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不滿遭停權 俄羅斯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新聞來源: (發文須填寫新聞網站名稱與連結,供板友分辨)
中央社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4080018.aspx
【紐約聯合國總部七日綜合外電報導】
聯合國大會今天通過將俄羅斯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停權,因有消息指出,俄軍在
烏克蘭「嚴重且系統性侵害人權」。莫斯科隨後宣布退出人權理事會。
路透社報導,這次由美國帶頭發動的表決共獲得93張贊成票、24張反對票、58票棄權。
擁有193個成員的聯合國大會(General Assembly)若有2/3表決國家贊成、棄權不計,就
能依據有計畫嚴重侵犯人權的理由,將人權理事會47國中的某一個國家停權。
投反對票的國家包括俄國、中國、古巴、北韓、伊朗、敘利亞、越南等。棄權國家則有印
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埃及等國。
俄羅斯駐聯合國副大使庫茲敏(Gennady Kuzmin)在表決之後,形容這項舉措「不合理且
有政治動機」,接著宣布俄國已決定完全退出人權理事會(Human Rights Council)。
烏克蘭駐聯合國大使基斯利茨亞(Sergiy Kyslytsya)則告訴記者,哪有人在被開除後才
遞辭呈。
俄國目前正處於聯合國人權理事會3年任期的第2年,原本預計任期在2023年結束。
根據今日決議,聯合國大會之後可以同意結束停權,但那種情況已不可能發生,因為俄國
已退出理事會。
聯合國大會過去只有一次將會員國逐出人權理事會,是2011年3月一致通過把利比亞停權
。當時效忠利比亞領導人格達費(Muammar Gaddafi)的軍隊暴力鎮壓抗議者。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湯瑪斯-葛林斐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表示,聯合國「釋出一
項清楚訊息,那就是受害者和倖存者的苦難不會被忽視」。
(譯者:楊昭彥)
───────────────────────────────────────
美外交操作再下一城 聯合國大會暫停俄人權理事會資格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6223165
聯合報 記者張文馨/華盛頓即時報導
聯合國大會7日表決通過暫停俄羅斯人權理事會資格。
這項由美國領導的提案獲得93國支持,24國反對、58國棄權;通過「棄權不記者三分之二
多數」的標準。
美聯社報導,這項提案的理由為俄國士兵在烏克蘭犯下侵犯人權的行為,但投票結果遠遠
低於聯大上個月要求立即停火與俄國撤軍的兩項決議案,兩案獲得超過140國支持。
俄羅斯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006年成立以來,第二個被停權的國家;2011年利比亞曾遭停
權。
人權理事會設立在日內瓦,由193個聯合國成員國選出47國組成人權理事會;此外,聯合
國大會有權暫停一個「嚴重地、系統性侵犯人權」的國家的人權理事會會員權利。
───────────────────────────────────────
聯合國93:24俄羅斯人權理事會停權 中國投反對票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886022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
聯合國大會7日以93票贊成、24票反對、58票棄權,通過暫停俄羅斯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UNHRC)的職權,以回應俄軍在入侵烏克蘭時「嚴重與有系統地」侵犯與踐踏人權。但
俄國盟友中國一如預期投下反對票。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隨即發表聲明,感謝國際仗義相助,選擇歷史正確的一方,讓俄國
的戰爭罪犯在以保護人權為宗旨的聯合國組織裡沒有容身之地。
美國在日前烏克蘭小鎮布查傳出有數百名平民遭屠殺後,宣布尋求停止俄羅斯在人權理事
會的職權;駐聯合國大使湯瑪斯—葛林斐德呼籲先前支持2項譴責俄羅斯決議案的140個國
家再次投下贊成票。
烏俄兩國代表在投票前言詞交鋒,烏國駐聯合國大使基斯利茨亞抨擊俄國不僅犯下違反人
權罪行,更動搖國際和平安全的基礎。俄國駐聯合國副大使庫茲明則說,該提案反映出美
國企圖維持主宰地位,俄國不接受片面、造假的指控。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投票前
預告,會投下反對票。
人權理事會是聯合國跨政府機構,由47個成員國組成,俄國在2020年10月的改選中,與中
國等多個人權紀錄欠佳的國家一起當選,3年任期原定明年底到期。人權理事會成員由聯
大成員國投票產生,根據規定,只要取得聯大成員3分之2同意(棄權不計),便可將人權
理事會成員停權。
聯大自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已分別在3月2日與3月24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譴責
俄羅斯的決議案,贊成票分別為141票與140票,明顯超過3分之2。過去曾有人權理事會成
員遭到停權,利比亞在2011年時因效忠當時獨裁者格達費的部隊對抗議人士施暴,而被逐
出人權理事會。
───────────────────────────────────────
新奧許維茲 烏克蘭馬立波逾五千死
https://udn.com/news/story/122663/6222898
聯合報 編譯陳韻涵/綜合報導
烏克蘭南部戰略港都馬立波長期遭俄軍圍困,市長博伊琴科六日稱,已超過五千名平民遇
害,指控俄軍摧毀百分之九十的基礎建設,馬立波成為「新的奧許維茲」(二戰納粹最大
集中營所在地)。
「納粹集中營出現後,全世界沒再看過馬立波悲劇的規模,俄國部隊將整座城市變成死亡
營」;博伊琴科說:「這是新的奧許維茲和馬伊達內克。」前兩處地點都是二次大戰期間
,納粹集中營所在地。
五角大廈六日指出,俄軍已經全面撤離烏克蘭首都基輔及北部城市切爾尼戈夫,莫斯科現
正準備集中火力進攻烏克蘭東部。
一名五角大廈高層官員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說,俄軍已離開基輔及切爾尼戈夫的消息剛
獲證實,但俄軍可能暗埋地雷,因此必須展開後續清除工作。
由於俄軍在烏克蘭北部遭遇強力抵抗,導致死傷數千,莫斯科開始重新部署,美國與歐洲
情報官員過去幾天一直密切監控俄軍。烏東地區支持俄羅斯的民眾較多,烏克蘭軍隊與俄
羅斯撐腰的分裂組織民兵纏鬥已有數年之久。
國防部高層官員說,俄軍撤離基輔的路線經過白俄羅斯,但目前五角大廈仍無法確認從基
輔與切爾尼戈夫一帶撤離的俄軍,是否從烏東重新進入烏克蘭。
───────────────────────────────────────
報道:德截俄兵通訊 證濫殺布查鎮民
https://is.gd/CFoNEM
https://i.imgur.com/QoJopuh.jpg
數千烏克蘭支持者周三(6日)在德國柏林聯邦議會前躺地示威,呼籲立即停止進口俄羅
斯能源。其間有人舉起寫有「布查將永不原諒你」的標語牌,聲討俄軍被指在布查鎮濫殺
平民的暴行。(法新社)
https://i.imgur.com/FgppNVI.jpg
俄軍撤離後,布查鎮一批民眾周三(6日)在一處公共場所,為手機等電子設備充電。(
法新社)
【明報專訊】
俄軍被指在烏克蘭基輔市郊城鎮布查(Bucha)濫殺平民之際,德國《明鏡》周刊和美國
《華盛頓郵報》昨報道,德國聯邦情報局聲稱截聽到兩段俄軍討論在布查實行「無差別殺
人」行為的無線電通訊,令俄方指「殺戮在俄軍撤出布查後才發生」之說法再受挑戰。
其中一段錄音是俄軍告訴同袍剛槍擊一名騎單車的人,另一段是一名男子說「先盤問士兵
,然後槍殺他們」。《明鏡》報道指部分錄音內容與屍體發現地點脗合。《明鏡》報道指
通訊錄音亦顯示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等俄國僱傭兵在攻擊烏克蘭平民上扮演重要
角色。
德國政府發言人黑貝施特賴特(Steffen Hebestreit)周三引述手上資訊稱,有「可信迹
象」顯示此前在布查的俄軍曾審問被俘人士,後者「隨後被處決」。
烏組織揭「布查屠夫」身分
烏克蘭志願組織InformNapalm周四揭露被指是「布查屠殺」幕後黑手的俄軍指揮官身分,
指那名「布查屠夫」是年約40的俄軍獨立第64機動步槍旅指揮官奧穆爾貝科(Azatbek
Omurbeko)。該部隊被指此前佔領布查鎮,並參與屠殺平民等暴行。英國《泰晤士報》報
道,奧穆爾貝科去年11月被調派至靠烏克蘭前線前,曾獲俄羅斯東正教主教長祝福。2014
年亦獲俄羅斯副防長頒贈傑出服務獎章。
在被俄軍圍困的烏克蘭南部城市馬里烏波爾,市長博伊琴科周三(6日)在通訊軟件
Telegram表示,開戰至今有最少5000人喪生,包括210名兒童,另外全市約90%的建築被毁
。
料俄軍強攻 烏籲東部民眾撤
烏克蘭表示,俄軍可能會在3至4天內向東部地區發動攻勢,目前當地尚有至少數以萬計平
民,當局呼籲他們盡快撤離。頓巴斯日前遭到俄軍炮擊,最少5人被殺,10棟民房起火燃
燒。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周三在北約外長會議上,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長遠目標仍是佔領
整個烏克蘭,認為戰爭和侵略可能「持續多月甚至數年」。
(明鏡周刊、衛報、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華盛頓郵報)
安理會討論再掀美俄「生物軍事活動」爭拗 俄提新「證據」指控 華撐由國際社會評估
https://i.imgur.com/M5sPVQs.jpg
https://i.imgur.com/C58hkXx.jpg
俄羅斯對美國的「生物軍事活動」窮追不捨,周三在聯合國安理會一個非正式會議上,公
布其聲稱的「美國在烏克蘭以至全球從事生物軍事活動」相關的文件,指美方違反《禁止
生物武器公約》並對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全構成風險。俄方新指控令「美方資助烏克蘭生
物實驗室」(見另稿)爭拗再成焦點。與會的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戴兵表示,中方歡迎
由國際社會對俄羅斯近期披露有關美國生物軍事活動的文件作評估,同時以公平、公正方
式聽取相關國家澄清。
這次會議以「阿里亞模式」(Arria-Formula)舉行。聯合國網站介紹,阿里亞模式會議
是「是高度非正式的秘密會議」,由一個或多個安理會成員牽頭舉行,通常處理意見分歧
的議題。周三的會議主題是「全球多個地區軍事生物活動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的威脅」
,由俄羅斯主持,矛頭直指美國。
俄方俄羅斯輻射、化學和生物防護部隊司令基里洛夫(Igor Kirillov)指美國正在利用
國際法的漏洞來增強其軍事生物潛力,說「僅在與俄羅斯和中國接壤的地方,自2005年以
來就有大約60個設施由美國軍方資助實行了現代化改造」,指美方違反《禁止生物武器公
約》。
俄引華資料 指美實驗室遍全球
基里洛夫援引中國外交部資料,指美國在全球30國共資助約336個民用和軍用生物實驗室
,遍佈非洲、歐洲、亞洲等地。自2005年以來,五角大樓承包商為在全球建造生物實驗室
相關的項目提供資金總數已超過50億美元(390億港元)。他說,美國「按照同一劇本在
不同國家建立生物實驗室,並將它們連接到統一生物狀况監測系統」。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戴兵在會上表示,任何有關生物軍事活動的信息和線索都應引起國
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相關國家應採取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全面澄清其生物活動,
並進一步提高全球生物活動的透明度,消除國際社會的疑慮。戴兵指出,中國堅決反對任
何國家在任何情况下研發、擁有或使用生化武器,敦促尚未銷毁化學武器的國家盡快銷毁
其庫存。
聯國暫停俄於人權理事會資格
另外,七大工業國集團(G7)昨天以俄軍在烏克蘭犯下「令人髮指的行為和暴行」為由,
呼籲暫停俄羅斯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成員資格。聯合國大會昨天表決,通過暫停俄國在
人權理事會的成員資格。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塔斯社、新華社、路透社)
綜述:俄中狙擊「生化實驗室」 美轟資訊戰
俄羅斯2月24日侵略烏克蘭後,網上即流傳俄軍行動是針對「美國在烏克蘭的生物實驗室
」的指控,被西方主流輿論質疑是陰謀論和俄方的假資訊戰。自3月起,這些說法開始被
俄政府和官媒擺上枱面,中國官方也加入質疑行列,但迄今未能提出可信證據。華府曾否
認俄方的指控,但俄方繼續狙擊,雙方陣營陷入各說各話境地。
俄對美早有相關指控
俄羅斯指控美國在東歐發展生物武器並非新事,其一例子是2018年宣稱美國在格魯吉亞有
秘密生物武器實驗室,美方駁斥。類似指控也見於烏克蘭,美國駐基輔大使館2020年4月
在網站發表澄清聲明,並提供連結簡介美烏防範生物威脅的合作項目。
華盛頓大學俄羅斯與歐亞研究中心主任拉德尼茨(Scott Radnitz)向美國全國公共廣播
電台(NPR)表示,俄羅斯自2011年已開始推銷美助烏發展生物武器的論述,但美方資助
的烏克蘭生物實驗室,實屬美國在東歐推動「降低生物威脅」項目的一部分,以防區內實
驗室儲藏的病原體和毒素意外泄漏。
世衛聯國指沒發現烏違規
聯合國官員上月11日向路透社表示,世衛「不知道烏克蘭有任何違反國際條約義務的活動
,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聯合國負責裁軍事務的副秘書長中滿泉上月11日在安理會
會議上表示,不知道烏克蘭有任何生物武器計劃。
拉德尼茨形容,俄軍侵烏後「美助烏發展生物武器」論述有如「小溪變急流」,在美國社
交網站大爆發,被「匿名者Q」(QAnon)等極右陰謀論組織推廣。霍士新聞右翼名嘴卡爾
森(Tucker Carlson)更公開指控「美國政府說謊,散播假資訊隱瞞所作所為」,亦有報
道指美總統拜登之子亨特曾資助相關實驗室。
俄羅斯國防部上月6日稱,俄軍在軍事行動期間發現烏克蘭有美國資助的軍事生物實驗室
,聲言烏克蘭企圖毁證,緊急銷毁鼠疫、炭疽、兔熱病、霍亂等致命病原體的文件。中國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兩日後在記者會上,宣稱烏克蘭有26座生物實驗室及相關設置是由「
美國國防部擁有絕對控制權」,但未提出實質證據。
拜登政府質疑俄中協調打資訊戰。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上月9日在推特反擊稱:「既然俄
羅斯提出這些虛假聲明,而中國似乎也支持這種宣傳,我們都應該警惕俄羅斯可能在烏克
蘭使用化學或生物武器,或者利用它們製造栽贓行動。」
俄科學家質疑克宮說法
俄中未有停止對美的指控和質疑。莫斯科繼續指控美國資助的烏克蘭軍事生物實驗室從事
生物武器研發,甚至提到有實驗涉及蝙蝠冠狀病毒樣本,以及聲稱正研發針對俄羅斯人的
生物武器。不過,相關指控連部分俄羅斯科學家也認為有問題,美國The Intercept網站
報道,9名俄羅斯及精通俄語的歐洲生物學家分析所謂「證據」後,炮轟克宮說謊,斥其
論述是「無事實根據的反科學廢話」。他們舉例指,上述據稱被緊急銷毁的烏方文件根本
沒提到鼠疫、炭疽、霍亂等致命病原體,而且文件顯示哈爾科夫和波爾塔瓦的實驗室分別
只銷毁40支和24支試管,但製造生物武器所需要的病原體樣本基礎「要比(文件)所列的
多得多」。
美質疑賊喊捉賊 俄未洗化武投毒污名
俄羅斯就美國資助的烏克蘭生物實驗室提出生化戰指控,被美國反過來質疑是否俄方「賊
喊捉賊」為使用生化武器的藉口。俄羅斯官方立場是5年前已完成境內化武庫存的銷毁工
作,但多年來克宮政敵受投毒的疑雲,令莫斯科難以完全擺脫嫌疑。
冷戰結束後,美俄商討如何削減囤積多年的化武,兩國1997年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
,延至2017年,俄總統普京宣布該國已完成銷毁最後一批化武,諷刺美國至少3次推遲銷
毁庫存的期限——最新承諾是2023年或之前。但《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官員和分析,認為
俄方並無銷毁全部化武,生產諾維喬克(Novichok)、沙林等神經毒劑的軍方實驗室一直
運作。居英俄羅斯雙面諜斯克里帕爾父女(2018年出事)以及俄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
2020年出事)涉遭諾維喬克毒害便是例子,但俄方否認涉案。
另外,敍利亞內戰期間,雖沒證據顯示俄軍有在敘國使用化武,但敘政府軍在反對派控制
的城鎮使用沙林毒氣、氯氣彈等化武,確獲莫斯科袒護。
(華盛頓郵報、衛報、美國全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