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世衛結束新冠全球緊急狀態
新聞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146123
聯合報 國際中心、記者許政榆/綜合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五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強調疫
情未結束,東南亞和中東地區的病例數字仍然激增,每周有數千人死於感染新冠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表示,解除對新冠疫情的緊急狀態,不代表它作為全球健康威
脅已經結束。綜合美國傳媒及統計組織數據,過往三年新冠病毒在全球散播,造成超過七
點六四億起病例,至少六九○萬人因而病歿,約五十億人接種至少一劑疫苗。
全球首宗新冠病例二○一九年十二月在中國發現,之後迅速傳播至全球其他國家及地區。
二○二○年一月卅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同年三月十一日宣布,新冠疫情已經「全球大流行」。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對於世衛的這個決定並不意外,不過此宣布只是結束緊
急狀態,不代表疫情結束,包括疫苗接種、後續變異株監測等工作,都會持續進行。
羅一鈞說,世衛後續將進入全球防疫總檢討,包括疫後如何促進各國進一步合作,也希望
經由這次新冠肺炎學到教訓,再討論全球疫情大流行公約時,當各國遇到類似嚴重流行病
時,如何摒棄成見、分享疫情資訊,以及疫苗、藥物供應與研發、生產、分配及合作等,
特別是先進國家與落後家國家的資源分配問題。這些都會是五月底WHA會議的重點之一
。
───────────────────────────────────────
世衛組織:新冠疫情不再是「全球突發衛生事件」,但新冠病毒仍在致死和變異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3/05/1117647
2023年5月5日
健康及衛生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今天在日內瓦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他接受了《國際衛生條例
(2005)》新冠大流行突發事件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的建議,決定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
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他同時強調,這並不意味著新冠病毒不再是一個全球衛生
威脅。
世衛組織當天在一份正式聲明中指出,突發事件委員會成員在4日開始的審議中強調了全
球新冠死亡病例數下降的趨勢、與感染新冠病毒相關的住院和重症病例數的減少,以及人
群對新冠病毒的高免疫力。儘管委員會承認病毒潛在的變異仍然構成不確定性,但他們還
是建議,“現在是過渡到長期管理新冠疫情的時候了”。
譚德塞對這一建議表示同意,並且確認“新冠疫情現在是一個既定和持續的衛生問題,不
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至少有2000萬人」死於新冠
他在發布會上回顧說,在世衛組織於2020年1月30日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
共衛生事件之時,中國以外報告的病例數還不足百例,並且沒有報告死亡病例。但在接下
來的三年時間裡,新冠疫情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譚德塞指出,向世衛組織報告的新冠死亡病例總數接近700萬人,“但我們知道實際死亡
人數要高得多,至少有2000萬人”。
此外,各國的衛生系統受到嚴重的干擾,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無法獲得基本衛生服務,其中
包括兒童未能接種能夠拯救生命的疫苗。
成立審查委員會
他同時強調,新冠病毒仍然在此,“病毒還在致死和變異,新的變異株出現仍會帶來感染
和死亡病例激增的風險”。
為此,譚德塞決定首次啟用《國際衛生條例(2005)》的相應條款,成立一個審查委員會來
向各國提出長期建議,以持續管理新冠疫情。
暴露諸多問題
譚德塞還表示,新冠疫情不僅僅是一場衛生危機,它還“暴露了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政
治斷層,侵蝕了民眾、政府和機構之間的信任,而錯誤和虛假信息的洪流更是在其中起到
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此外,新冠疫情也對全球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包括“從各國的經濟總量中
抹去了數万億美元,擾亂了旅行和貿易,同時讓企業關閉,使數百萬人陷入貧困”。
值得反思
譚德塞強調,在慶祝新冠疫情不再是全球突發衛生事件之餘,這同樣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時
刻。因為新冠疫情已經“給我們的世界上留下深深的傷疤”,“這些傷疤必須永久性地提
醒人們,新病毒可能會出現,並帶來破壞性的後果”。
他還說,此前人們犯下了很多錯誤,包括缺乏協調、公平和團結,這意味著現有的工具和
技術沒有獲得最好的利用來抗擊新冠病毒。為此,“我們必須向自己和子孫後代承諾,我
們永遠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段經歷一定會讓我們所有人變得更好。它必須使我們
更加堅定地實現各國在1948年成立世界衛生組織時提出的願景:為所有人提供盡可能高的
健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