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幫接班人催票 梅克爾打安定牌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9-26 09:48:19
標題: 幫接班人催票 梅克爾打安定牌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771827
聯合報 編譯李京倫/綜合報導
德國國會大選廿六日舉行投票,即將卸任的總理梅克爾廿五日為拉抬執政黨聲勢做最後衝
刺,呼籲選民為了德國穩定,應該把票投給她的黨內接棒者拉謝特。
六十歲的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社會黨聯盟總理候選人拉謝特,民調支持度一直落後於社
會民主黨的蕭茲,但最近逐漸追上。一份民調甚至顯示,社民黨支持度為百分之廿六,只
比基民、基社聯盟多一個百分點,差距已在誤差範圍內,使這次德國大選成為近年來最不
可預測的大選之一。
最近梅克爾把拉謝特帶到自己在波羅的海沿岸的選區造勢,廿四日又在保守派大本營慕尼
黑的選前最後一場大型造勢活動上為拉謝特催票。
梅克爾在慕尼黑向德國主力選民年長者喊話:「為了德國穩定,拉謝特必須成為總理,基
民、基社聯盟必須成為最強大的力量。」
梅克爾廿五日來到拉謝特家鄉、選區和現居地西部邊境城市亞琛,試圖催動保守派基本盤
。她說:「選舉結果關係到你們、你們孩子和父母的未來。」
梅克爾說,保護氣候將是下屆政府的重要挑戰,但不可能僅透過制定法律規範做到,需要
新技術、新程序、研究人員、有志動腦解決問題和實際參與解決問題的人,拉謝特「善於
協調,能把各種人拉進來參與」,讓德國能解決這些挑戰。氣候變遷是本次德國大選最重
要議題。
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分析家尼德邁爾說:「梅克爾仍是德國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不過,拉
謝特與梅克爾同台不無風險,因為選民會立刻比較這兩人,並想到梅克爾比拉謝特更適合
當總理。」
由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帶領的數十萬氣候環保人士廿四日走上德國大街小巷,要求政府加
強保護氣候,一名帶頭的社運人士說,廿六日的大選是「世紀大選」。
社民黨目前以少數黨之姿與基民、基社聯盟組閣,現任副總理兼財長的蕭茲在自己位於德
國東部波茨坦市的選區大力催票,表示在梅克爾執政十六年後,現在「德國該有個嶄新的
開始」。
他說:「我們需要改變,要一個由社民黨領導的政府。」
───────────────────────────────────────
梅克爾化解歐元區危機 創造奇蹟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771851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簡國帆/綜合外電
德國26日舉行四年一度的國會大選,然而這次的選舉也是德國人16年來將首度迎接沒有梅
克爾的大選。梅克爾2005年擔任德國總理至今,未曾敗選,是已開發國家任期最長女性領
袖。知名歷史學家佛格森認為,梅克爾最值得稱道的,就是歐元區在她掌舵之下,儘管搖
搖欲墜,但總能有驚無險地度過歐債危機。
處理歐債危機時,梅克爾的典型作風,就是「熬到最後一刻」;當時紓困峰會常從周末開
到周一黎明,趕在金融市場開盤前達成協議。簡言之,只有在困頓國家經歷了最高的不確
定性、承受最大限度的傷害之後,才能獲得紓困。
梅克爾是位純熟操作「危機邊緣」策略的戰術家,不過始終迴避戰略性的願景。因此也得
到「管理有成,開創不足」的評價。
2005年以來,德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速度比英國、加拿大、日本或法國快
了一倍,ING總體研究部門主管伯列斯基形容,德國在梅克爾的治理下經歷「第二次經濟
奇蹟」,失業率接近20年低點,近70%民眾對經濟現狀感到滿意。
儘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德國財政體質依然相當健全,債務水準很低。然而也因為
一切順利,德國經濟發展始終缺乏宏大願景,低迷的公共投資率導致德國因應未來未能準
備妥當。
年輕世代的德國人在梅克爾的治理下長大,未來「沒有梅克爾媽媽的日子」需要加緊腳步
追上。
───────────────────────────────────────
德國大選在即 不論誰上台新政府可望對中國更強硬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9250277.aspx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25日專電)
德國即將在26日舉行國會大選,結束長達16年的總理梅克爾時代。從過往趨勢來看,將來
不論誰上台,德國新政府可望調整梅克爾的中間路線,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梅克爾2005年就任總理後沒多久,在總理府接見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引起軒然大波。
她每次率業界代表訪問中國,也都不忘接見維權律師等公民社會的代表,試圖在民主價值
和經濟利益之間取得平衡。
不過,近年來,梅克爾小心翼翼避免與北京對抗,對香港惡化的局勢和維吾爾族受到迫害
相對低調。去年底,她更在歐盟輪值主席任內完成與中國的投資協定,在許多批評者眼中
成了北京可靠的夥伴。
梅克爾不願大聲譴責北京,似乎與她對西方國家信心不足有關。柏林智庫「全球公共政策
研究所」(Global Public Policy Institute)執行長班納(Thorsten Benner)指出,
梅克爾很清楚中共黨國體制的矛盾,但對歐洲團結對外和美國的可靠度沒信心,不認為歐
洲有能力與中國一較長短。班納批評,她的中國政策等於把自己看貶,讓歐洲處於被動,
最後將完全失去談判空間。
相較與梅克爾謹慎的中間路線,近年德國社會和朝野對中國的觀感有相當大的轉變。以產
業界為例,過去只看到例如汽車工業對中國的依賴,現在開始意識到德國沒這麼依賴中國
,甚至在許多領域中國早已是競爭對手。
「德國外交政策協會」(DGAP)執行長艾希布魯克(Cathryn Clüver Ashbrook)日前接
受駐柏林外國記者聯訪時即指出,德中經貿關係其實是相互依賴,警告中國正大肆併購外
國技術成為科技大國,西方領先的窗口愈來愈小。
影響力廣大的德國工業聯盟(BDI)對中國的立場也轉為批判,針對新疆維吾爾人淪為奴
工的問題,批評中國一再違反人權,警告德國企業要注意在中國投資的「紅線」。
儘管這次選戰聚焦內政,從朝野政黨政見來看,提到中國的篇幅比往年都多,語氣也多見
批評。舉例來說,最有可能在大選拿下最高票的社會民主黨(SPD),早在去年6月就擬定
中國政策,指歐洲與中國在價值與利益的衝突不斷增加,雙方關係未來將由西方民主法治
國家和中國威權國家資本主義的體制之爭來決定。
總理梅克爾隸屬的基民/基社聯盟(CDU/CSU),在競選政見中批評中國「用盡一切手段」
按自己想像改變國際秩序,增加其它國家在地緣政治上對中國的依賴。自由民主黨(FDP
)也批評中國恐嚇鄰國。
德國朝野政黨當中,就屬綠黨對中國的態度最強硬,在政見中批評中國「追求獨裁霸權」
。總理候選人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視歐盟為自由民主國家組成的價值觀聯盟
,呼籲歐洲團結起來與美國合作抗中。
歐洲對中國的疑慮加深,難免將注意力轉移到台灣,思考如何強化台灣的民主。綠黨和自
民黨等兩個在野小黨,選前支持率分別為15%和11%,雖然無法拿下最高票,卻很可能在未
來的聯合政府扮演關鍵少數成為執政黨。德國民間最大友台組織「德台協會」近日詢問各
黨台灣政策,這兩個有機會執政的黨對台灣正好都特別友好。
綠黨表示,鑑於中國破壞台海現狀,執政後將強化歐盟與台灣的政治關係,增加雙方高層
的互動,並支持歐盟與台灣簽署投資協定。自民黨尤其友台,旗下智庫「弗里德里希.瑙
曼基金會」(Friedrich Naumann Foundation)日前才在台北成立據點,5月並在全國黨
代表大會刪除競選綱領中有關一中政策的內容。
北京顯然已經意識到梅克爾卸任後,這個歐洲最重要的國家將調整態度,準備迎接一個更
強硬的德國總理。
讀者主要是歐洲政壇菁英的媒體Politico Europe日前報導,原本在中國外交部負責歐洲
事務、最近調到美國接任大使的秦剛說,「德中關係的全盛期已過,只要柏林立場一改變
,中國就會秀肌肉」。
(編輯:韋樞)
───────────────────────────────────────
社民黨vs.基民盟 後默克爾時代到臨
https://is.gd/GHksge
https://i.imgur.com/4FWCR5n.jpg
【明報專訊】
德國今日(26日)舉行大選,執政近16年的總理默克爾將在新的執政聯盟組成後卸任,焦
點落在誰會繼任其德國以至歐洲領袖地位。去到選戰最後階段,社民黨在民調領先基民盟
/基社盟的差距有所收窄,默克爾上周五(24日)大打「穩定牌」,呼籲選民投票給她授
意的基民盟主席拉舍特。外界對「後默克爾時代」首位德國總理的其一焦點,落在會否延
續默克爾的政治路線。有歐洲學者認為,面對截然不同的全球環境,「默克爾主義」已難
以為繼,幾位受訪的德國政黨成員也認為德國有需要轉變以應對挑戰。但有研究歐洲的本
港學者向本報稱,大選後的德國可能只會續行「沒有默克爾執政的默克爾主義」。
明報記者 甄梓鈴
默克爾打「穩定牌」挽基民盟選情
ARD/Infratest dimap本月公布兩次民調結果,均顯示社民黨領先基民盟/基社盟,但月中
公布那次社民黨只以4個百分點領前後者(見圖),使得這次德國選情成為近年來最不可
預測的大選之一。在執政基民盟選情告急下,默克爾在選前最後一周加強為黨內總理候選
人拉舍特(Armin Laschet)助選,盼挽回自8月起基民盟/基社盟支持度落後社民黨的劣
勢。默克爾上周五拉票時說:「為維持德國穩定,拉舍特必須成為總理,基民盟/基社盟
必須成為最強大的力量。」
現任副總理兼財長的社民黨候選人肖爾茨(Olaf Scholz)也大力催票,表示在默克爾執
政16年後,現在是「德國該有嶄新開始」的時刻。他說:「我們需要改變,要一個由社民
黨領導的政府。」
隨着小黨抬頭,無論社民黨還是基民盟/基社盟贏得最多議席,也難阻德國首度出現3黨執
政聯盟,最大可能性是兩黨其中之一跟綠黨和自民黨合組政府(見表),但後兩者意識形
態差別不小,或拖慢達成協議的進度。在最極端情况下,默克爾或領導看守政府到12月,
超越科爾成為現代德國在任最長的總理。
無論是政治路線最接近默克爾的拉舍特,還是主打「最似默克爾」形象的肖爾茨上台,外
界其一焦點仍是默克爾花上16年建立的政治遺產,以及其政治路線會否保存下來,這不止
牽涉總理誰屬,也受德國政治面貌和全球局勢變化的影響。
小黨意識形態存異 社民黨人料組政府難
本報訪問了部分德國政黨成員,了解他們對「後默克爾時代」的看法。社民黨成員勞赫(
Leon Rauch)稱,肖爾茨確有機會獲勝,但認為他籌組政府將非常艱難,如果執政聯盟須
加上自民黨或左翼黨,「由於氣候、社會福利和稅收政策(與自民黨)或外交政策(與左
翼黨)的意識形態存在差異,管治上或變得困難」。但他相信社民黨主導的政府將比基民
盟主導的政府「更願意處理改革問題」。
基民盟成員菲舍爾(Lilli Fischer)則提到新政府面對不同挑戰,並指人口變化、退休
金體系、氣候變化以及教育制度變革會是4大重要議題,與此同時新政府還須解決新冠疫
情後帶來的問題。
柏林赫爾蒂行政學院學者羅梅爾(Andrea Römmele)向《金融時報》指出,很多選民最
擁護的對象是默克爾本人,故在默克爾即將卸任下,選票流向變得不穩定。基民盟、綠黨
和社民黨在過去一年間在民調交錯領前,也許正體現到這一點。
上屆大選起穩佔聯邦政壇一席的右翼民粹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其青年團柏林支
部發言人福格爾(Ferdinand Vogel)則向本報稱,預料傳統政黨結構進一步瓦解,更多
小黨將會冒起。他稱基民盟過去得票率在40%或以上,目前卻徘徊在20%左右,「大部分因
為默克爾而投票給基民盟的選民現正轉向社民黨」。
港學者:或行「沒默克爾的默克爾主義」
在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主任尹子軒看來,下屆德國政府很可能仍維持默克爾路線
。他向本報表示,德國不少分析均指出,選後德國更可能是奉行「沒有默克爾(執政)的
默克爾主義」(Merkelism without Merkel)。他指出,社民黨帶頭的「交通燈聯盟」和
基民盟領軍的「牙買加聯盟」(兩個組合都是配搭綠黨和自民黨)的分別在於,前者傾向
為政府福利取向及分配主導以解決社會問題,後者則以刺激經濟及增長為主。
但默克爾路線能否適應全球局勢變化是另一問題。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 高級政
策研究員布拉斯(Piotr Buras)向《華盛頓郵報》稱:「默克爾主義已難以為繼,下任
德國總理將要另覓出路。」他認為默克爾也許有助歐洲維持現狀,但歐洲現在面臨的挑戰
如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和地緣政治競爭等,「都需要激進(radical)的解決方案,而非
表面上的改變」。
各黨搶攻社交平台 極右另類選擇黨佔優
傳統上德國並非以數碼創新著稱,這點在政壇也得到體現。對比美國早在2008年時,民主
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已打「數碼選戰」,德國部分候選人至2017年上屆大選也沒多少亮相
社交平台,但愈來愈多選民依賴社交平台獲取新聞資訊,今屆大選終於見到許多候選人提
升社交網絡的存在感,並在不同平台發表文章。然而,這場德國「社交平台戰」,仍以最
先主攻網絡的極右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佔優。
漢堡萊布尼茨媒體研究所的研究顯示,37%受訪者去年通過社交平台獲取新聞資訊,比之
前一年增加3個百分點,其中在較年輕的18歲至24歲年齡層,比例更高達56%。這也是為何
各大政黨在今屆大選致力從各大社交平台接觸選民——Facebook、Twitter、YouTube以至
是較新興的Telegram和Tiktok都是例子。
AfD深耕FB 互動程度超其他政客
然而,AfD仍是網絡選戰的一大贏家。儘管德國2017年立法嚴格規管網上仇恨言論,fb和
Twitter等須收到投訴通知後24小時內刪除相關資訊,否則面臨巨額罰款。但新冠疫情後
漸受歡迎的Tg不受該法律規管,結果吸引極右和陰謀論者集結,甚至被用來協調反封城、
反疫苗等逾4000場示威,以及用作散播抹黑政治對手的假資訊。與此同時,AfD依舊重視
該黨賴以發迹的FB,該黨領袖魏德爾以此跟選民互動的程度遠勝其他政客。
(Politico、德國之聲、紐約時報)
───────────────────────────────────────
德國大選最後沖刺:誰將笑到最後
https://p.dw.com/p/40qjN
作者:William Noah Glucroft
大選進入倒計時,各黨派都進行了最後的競選拉票行動。在位16年的梅克爾大選後將離任
,而競爭總理寶座的三位候選人究竟誰將笑到最後,目前局勢尚不明朗。
(德國之聲中文網)
9月26日,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將開幕,而即使到了最後的倒計時階段,仍然很難預測未來
德國政府的執政聯盟會由哪些黨派組成。
根據最後的民調數據(截至9月24日),社民黨(SPD)目前的支持率大約在25%,由基民
盟和基社盟這兩個姊妹黨派組成的聯盟黨(Union)支持率有22%,緊追其後的是擁有近
16%支持率的綠黨(Grüne),而自民黨(FDP)和選項黨(AfD)則均在11%上下。
對於已經在梅克爾的領導下聯合執政了三屆的聯盟黨和社民黨來說,繼續組建黑紅聯合政
府都不是首選。而根據目前各黨派勢力分攤相對平均的局面,執政聯盟則會出現不同的「
排列組合」可能性。
正因為如此,各位總理候選人都在不遺餘力地為自己的黨派拉票助選,希望能在聯邦議院
中獲得更多席位,從而在選後佔據更多組閣優勢。
充滿自信的社民黨
中左派社民黨的候選人肖爾茨(Olaf Scholz)週五在科隆市中心亮相,發表了演講。在
選戰初期並不被看好的社民黨近幾個月來支持率不斷攀升,而肖爾茨作為總理候選人的民
眾喜愛程度也超出了競爭對手拉舍特和貝爾博克。
在長達半個小時的演講中,肖爾茨表示自己有信心領導下一屆德國政府。他談到了提高最
低薪水水準、向富人增加征稅、提高社會福利救濟以及投資可再生能源等施政主張。
陷入困境的聯盟黨
中右派的基民盟黨主席拉舍特是聯盟黨的總理候選人。他的選前演講活動安排在了慕尼黑
——姐妹黨基社盟執政的巴伐利亞州首府。
有可能會帶領聯盟黨收獲有史以來最差選舉成績的拉舍特,目前寄希望於保守派選民,期
待能夠通過阻止德國政治「向左轉」的口號來為自己掙得組建政府的實力。
不過,他在自己黨派陣營中的人氣也是不溫不火,雖然之前戰勝了基社盟的競爭對手索德
爾(Markus Soder)成為總理候選人。但如今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也許後者才是更好的
選擇。
現任總理梅克爾至今都和選戰活動保持一定距離,但是在自己黨派支持率低迷的情況下,
她也親自出面為拉舍特助陣。她在週五的活動上講話指出:"為了讓德國保持穩定,拉舍
特必須成為總理,基民盟和基社盟必須成為最強大的政黨力量。"
野心勃勃的綠黨
雖然綠黨和保守派的政見不同,但是它們在選戰期間所經歷的民意起伏波折倒是有些相似
。雖然和2017年大選結果相比,綠黨目前的支持率已經將近翻了一倍,但是與選戰初期直
逼榜首的咄咄逼人之勢相比,已經是相差甚遠。
而綠黨的總理候選人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也和拉舍特一樣,先是擊敗了黨內
競爭對手,後來也陷入爭議。有批評聲音指出,也許另一位綠黨主席哈貝克(Robert
Habeck)才更適合擔任總理候選人。
不過在週五,這兩位主席也共同亮相杜塞道夫,貝爾博克將週日的大選稱作「氣候選舉」
,她表示至少綠黨的一些氣候保護政策有可能會寫入下一屆政府的議事日程。
雖然下屆德國政府由一位綠黨總理領導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貝爾博克和哈貝克都有可能會
出任部長。雖然到目前為止,綠黨表現出來的態度是更傾向於和社民黨聯合執政,但是不
管在黑紅兩個大黨之間選擇哪個作為盟友,綠黨參與執政的機會都很大。
雖然正式的大選投票週日才開始,但是有不少選民已經提前採用郵寄選票的方式投過票了
。可能也和疫情有關,今年的郵寄投票數量據悉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再加上各個黨派的忠
實選民不太可能臨時改變主意,也就是說,其實大多數選票的去向已定。
從目前來看,沒有任何一個黨派有望在選舉中獲得明顯的領先優勢,更不用說獲得議會多
數席位了,因此這次德國大選仍然存在不少懸念,值得拭目以待。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