,高舉打倒軍事獨裁的橫額,並做出反專制統治的「三指」手
勢,路人則為示威者送上食物和水。當地傳媒報道,集會者許多都是年輕人。
一名女示威者向法新社說:「我們在這裏為下一代抗爭,使他們擺脫軍事獨裁統治,我們
現在必須結束它。」大批防暴警封鎖仰光大學附近街道,兩架水炮車在場部署,雙方沒有
爆發衝突;另有2000人在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遊行。新華社記者表示,首都內
比都昨日市面情况沒有明顯異常,大型超市和部分酒店正常營業,沒有看到大量軍車出現
,但上網服務亦出現中斷。
Twitter、Ig被封 民衆改用VPN
全國反對政變的公民抗命運動已持續一周,民眾除了晚上敲打廚具以示不滿,亦有多達70
間醫院和醫療部門的員工罷工,數百大學師生集會抗議。隨着網上號召的抗議活動增加,
軍方昨再大規模「封網」,在facebook被封閉後,民眾改為使用Twitter,亦有不少民眾
使用虛擬私人網絡(VPN),但網速極緩慢。19歲的吞(Tun)說:「人們現在受過更多教
育,且願意發聲反對軍方……我們知道自己的權利,不會再被洗腦。
為緬甸提供電訊服務的挪威公司Telenor隨後稱,當局已下令互聯網供應商禁止民眾登入
Twitter和Instagram,「直至另行通知」。網絡監察組織NetBlocks Internet Observa-
tory昨表示,緬甸正在實施全國性封網,互聯網連接度只有平常水平的16%。
素姬澳洲籍顧問被捕 首涉外國人
另外,軍方繼續打壓文人政府官員,昂山素姬的澳洲籍經濟顧問特里爾(Sean Turnell)
昨向路透社表示自己已被扣押,暫未知其涉及罪名,但目前情况良好,又強調自己沒有犯
罪。特里爾為澳洲麥覺理大學的經濟系教授,多年來為素姬在經濟政策上建言。至於日前
被控告非法入口對講機的素姬及被控違反限聚令的總統溫敏,其代表律師稱,二人被軟禁
家中,由於仍被當局調查,暫時未能與他們會面。
國際社會則持續向緬甸軍方施壓,敦促交出政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上周五表示,聯
合國緬甸特使已經與緬軍領導層首度取得聯絡,表達聯合國強烈反對軍方奪權的行為。美
國國務卿布林肯同日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首次通電話,施壓北京
加入共同譴責緬甸政變。在台灣新北市,昨有超過400名緬甸人遊行,用緬語高呼「捍衛
緬甸民主」、「反對軍方政變」、「釋放昂山素姬」等口號。緬甸官方傳媒昨報道,軍方
領袖在前一天跟多國外交官員會晤以回應國際不滿聲音,同時要求他們與新領導層合作。
(法新社、路透社、衛報、新華社、BBC)
網民斥中國拒譴責 華人憂現排華潮
對於中國和俄羅斯上周在聯合國安理會反對發表譴責緬甸軍方的聲明,消息周四(4日)
晚在緬甸傳開後,有網民在社交媒體發起行動,譴責中俄袒護軍方。自由亞洲電台報道,
當地有排華情緒升級的趨勢,緬甸數十個華人組織發聲明譴責北京縱容政變恐會激起排華
潮。派駐緬甸3年、現因疫情暫撤至中國廣州的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及駐
緬甸首席代表丁鐵翔向本報稱,緬甸一直存在相對反華和親華的兩派,他每日跟身處當地
的親戚朋友聯絡,暫未察覺排華情緒有明顯轉變。
數十華人組織批北京做法
緬甸傳媒Irrawaddy報道,在當地人最常用的社交平台facebook和Twitter,有數以千計網
民發起行動,斥中俄支持緬甸軍方,一名全國民主聯盟(NLD)國會議員亦有參與。自由
亞洲電台引述身處仰光的緬籍華人稱,在北京反對譴責緬甸軍方下,感覺到社會的仇華情
緒迅速升溫,他們對此感憂慮,只能待在家中關注事態發展,有匿名華商領袖則擔心當地
華人企業會受到仇視。報道稱,名為「撣邦果敢民族」等數十個規模較小的華人組織,上
周四(4日)起相繼發聲明,批評中國政府的做法或激起緬甸的排華浪潮,並表明反對緬
甸軍政府。
曾駐當地港商:未覺排華情緒升溫
港人丁鐵翔派駐緬甸3年,但因疫情暫時撤離,現身處廣州。他向本報稱現時每日跟當地
的親友保持聯絡,雖然當地通訊間中受阻和實施戒嚴,街頭亦有軍人駐守,但局勢仍相對
平靜,尤其是大城市,又指緬甸民間一直存在相對反華和親華兩派,未察覺在政變後反華
情緒明顯升溫。
緬甸在60年代曾出現大規模排華浪潮,當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衝擊到緬甸,引發華人與緬
甸人之間的衝突,並在1967年爆發流血的排華事件。時至近年,部分中資項目亦在緬甸引
發爭議,影響當地人對中國觀感,如2011年密松發電站項目因大規模抗議被叫停,但近年
又燃起重啟項目的爭議。
(自由亞洲電台、Irrawaddy)
學者:四因素影響 軍方難長期掌權
緬甸政變觸發民意反彈,令人依稀看到過去一年泰國的影子,例如是示威者高舉引用自電
影《飢餓遊戲》的「三指禮」反政府手勢,又或網民加入「奶茶聯盟」的行列。但泰國朱
拉隆功大學安全和國際問題研究所總監蒂提南(Thitinan Pongsudhirak)在《日經亞洲
》撰文指出,有別於泰國軍方,緬甸軍方治國能力薄弱和可用人才稀缺,無法跟昂山素姬
此前相提並論,難以長期掌控政府,當中涉及四大因素。
改革十年 年輕一代難忍軍政府
首先,緬甸軍方將領都缺乏技能治理處於現代化過程的國家,有別於2010年前的近40年軍
方專政時期,目前軍方的最高層缺乏素姬文人政府擁有的相關知識和政策專家——儘管素
姬自身也有領導能力的缺點,全民盟的經濟改革也參差不齊。蒂提南直言,緬甸本身沒多
少技術官僚,願意加入軍政府統治精英階層的就更少。
其次,新憲法執行和軍方為選舉讓路已逾十年,年輕新一代不可能再忍受持續的無能軍政
府,他們的惱怒和覺醒只會一直增長。第三,資訊及通訊科技不可能被輕易割斷,網絡總
有辦法迴避官方控制,令批評者和異見者享有更多自主權和聯繫。最後是國際社會很可能
會汲取此前教訓,以更佳方式對緬甸施壓,例如採取更多針對性的懲罰措施,對緬甸軍方
將領及其親信實施旅遊和金融限制。
關係不穩 軍方未必走近中國
蒂提南又認為,有別於泰國軍方,政變後的緬甸軍方不會自動走近中國,雙方關係並不穩
定,北京跟緬北種族衝突的關係千絲萬縷。觀察家一直相信,緬甸軍方對北京跟邊境少數
民族的聯繫和嘗試拉攏昂山素姬政府有所疑慮。
蒂提南對緬甸情况也有悲觀預測,主要是泰國本身也處於軍方支持的親王室保守派政權掌
政,難以像1980年代末及2007年的緬甸鎮壓示威時般,為緬甸反對派提供庇護或喘息空間
。他認為東南亞整體上民主倒退,也令緬甸軍方不至於受到太大的外鄰壓力。
(日經亞洲)
西方擬撤援助 民間組織憂人道救援雪上加霜
緬甸軍事政變後,有少數族裔擔心,軍方奪權後或再發起暴力鎮壓。西方政府考慮撤銷對
緬甸的援助,亦引起當地組織憂慮令國內流離失所者的處境雪上加霜。
截至上月,聯合國估計緬甸有30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包括2012年來被迫留在若開邦營地
的逾12萬名羅興亞人,以及逃離北部衝突的逾10萬名克欽族和撣族人。聯合國的獨立國際
事實調查小組2018年發表報告,建議就羅興亞種族滅絕和在若開邦、克欽邦和撣邦的危害
人類罪等,對今次發動政變的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等軍方高層展開調查甚至起訴。有逃離
軍方和民族武裝組織「若開軍」衝突的若開人慨嘆,「現在當權者都拿着武器」,憂慮重
返軍事時代。
憂再遇鎮壓 若開人:當權者都拿武器
即使文人政府掌權時,昂山素姬亦被批坐視軍方行為。有若開族國內流離失所者營地領袖
坦言,在政變前已活在軍方影響下,「我們因為害怕緬甸軍方才來到這兒,現在他們卻擁
有全權,他們將怎樣對待我們?」
在政變不到一周前,聯合國及其人道救援伙伴公布年度計劃,籲在2022年撥款2.7億美元
,支援逾100萬名需要人道救援的人。惟政變後,數個國際援助組織已暫停行動,美國等
政府亦重審對緬甸援助。由於緬甸對援助有嚴格限制,當地民間組織成工作關鍵,其資金
主要來自國際捐款。有民間組織秘書稱,若國際停援助,將對流離失所者影響重大。
(半島電視台)
───────────────────────────────────────
緬甸軍事政變:昂山素季能否東山再起?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5961029
尼克·貝克(Nick Beake)
BBC記者
你如何形容緬甸的軍方領導層?
如果能暢所欲言,很少人會使用任何具有情感的表述形容他們。2018年,全世界目睹了羅
興亞人遭恐怖的驅逐和大規模謀殺,甚至被指稱為種族滅絶。但那年之後,昂山素季用「
相當甜蜜」來形容內閣中的將領。
三年過後,她再次遭到軟禁,是這場政變中最快最直接的受害者。這使得她當年基於個人
、政治或愛國理由而捍衛軍隊的決定看起來非常糟糕。
她的支持者會告訴你,她正處於幾乎如絶境的位置,採取強硬立場只會令她更快坐監。但
批評者認為,她至少可以對受迫害的穆斯林少數族裔,表現出少許同情心。
無論怎樣,她的前景和緬甸民主的前景都是黯淡的。
雖然昂山素季的國際光環可能已經被打碎,暗淡下去,但她在緬甸仍然受到數千萬人的敬
仰。這種民間受歡迎程度絶非誇大,她的全國民主聯盟在大選中獲勝,贏得了超過80%的
選票。
如果您在仰光市中心的凌亂的街道上漫步,頭頂有雜亂無章的電線架,偶爾有貓般大的老
鼠在你腳邊疾走。而每當你進入任何地方,都非常大概率地會見到一張臉孔,可能是海報
、畫作或是日曆,那個就是昂山素季如修女般的肖像凝望著你。
如今在同一條街道,黑夜中迴蕩著敲鍋的叮當聲,以支持他們透過民主選舉選出來,但現
在被扣留的領袖。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會發出這種聲音來驅邪,」馬欽(Ma Khin)在社交媒體上形容,
「現在,我們是想趕走軍隊,讓昂山素季重獲自由。」
除了平底鍋的聲音,溫暖夜間的空氣裏亦傳遍了令人舒緩的聲音,是 1988年起義的歌曲
。那是民主熱情高漲的時代,將年輕的昂山素季推向國內外的聚光燈下,那也是她最初被
多次軟禁的時期。
羅興亞人權活動人士韋韋努(Wai Wai Nu)為她自己上傳的街頭視頻加上說明文字:「看
到這些非常痛苦」。因為她回憶起在監獄中與其他政治犯一起唱的革命歌。
在這條視頻中,我被一幅圖像所震撼。這張圖充滿諷刺,折射出緬甸揉合暴力、曲折和悲
劇重演的歷史。高舉的智能手機照亮了昂山素季的父親昂山將軍(Aung San)的畫像,他
仍然是受人景仰的領導人,但他在領導緬甸脫離英國獨立之前,於1947年被暗殺。
他也是被稱為塔馬都(Tatmadaw)的現代緬甸軍隊的創始人,而正是這個組織,現在剝奪
了其女兒的自由以及廢除了這個國家的領導人,再一次。
同樣是智能電話,一方面保存了大家對其父親的記憶,但此刻卻無法把昂山素季帶離黑暗
。1988年至2007的番紅花革命,爭取自由的抗爭活動始於街頭,如今則是互聯網上的抗爭
。凖確地說,是在臉書上。數百萬緬甸人主要使用這個社交平台發佈和接收他們的新聞和
觀點。
但前提是軍隊不去阻止民眾使用網站。過去十年,軍隊明白臉書的力量,曾利用臉書煽動
民族主義情緒,散佈仇恨言論和虛假新聞,產生破壞性的作用。如今,軍方將令已經被臉
書封號,可以想象軍方害怕臉書。
塔馬都殘暴殺人的能力無法被擊潰,他們可以殺死追求自由的人民、學生和僧人,但同時
他們更難以贏取人民的心意和思想。
昂山素季及其支持者面對的問題是,如何正面利用數字媒體的力量。一封據稱是她撰寫的
信件直接呼籲外界「抗議政變」,讓很多人大吃一驚。有些人擔心這是軍方設下的陷阱,
誘捕抗議者或是更壞的情況。
以《夫人》之名走上街頭,也許能為國際社交媒體和電視新聞提供精彩的圖像和有力的信
息。但是,這部1988年出品的電影也正是一個很冷靜的提醒:這是一條血流成河的路徑,
士兵們會清除追求自由的一代人。
我現在看不到任何新跡象表明,塔馬會忌憚於在緬甸各大城市進行現場直播的屠殺。
這個國家正在經歷的悲慘故事新篇中,還存在另一個悖論。
昂山素季能否再獲自由,甚至可能重新掌權,取決於「國際社會」的作為或不作為,這是
一個可以簡單地用東方西方而定義的敵我標籤。
就西方的特權社會而言,昂山素季是終身總統,所有通過選舉產生的國家領導人都會告訴
你, 昂山素季作為一個如燈塔般的符號而承載的價值觀,也是他們所捍衛的。但當昂山
素季拒絶支持或保護羅興亞人時,她面對大量批評,也因此失去了曾經支持她的西方領袖
俱樂部。
被嚇怕的大學和慈善機構取消了她的頭銜和獎項,但昂山素季似乎也不為所動。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她與我所任職的BBC的關係的惡化。在她此前被軟禁的超過15年時間,
BBC國際台一直是她的忠實伙伴。但在2017年若開邦的暴行發生後,一切都改變了。
如同很多西方媒體一樣,我多次要求採訪或出席活動均不受理,在她看來,根本沒需要去
與不了解她國家複雜性的人有任何交流。
我在緬甸採訪的兩年中,最有可能與她對話的機會是在海牙國際法院,她選擇親自為緬甸
軍隊為種族滅絶罪辯護。
「你會否道歉呢,昂山素季女士?」我大聲疾呼問她,當時她剛下車走向那冰冷法院,那
里正在審理人類最難以想象的嚴重罪行。她沒有回答,這不是我所預期的。
昂山素季決定成為那張面孔,去為緬甸不被追責的軍隊所做的罪行辯護。雖然軍隊不受歡
迎,但她在國內的支持度有所提升,她被稱讚保護了國家的尊嚴。
但現在有些人認為,她的形象已經無法再代表曾經的那個她了,當時的昂山素季的面孔,
代表的是早期爭取國家脫離軍事獨裁統治的努力。
仰光的政治分析師理查德‧霍西(Richard Horsey)告訴我:「對這種情況的反應,不應
狹義地視為幫助昂山素季。」
「這是關於反對不理會民選政府的軍事政變,應支持絶大多數緬甸普通百姓及其民主權利
和自由。」
其他人則比較直接。
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比爾·理查森(Bill Richardson)說:「當我聽說政變時,我就覺
得她是在與惡魔結盟後,又被魔鬼打敗。」
比爾·理查森一直是昂山素季的朋友,但兩人在2018年關係破裂,他說自己沒有成功說服
她為保護羅興亞人做更多的事情。
他說:「直到她當選,我一直是她狂熱的粉絲之一。」
理查森相信,在,全國民主聯盟更需要有新的領導人,特別是女性領袖,尤其在現在民主
授權人已經被粉碎的時刻。
昂山素季面臨重罪指控,可能會被判入獄,這將使她無法出任公職。軍隊將軍們聲稱,國
家從他們認為的「緊急狀態」走出來之後,會將在某個指定時間舉行選舉。顯然地,他們
想截斷任何強勁選舉參與人出頭的可能。如果遊戲規則公平,昂山還是有能力粉碎軍方在
民主道路上設下的重重障礙的。
我問理查森,他認為這位相識20年的前朋友,現在面對幾個月、幾年的軟禁或是更壞的情
況,她會在想什麼。
「我認為她會覺得自己被軍隊背叛,她當時在國際上為軍隊說話不遺餘力。她的地位是黯
淡的。但我希望他們不要再採取任何進一步舉動傷害她或永久令她唏聲。」
如果再次允許昂山素季發聲,又會如何?
他說:「如果她能發聲並承認緬甸針對羅興亞人的罪行, 令國際社會重識她的誠實可信
,那還不算太晚。那將使世界團結起來反對這場政變。」
「這是有風險的,但她以前從來就沒少面對過風險。」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