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台美關係是用錢跟公關砸出來的?這說法

作者: vikk33 (陳V)   2022-06-22 16:11:30
台美關係是用錢跟公關砸出來的?這說法對嗎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47468
日前,聯合新聞網刊出一篇名為「營造台美關係穩健形象,民進黨砸錢找華府兩大王牌公
關」的報導,內容指出台美關係是靠砸錢砸出來的,都是公關公司在幫忙運作以及聯繫。
報導指出,這幾年台灣政府每年大約要花費三百萬美元在公關公司上面,進行各種遊說的
行動。第一篇刊出之後,聯合報又繼續刊出不同的報導,似乎打算把所有的公關費用花費
項目一個一個都拿出來談,然後指控「台灣花大錢然後一事無成」。
這樣的指控合理嗎?台美關係真的是砸錢砸出來的?我們的外交工作真的只有砸錢給公關
公司?本文要告訴大家,這種說法完全不合理,甚至,我們可以說這是刻意的扭曲和誤導

認識公關與遊說產業
關於所謂公關與遊說的花費,我們必須要知道幾個最基本的事實。
首先,在華府推動修法或各種政策,聘用公關公司進行聯繫或遊說都是很正常而且很必要
的事情。2021年美國的整個遊說產業的總值高達37億美元(換算新台幣約1100億元)。其
中,中國政府一年就花費了8246萬美金。台灣一年花費300萬美金左右(僅佔0.08%),不
只是非常正常的支出數額,甚至還可以說是太少了。很多單一公司的花費都比台灣還要高
,例如英特爾一年花費就超過四百萬,台積電也超過兩百萬。
第二,遊說和公關都是一門專業,並不是像聯合報的報導裡面說的那樣,只有隨便打個電
話和寫幾封email就交差了事。事實上,因為各個領域所牽涉到的資訊都非常多,負責立
法或者推動政策的議員或官員們不可能了解所有的事情,所以進行遊說的利益團體們,也
要扮演資訊蒐集和傳達的角色。不管是公關公司、顧問公司,甚至是許多私人智庫,他們
平常都必須要針對法案的背景知識做研究,然後最重要的是要把研究過後的資訊寫成研究
報告並且傳達給決策者,供他們做決策的參考。這些每個環節都是很專業的事,不是只有
隨便聯絡一下要聯繫的對象而已。如果真的這麼簡單,現在美國的遊說產業就不會達到一
年產值37億美元了。
第三,外交上的交朋友、政策說明、推動對台灣有利的政策,都是長期的交涉、談判、累
積互信而來的,並不是只要隨便砸個錢,美方就會幫忙台灣。公關公司只是美台交往溝通
的其中一個管道,但不是外交工作的全貌。公關公司是幫忙聯絡事情用的,最重要的那些
內容(希望別人怎麼樣修法或者制訂對台灣有利政策的部份),還是要靠外交人員們的溝
通,而且很多事情都是長年的溝通才能完成。並不是只要把錢拿給公關公司,我們選定的
對象就會支持我們。
各項政策的推動都需要多方協助
聯合報說台灣政府花大錢卻一事無成,這絕非事實。其實,所有的台美關係進展都不可能
一蹴可幾,而且都必須要長期努力。就以報導所說的「境外通關」這件事情類似的政策來
說,牽涉到台灣的國民在美國身份與行政事宜的政策,過去幾年有幾個很重大的進展包括
:美國對台灣給予「免簽」待遇;在許多州可以直接換駕照;外交人員們可以使用外交車
牌;在公開的場合,美方行政官員與我方行政官員可以公開地共同露面。除了這些關於個
人身份的政策,還有很多兩國關係的重大政策,包括美國對台灣的軍售,開始使用跟其他
國家一樣的程序,不再是特案審查;另外還包括許多重大的法案以及決議案挺台,一下子
有數十位甚至上百位國會議員同時寫公開信支持台灣等等。
以上提到的事情每一項都是透過外交人員們長期跟美方交涉,有時候再加上民間社團(例
如台灣人公眾事務會,FAPA)長期向各選區的國會議員們做遊說,這樣才有可能會成功。
沒有任何一項對台有利的法案是天上掉下來,也沒有任何一項是像聯合報寫的那樣隨便推
動一下、砸個錢打個電話就成功的。在推動這些事情的關鍵時刻,我們政府依照法規,聘
用公關公司幫忙傳達消息、做為推動政策的「其中一個」動作。這樣的動作當然不是唯一
的動作。
事實上,我們平常必須要靠外交人員們努力去交朋友、維持友誼,讓國會議員或者官員們
了解我們台灣相關的議題在做什麼,這樣子在推動政策的不同階段,對方才會願意為台美
關係做事情。而外交人員們也必須要判斷,必須要知道在「什麼時候」出手、以及要針對
「什麼對象」出手。例如報導提到我們找國會議員寫信公開支持台灣,這些事情平常就必
須要保持聯繫,而不是「只要一砸錢,國會議員就會寫信支持台灣或者安排與你會面」。
再說,我們也不是每件事情都要請國會議員們幫忙。找國會議員寫信的時間點,也必須要
落在行政部門正在討論某項重大議題的時候、 或者某些法案或決議案正在審議的時候,
而這些資訊也是外交人員們透過各種觀察、會面、資訊交換而來的。
最重要的是,推動任何的法案、政策都是長期的累積,本來就不可能每次都一次就過。剛
才提到的不管是免簽、直接換駕照這些現在看起來很普遍的事情,無一不是長期溝通與爭
取來的。很多時候,某些台灣推動的政策「沒爭取到」才是常態。聯合報所報導的「境外
通關計劃」當然也是一樣,今年申請沒通過,那就是接下來繼續再申請,這實在不是什麼
大不了的事。然而,媒體報導講說「政府一事無成」這種抹煞外交工作的態度實在是非常
不可取。利用一般民眾不了解華府政治過程的狀況下,這樣子刻意誤導的寫法,不只是對
外交人員的惡意打擊,同時也是對那些願意幫忙台灣的人們的重大打擊。
扭曲報導的背後
美國的公關與遊說產業早已發展得很成熟,甚至也可以說是很複雜。雖然有些人會批評這
個政治過程背後牽涉到太多龐大的花費(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公關與遊說費用),但基
本上來說,美國立下了嚴格的法律來規範「公開的」遊說行為,目的也是為了要堅持所謂
的民主價值。在國會當中要處理的事情實在太多,美國往往還必須要處理全世界不同區域
的問題,所以利用公關與遊說團隊來幫忙做資訊蒐集與研究也是一種必要的手段。
最近幾年常會看到一種說法,認為台灣的執政黨「買通」華府的智庫和媒體;現在聯合報
的報導又是影射我們利用公關公司去「買通」華府的政客。其中有一些很荒謬的數字,例
如報導指出,台灣政府捐給眾院議長裴洛西 (Nancy Pelosi) 六千多塊美金,影射說就是
因為收了錢,裴洛西才願意安排來台灣。「假設」今天眾院議長收了六千多塊美元的政治
獻金就可以安排訪問台灣,這樣的數字不只是太過廉價,而且還大大地扭曲了華府的政治
現實。「撒錢就可以辦事」的這種心態,不只是在外交工作,在各行各業都會讓自己失去
專業的判斷力。
外交部已經明確回應指出:「台灣駐美代表處聘用公關公司協助推動強化台美關係,是政
府長年一貫作法,且跨越不同政黨的政府皆同,非單一政黨所獨創或獨有的運作,也嚴格
遵守相關法律,其預算也由立法院監督。」基本上,這樣的回應是符合事實的,這的確是
我們長年的外交傳統(甚至可以追溯到蔣介石時期的中國遊說團),而且也是華府的傳統
。各國政府以及各個私人公司都會做同樣的事情,然後都必須要公開登錄。
身為一般公民,正好可以趁這個機會,來了解美國華府的政治過程。最後再強調一次,公
關公司以及遊說行為,都只是推動外交工作的其中一環,而且是行之有年、已有完整法治
規範的正常動作。我們必須要尊重專業,不要用扭曲或者影射的方式來打擊自己政府的外
交工作。
本文願意開放自由轉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