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塔利班封鎖機場路 阻國民外逃 美媒:CIA局長密晤塔利班高層談判 拜登不改831
撤軍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nA4QHC
https://i.imgur.com/CN6tV8y.jpg
美國海軍陸戰隊發布照片,顯示阿富汗喀布爾機場周一的撤離情况,多個家庭正登上美國
空軍的C-17運輸機。(法新社)
【明報專訊】
距離美軍撤離阿富汗的最後限期只剩7天,塔利班發言人周二稱已封鎖前往首都機場的路
,警告阿富汗人不要前往或嘗試逃離國家,並強調塔利班沒有同意延長西方部隊撤離的期
限。另據《華盛頓郵報》昨報道,美國中央情報局長伯恩斯周一在喀布爾秘密會見了塔利
班第二號人物巴拉達爾,相信是商討撤離事宜。在8.31撤離死線逼近之際,歐洲及美國
軍方分別施壓,促美國總統拜登周二(24日)決定是否延長撤軍期限,以爭取時間撤離滯
留當地的美國人和阿富汗盟友,但CNN昨引述美國官員報道,拜登決定依照原計劃月底撤
軍。
6000美軍裝備武器仍留阿富汗
一名美國官員周一向路透社透露,拜登將在24小時內決定是否延長撤軍時間,讓國防部有
時間做好準備。除了需撤離數以千計的美國人、盟國公民以及曾與美軍合作的阿富汗人外
,國防部官員表示,要把在阿富汗執行撤離行動的6000名美軍接回國也需數天時間。CNN
報道,美國軍方正在向白宮建議,必須在周二就延長最後期限作出決定,以便有足夠的時
間撤出目前在喀布爾當地的美軍、裝備及武器。截至周一拜登仍在決定是否延長期限,基
於安全原因,拜登的數名顧問反對延長期限。
塔利班發言人:沒同意美軍延長撤離
塔利班發言人穆賈希德(Zabihullah Mujahid)周二召開記者會,稱沒有同意延長撤離的
請求,希望所有撤離行動可在本月31日的限期前完成。穆賈希德稱已封鎖往機場的路,只
許外國人通過,呼籲湧到在喀布爾機場的民眾回家,保證他們安全,並強調沒有復仇名單
,「我們已經忘記了過去的一切」。《華盛頓郵報》周二引述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報
道,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周一在喀布爾會見了塔利班第
二號人物巴拉達爾( Abdul Ghani Baradar)。中情局未有回應報道,但相信兩人會面是
討論美軍撤離阿富汗的限期事宜,這是塔利班8月15日奪權以來,美方和塔利班最高級別
的官員接觸。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表示,美國每天都在與塔利班談判,在撤離美國人和其他人方面
取得「巨大進展」。但美國官員拒絕透露有多少美國人已撤離。根據美國政府內部一份名
為「SitRep」報告,截至周一上午7時半,美軍已協助4293名美國公民撤出阿富汗。消息
人士指該報告提到迄今已有2萬名阿富汗人和642名第三國國民或來歷不明的人士撤離。美
國官員稱,從周日到周一約有1.6萬人乘坐近90架次軍用和商用飛機離開喀布爾,其中約
1.1萬人是由美國軍用飛機接走。
稱優先疏散美公民 撤離存差別對待
不過《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撤離行動存在差別對待,一名不具名的國務院官員周一表示
,一些曾為美軍翻譯的阿富汗人和其他盟友進入機場後被拒登機,以優先疏散美國公民和
綠卡持有者,引來爭議。曾在阿富汗服役的美國退伍軍人澤勒(Matt Zeller)稱,退伍
軍人與駐阿富汗聯絡人員周日晚組織了一次行動,把大約500名持美國特殊移民簽證的阿
富汗人帶進機場,但這批阿富汗人在美國國務院檢查站被拒登機。國務院周一晚否認有關
說法。
與塔利班有聯繫者 隨撤走人士赴法
法新社報道,法國從阿富汗撤走的人士中,有5名阿富汗人遭當局監控,他們被指與塔利
班有聯繫,法國政府發言人周二證實當局已拘留一人。
(紐約時報、路透社、CNN、法新社、美國之音)
塔利班政府現雛形 G7商共同立場應對
https://i.imgur.com/m0W20Ro.jpg
英國倫敦周一有集會,聲援阿富汗民眾和表示歡迎收容阿富汗難民。(路透社)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昨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塔利班管治班子將現雛形,包括成立一個12
人組成的委員會管治全國。另一方面,路透社周一(23日)引述兩名外交消息人士報道,
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導人周二(24日)舉行視像會議商討阿富汗危機時,預計會就是
否正式承認或制裁塔利班政權,表明一致立場。報道稱,G7可藉正式承認或再實施制裁的
可能性,促使塔利班遵守尊重女權和國際關係的承諾。
承認主權影響塔利班取外國援助
承認是主權國家的政治行動有其重要意義,代表容許塔利班取得以往阿富汗政府所依賴的
外國援助。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政府2020年簽署的協議列明,塔利班「並未獲得美國承認是
國家」。2017年至2018年曾在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擔任副館長的退休外交官福茲海默(
Annie Pforzheimer)指出,承認政權與否是G7最重要的剩餘影響力之一,若協調得當能
確保未來的塔利班政權具包容性及遵守人權承諾。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昨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塔利班將成立一個12人組成的委員會管治全
國,成員包括塔利班二號人物巴拉達爾(Abdul Ghani Baradar)、塔利班已故創辦人奧
馬爾的兒子雅各布(Mohammad Yaqoob)及被美國列為恐怖分子的塔利班分支「哈卡尼網
絡」高層成員哈利勒‧哈卡尼(Khalil Haqqani)。
《紐約時報》周一報道,塔利班近日已跟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阿富汗前政府的民族和
解高級委員會主席阿卜杜拉(Abdullah Abdullah) 及俄羅斯駐喀布爾大使館接觸,尋求
兌現籌組具包容性政府的承諾。塔利班周一表示,已任命塔利班的前經濟委員會主管伊里
什(Haji Mohammad Iris)為署理央行行長,將協助解決現時國內經濟亂局。阿富汗的金
融系統有崩解迹象,大部分提款機沒有現鈔、民生必需品價格急升。塔利班昨又任命財政
部長、情報部長署理內政部長。
(路透社、金融時報、紐約時報)
───────────────────────────────────────
扶植政府廿年一戰即潰 國家建設政策惹質疑 包潤石:強加美國模式 阿富汗水土不服
https://is.gd/31kkIG
https://i.imgur.com/nX7FiDx.jpg
塔利班閃電重奪政權,為這場因9‧11恐襲而起的阿富汗戰爭畫上突兀的句號。美國輿論
多年來對阿富汗戰爭及其後的伊拉克戰爭不乏爭議,甚至冠以「最漫長戰爭」(Longest
War)以至「永恆戰爭」(Forever War)之名,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遲遲難以撤出的一
大因素,是兩國始終無法建立有效的執政架構來平穩政局。小布殊時代曾主管南亞和中亞
外交的包潤石(圖)向本報稱,對比「從不應該入侵」的伊拉克,他認為美國出兵阿富汗
即使放在此刻也不會有太大爭議,但錯在華府無視阿富汗的社會文化背景,在戰後國家以
至軍隊建設上勉強施行傾向中央集權的「美國模式」,種下原政府軍迅速崩潰的遠因。
【塔利班復辟系列之二】
明報記者 周宏量
據美國之音上月報道,自2001年起到今年7月初,共有2448名美國人死於阿富汗戰爭的衝
突,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推算,同期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約有24.1萬人被殺,包括7.1萬
名平民。這段時期美國挹注逾2萬億美元(逾15.6萬億港元),嘗試按西方民主制度的概
念重建阿富汗,但早在塔利班復辟前,美國公眾輿論已對這廿年來的成果感到失望。芝加
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CGA)7月民調顯示,美軍撤出阿富汗是獲得跨黨派選民的支持(整
體計算的話是70%支持對29%反對),即使共和黨選民支持比例較低,但仍是過半(56%對
43%)。
美國輿論的負面眼光背後,離不開歷屆華府在阿富汗政策的失誤,為此本報專訪退休美國
外交高官包潤石。以在香港回歸前後出任美國駐港總領事較為港人熟悉的包潤石(
Richard A. Boucher),在2006年至2009年出任新創職位「南亞及中亞事務助理國務卿」
,阿富汗屬其分管範圍。他在喀布爾陷落前後兩度接受本報電郵訪問,分享他對阿富汗局
勢的看法。
重建政府失敗蹈越南覆轍
談到歷屆華府在阿富汗的失誤,包潤石認為最大失算在於戰後重建的抉擇。他表示阿富汗
的經驗不但顯示軍事力量的限制,同時反映文人政府迅速重建國家能力的限制,「我們知
道穩定來自治理,而非戰事,但我們未能協助阿富汗人建立為阿富汗人民服務的政府」。
他直言這教訓並不新鮮,在越南已試過一次,「我們遺忘了歷史的教訓」。
包潤石認為,美國在戰後重建抉擇的錯誤判斷在於「並非基於阿富汗模式,反而基於美國
模式」。他指在根除蓋達和驅逐塔利班後,華府的戰略家斷定,如要避免阿富汗未來再次
淪為恐怖分子的避風港,唯一辦法是「建立一個基於法治的開放和民主政府」——故美國
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各基金會以至軍事和民間的援助人員,「懷着良好意願卻對當地
情况只有少許知識或關心下」前往阿富汗,派出專家、顧問和教育人員等協助阿富汗建立
「仿效美國版本的中央集權體制」。
難仿效美版中央集權體制
這點在軍事層面也類似,包潤石形容美國軍方訓練和規劃人員協助阿富汗建立「體制、訓
練、分級和後勤上類似於美國陸軍的」軍隊,問題是美國陸軍依賴美軍完美精確的長途補
給線和空中支援,最適合特種部隊和反恐行動,而非維護領土和道路。到美軍展開撤兵,
停止對阿富汗軍事單位的支援和補給後,後者「發現自己被隔絕於再補給,又不能自食其
力」,結果被塔利班迅速擊敗。他說:「美國模式的陸軍只有在你們擁有美軍特有的精密
後勤和運輸能力時才能奏效,前哨基地容易被隔絕於中央供應的情况(如阿富汗)則不然
。」
忽略阿富汗模式 美最大失算
包潤石總結稱,華府協助阿富汗建立的文人政府模式和軍事模式,皆不符合阿富汗的情况
——這個國家的歷史以地方自治、種族平衡和強大地方領袖為標誌,「阿富汗以往較成功
的情况發生於中央領袖維持地方力量和部族的平衡,而非軍事和文人政府的中央集權」。
他坦言,忽略阿富汗歷史、地理和形勢的因素,正是美國在阿富汗的最大失算。
阿伊戰爭虎頭蛇尾 美反思政權更迭
在美國輿論語境,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都屬於9.11恐襲引發的「反恐戰爭」(War
or Terror)一部分,除了開戰前所獲的國際支持有明顯差別,其餘發展時序都不乏相似
之處——快速收拾原有政權(阿富汗的塔利班和伊拉克的薩達姆)、矌日持久的佔領(以
及期間的美軍傷亡上升)、難以扶持穩定的政權、在國內政治壓力下開始撤兵以至敵對勢
力重新崛起(阿富汗的塔利班和伊拉克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等——這些大
同小異的失敗發展,促使美國輿論反思「政權更迭」(regime change)的政策選項。
現於拜登政府出任副總統賀錦麗副國家安全顧問的戈登(Philip H. Gordon),在奧巴馬
時代曾任跟進歐洲和中東事務的外交高官,他去年發表新書Losing the Long Game: The
False Promise of Regime Change in the Middle East(長線敗北:中東政權更迭的虛
假承諾),探討包括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在內的多次政權更迭企圖,探討為何美國在
這些案例總是開局順遂、失敗收場。
白宮高官著書 探政策失敗6關鍵
戈登重返政府前任職的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在網站整理該書內容,總結政權更
迭作為華府政策虎頭蛇尾的六大關鍵:
一、拔除政權往往容易,扶植更好政府遠更困難:
現有政權被摧毁後,安全真空浮現,引發目標國內部對立組織以至鄰國之間的激烈權力競
爭,倘若未能成功管控這點,可導致持久暴力和混亂。
二、政權更迭後的衝突成本可以比原來政權更厲害: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之類的地方,美國成功踢走敵對政權,卻發現自己要應對數十年的衝突
、失去成千上萬人命、耗費數以萬億美元來應對餘波。
三、在地盟友或「委託人」並非跟美國利益一直相合:
儘管政權更迭後新領袖往往起初跟美國合作愉快,但他們無可避免地會追求往往跟華府利
益有別的自身利益;民族主義、在國內建立正當性和政治支持等因素,幾乎總令這些新領
袖跟美國保持距離。
四、美國留守力量有限:
一旦華府過分吹噓軍事介入的好處及淡化相關成本和風險的事實變得清晰,美國民眾對外
派美國政府與軍事人員的支持就會受損;隨着暴力升級和美方死亡人數上升,公眾不再贊
成繼續派兵到代價高昂的衝突,將華府的目標受損和其政策選項受限。
五、民主制度難以實現,尤其是在中東:
民主制度和傳統需時數十年來發展和維繫,無法輕易靠外國實施;中東缺乏促進民主轉型
的因素(高水平的經濟發展、種族和文化一致性以及現有民主規範、常規和制度),妨礙
了民主茁壯成長。
六、外交、威懾和接觸是更佳政策方式的元素:
儘管美國在區內遇到的巨大挑戰並無容易的解決方案,但在大中東地區,接觸、外交和圍
堵已證明是比政權更迭遠更有效的做法。
在小布殊時代一直擔任國務院高官的包潤石接受本報專訪時,也有對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
戰爭作出比較,他表示對伊拉克的軍事介入從一開始就是出於誤判和錯誤的前提,質疑那
只是國防部少撮激進理論家所提倡和推銷給總統的「多餘差事」。相較而言,他認為直到
目前大多數觀察家都會同意,9.11恐襲後美國有必要軍事介入阿富汗,以根除蓋達和驅
逐塔利班。
小布殊失「招安」塔利班時機
包潤石稱,阿富汗戰爭在頭幾年就很快實現最初目標,即根除蓋達、預防未來針對美國的
襲擊,以及解除塔利班對阿富汗人民的壓迫,問題在於之後的政策變調。他說:「(因已
實現原先目標)阿富汗戰爭最初並非軍事失敗,但當我們以為可將塔利班從阿富汗『消滅
』出去,這就變成了失敗。」
戈登在書中也有類似記載:2001年12月,塔利班高層試圖跟後來成為阿富汗總統的卡爾扎
伊談判和平協議,條件包括停火和承認卡爾扎伊的合法國家領袖地位。但時任防長拉姆斯
菲爾德表明反對任何容許塔利班領袖奧馬爾「有尊嚴地過活」的方案內容,最終小布殊政
府排除跟塔利班領袖接觸。這做法等同要將塔利班永久趕出政治舞台,戈登承認這是塔利
班不可能接受的,直言華府或許錯失將塔利班對新阿富汗政府抵抗程度減至最低的機會。
包潤石批華府對阿伊歷史缺理解
「現代戰爭必須以政治解決方案收結。」包潤石不諱言,華府政策上最大的失敗源於對阿
富汗和伊拉克歷史的缺乏理解,以及誤以為破壞這些社會和文化後,還能帶來和平與穩定
,他說:「比起在早期就尋求政治解決方案,我們以為可像二戰一樣取得全面勝利——但
在阿富汗這種地方,且要對抗在其歷史和文化深厚植根的組織(塔利班),那是不可能的
事。」
反塔利班民眾:美有功有過 阿政府責任更大
美國揮軍佔領阿富汗廿年後,最終以令人意外的倉皇方式離開。對那些害怕塔利班統治的
阿富汗人來說,這廿年意味着什麼?喀布爾國際人權組織職員穆罕默德(Mohammed)和目
前滯留土耳其的法律學者拉希米(Haroun Rahimi)同樣成長於塔利班失勢時期,二人向
本報坦言,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國家被入侵,也認同美國在佔領後的政策有不少犯錯,但對
美國佔領時期的自由和權利感到珍惜,尤其是女權問題明顯有改善。塔利班回朝意味着這
些成就都被推倒,穆罕默德慨嘆道:「這20年浪費了。」
自由女權恐倒退 「浪費20年」
拉希米稱,當年各種極端主義組織在阿富汗設立營地和訓練中心,人民活在赤貧下,情况
惡劣得無法不靠外國介入來改善。穆罕默德則認為,美國控制阿富汗後做了很多東西,除
了提供安全保障,還營造了許多基建,還指在阿富汗的語境,他們會用上比較中性的字眼
去描述美國的存在,而非像塔利班般使用負面的字眼來形容。
不過,兩人承認美國在阿富汗的角色並不完美,最終撤軍的方式更應受到質疑。拉希米質
疑美方在談判中將塔利班視為正當政治勢力,卻在沒回報下施壓阿富汗政府讓步,例如釋
放5000名塔利班囚犯,到美軍真正撤走時卻沒跟地方政府協調好。
回望過去20年,穆罕默德和拉希米均指出,阿富汗經歷巨變,傳媒多元和女性就學權就是
例子,這些美國都有功勞,但拉希米提醒阿富汗發展機會並不平等,部分地區一直承受美
國主導的反恐戰、或與塔利班交戰造成的破壞,未能受惠於開發項目,尤其是鄉村地區。
阿政府依賴外國 貪腐無能仍生存
拉希米認為美國的阿富汗政策確犯過不少錯誤,例如早年因為兼顧入侵伊拉克,不想派太
多兵力到阿富汗,於是跟軍閥等地方勢力合作,但後者有部分因對民眾的暴行早已惡名昭
彰;但他直言,阿富汗歷屆政府的問題似乎更大,斥其在軍事和財政上依賴外國,以致「
政府即使貪腐、無能且不受歡迎仍可生存」,妨礙改革進程,最終因多年來失信於民,以
致美國離開後,沒有領導力量能團結國家對抗塔利班。
明報記者 周宏量 陳籽穎
───────────────────────────────────────
喬撤軍期限 美密會神學士領袖
https://udn.com/news/story/122398/5697265
聯合報 華盛頓記者張文馨/廿四日電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派遣中央情報局長伯恩斯前往阿富汗,廿三日在喀布爾密
會神學士實質領導人巴拉達。這是神學士接管阿富汗後,美阿之間最高層級的外交接觸,
雙方討論重點是本月底美軍撤軍期限和撤僑問題,可能就美國意欲延後撤離行動最後期限
展開協商。不過,神學士發言人廿四日說,月底撤軍期限不會延後。
目前數以萬計阿富汗人仍聚集在喀布爾機場,試圖逃離當地。拜登日前表示,他仍計劃在
八月卅一日前完成阿富汗撤離行動,但如有必要將延長期限。
伯恩斯與巴拉達的密會,顯示拜登政府內部認為必須了解神學士最高層對撤軍期限等問題
的想法。
不過,神學士發言人沙辛廿三日警告,不會同意延後期限,還稱八月底是「紅線」,任何
延遲都將被視為「延長占領」。另一名發言人穆賈希德廿四日說,月底期限不會延後,外
國人已有足夠時間離去,而神學士「不贊成」讓阿富汗人離開,已禁止阿富汗人前往喀布
爾機場,因為當地情勢混亂。
美國國防部廿三日表示,過去廿四小時透過軍機和商業包機撤離約一點六萬名民眾,是撤
離行動自十四日以來最多,迄今已約撤離三點七萬人;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仍樂觀認
為,可在卅一日撤軍期限前,讓所有想離開的美國人都如願。
不過,美方也要求持有國務院特殊移民簽證的阿富汗人民,先不要前往機場;美國駐阿富
汗大使館新聞官強生表示,現階段以撤離美國和北約盟國公民為優先,「由於安全環境惡
化,我們要求所有人都不要在此時到機場來,機場大門依然關閉」。
多家媒體引述國務院官員說法表示,仍有數千名美國公民等待撤離,美國政府正在努力透
過各種方式聯繫這些公民。蘇利文表示,相信在期限內,可撤離所有想要離開喀布爾的美
國人。
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表示,神學士已承諾要給美國公民、第三國公民和想離開的阿富汗人
一條前往機場的安全通道,若神學士沒做到,美國將追究責任。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