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戰狼野心畢露!DIN警告西方再不重視國際標準制定 未來恐得按中國規則走
新聞來源: https://is.gd/oI8A4h
由美國與盟友多年來主導制定的工業標準,已形成無形規範體系,支撐全球市場國際貿易
運作,但中國開始積極打破這樣的默契,野心勃勃要在重要技術國際標準制定上取得主導
地位,《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官員已經主導了包括國際電信聯盟(ITU)在內至少四個
全球標準組織,在西方國家減少資助標準組織下,德國標準化學會(DIN)官員警告,若不
做出改變,未來全球落入得按照中國規則行事的狀況也不會意外。
從燈泡、Wi-Fi路由器、USB插頭、甚至沙發、窗戶,國際間都有一套工業標準遵循,而這
項標準長期由美國及其盟友制定,這個體系可確保產品品質,也保證產品可以順利在國際
間轉換,《華爾街日報》報導,如今,中國正在利用國家資金和政治影響力,試圖為電信
、電力傳輸和人工智能等各種尖端技術標準制定標準規範。
新科技對國安影響甚鉅
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和安全審議委員會在去年12月份的年度報告中已揭示中國在資訊和通
信技術及其他新興領域技術標準企圖主導的野心,同時因應5G網路的問世,許多新一代技
術規則正在敲定,國際標準的問題也越來越急迫,像是無人車、智慧城市、物聯網等,這
些科技將以前所未有方式將數位世界與真實世界進行連結,而包括人臉辨識等領域,也因
涉及隱私和公共安全,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比以往更為強大,因此,中國在這些領域爭取主
導權,開始引發擔憂。
日本前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Akira Amari)表示,中國正在推動相關標準,這將促進與中
國有關聯的公司的出口,還能為中國的國家安全體系提供支持。他表示,如果中國的產品
設定為可收集數據,那麼就必須做好這些數據最終都會落入中國政府手中的打算。
儘管此一說法立刻遭到中國官方否認,但關注中國工業發展的研究人員和標準專家們表示
,近年來,中國比西方國家更注重將新技術研究和標準與國家利益相統一。
中國數據收集癖令人憂心
報導指出,中國官員主導的全球標準組織已達4個之多,包括像是管理電話和互聯網連接
的聯合國機構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以及管理
電氣和電子技術的行業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2015年到2017年間,行業領導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簡稱ISO)也由一位中國官員領導。此外,在ISO和類似組織中
,目前由中國代表擔任的秘書處職位大約是10年的兩倍。這些職位對提案、辯論和優先事
項具有影響力。
中國在國際標準制定主導權上的野心,像是2016年當高通公司一項提案已經得到廣泛支持
之際,中國華為突要求在5G數據傳輸中採用其糾錯標準。為此,西方國家與中國代表陷入
馬拉松式的辯論,最終竟以兩種標準共存方式妥協。報導還指出,就在一年後,華為更派
出候選人角逐該組織重要工作組織領導人,甚至不惜違反投票禁止攜帶手機入場的規定。
另一個例子來自去年全球受到疫情影響之際,中國駐ISO的代表提出能用在防疫上,涉及
收集交通流量和衛生緊急狀況等市政數據標準的高科技城市計畫的標準制定。與會人士當
場懷疑上述建議反映了中國政府收集數據的強烈癖好,更被日本前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當
場表明:「這是個陷阱。」因為一旦獲准將意味著中國「定義相關標準、出口系統,然後
從這些系統中挖掘數據並將其收集至中國政府」。
超前部署讓西方措手不及
而在下一代技術標準制定上,中國也展現強烈野心,報導指出,當歐盟官員近期開始啟動
建造先進鋰電池標準項目時,他們驚訝地得知中國已經在籌建ISO鋰電委員會,秘書處成
員由中國人組成,並且任命了委員會的管理人員。
報導引述歐盟內部市場委員布瑞東(Thierry Breton)去年6月談話表示,歐洲的競爭對手
「非常積極地在關鍵市場制定國際標準,以保護和提高其競爭優勢」,並表示「若不作出
回應,就有可能損害我們(歐盟)的經濟競爭力和技術領先地位」。
此外,由於國際標準制定需要花費成本高昂且多年的研究和談判,當西方國家對標準制定
資助逐漸減少之際,中國卻逆勢成長,民間機構德國標準化學會(German Institute for
Standardization, DIN)首席執行官溫特哈爾特(Christoph Winterhalter)便表示,如果
不做出改變,「若最終結果是按照中國的規則行事,我們不應該感到驚訝」。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