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23-07-28 13:40:04標題: 尼日爾軍事政變 扣押總統關邊境
西非拍檔生變 美歐關注籲放人
新聞來源:
https://is.gd/sIAxTm
【明報專訊】
西非內陸國家尼日爾周三(26日)發生軍事政變,士兵當晚發表電視演說宣布總統巴祖姆
已被解除權力,廢除憲法、暫停所有機構並關閉了邊境,全國實施宵禁,陸軍司令部周四
宣布支持政變。被總統衛隊成員扣押在首都尼亞美總統府的巴祖姆周四早上仍可與外界聯
絡,誓言要保護「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並與外長呼籲國內的民主力量抵抗這次奪權行
動。美國、德國、非洲聯盟和聯合國關注事件,呼籲政變者釋放總統。
總統衛隊下手 陸空兩軍撐行動
空軍上校阿布德拉曼(Amadou Abdramane)周三晚在九名士兵簇擁下發表電視演說,宣布
總統巴祖姆(Mohamed Bazoum)已被解除權力,他說:「我們,國防及安全部隊……決定
結束這個你們所知的政權。」他指發動政變因安全局勢持續惡化、經濟及社會治理差劣,
又自稱他們為「保衛祖國國家委員會」(CNSP)。阿布德拉曼指國內所有機構已暫停運作
,並警告外國不要干預,陸空邊界亦會關閉直至局勢穩定為止,並宣布全國每晚10時到翌
晨5時宵禁,直至另行通知。
陸軍昨天發布有陸軍參謀長伊薩(Abdou Sidikou Issa)簽署的聲明,稱「決定遵守士兵
周三晚電視演說中的聲明」,但又表示軍隊要保護總統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避免致命流
血衝突。阿布德拉曼昨天稱法國一架軍機飛抵當地,法國外交及國防部未有回應。
外長自封國家元首 籲阻政變
周三起被總統衛隊成員困在總統府的巴祖姆,周四在社交網站X(前稱Twitter)誓言要保
護「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BBC 報道,外長馬蘇杜(Hassoumi Massoudou)分開貼文宣
布自己為國家元首,並呼籲「民主人士及愛國者」阻止政變。
數以百計支持政變民眾昨晨聚集在國會大樓外,部分人演奏支持軍隊的樂曲,亦有人揮動
俄羅斯國旗,及高呼反對其前宗主國法國的口號。前一天首都街頭有支持巴祖姆的民眾上
街,但有支持政變士兵開槍驅散。
今次是中西非地區自2020年來第7場政變,亦是尼日爾在1960年自法國獨立以來的第5次政
變,勢令西方國家協助薩赫勒地區(Sahel ;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蘇丹草原地區之
間地帶,橫跨逾10國)的國家,應對過去10年來自馬里擴散的武裝組織叛亂的努力變得複
雜。另一方面尼日爾亦是歐盟應對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非法移民的關鍵盟友。
尼日爾鄰國貝寧的總統塔隆(Patrice Talon )周三下午已前往尼日爾斡旋,未知談論到
周四是否繼續。塔隆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時稱如有需要,將採取所有方法恢復尼日爾的
憲法秩序,希望一切能在和平與和諧中實行。
布林肯與被扣總統通話表達支持
非洲聯盟及德國周四各自發聲明譴責政變,呼籲釋放巴祖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周三
譴責任何在尼日爾以武力奪權的行為,昨再要求立即無條件釋放巴祖姆,及停止阻礙國家
的民主治理和尊重法治。美國國務院稱國務卿布林肯周三曾與巴祖姆通電話,「轉達了美
國的支持」,布林肯周四訪問新西蘭惠靈頓時呼籲立即釋放巴祖姆。
(綜合報道)
尼日爾知多點
嚴重乾旱與貧窮
尼日爾位於西非,三分之二的地區是沙漠,也是全球最貧窮國家之一
政變頻發
自1960年脫離法國獨立以來,尼日爾一直飽受政局不穩的困擾,發生過四次政變。被視為
該國首次民主權力的交接在2021年,巴祖姆在前任總統自願辭職後接任
聖戰分子夾擊
與薩赫勒地區鄰國馬里和布基納法索一樣,尼日爾要應對2012年開始從馬里蔓延過來的聖
戰武裝活動。對蓋達和「伊斯蘭國」(ISIS)分支的打擊已經逼近首都100公里範圍內
鈿、金和石油
尼日爾有龐大鈿礦牀。鈿是核工業的關鍵原料,在幾乎所有電力都來自核電站的法國,半
世紀前就開始在尼日爾北部採鈿
文化古城
尼日爾東北部賈多曾有以鹽和黏土築成的堡壘,尼日爾正在尋求聯合國將遺址列為世界文
化遺產
資料來源:法新社
美歐抗聖戰盟友不穩 俄有望擴影響
尼日爾所在的非洲薩赫勒地區(Sahel )政變頻繁,聖戰分子充斥,該國總統巴祖姆被西
方視為維持該地區穩定的唯一希望,但有專家指出,這次政變對西方國家試圖恢復薩赫勒
地區穩定的努力來說是壞消息,有意見認為俄羅斯有可能乘機增加在區內的影響力。
曾是法國殖民地的尼日爾,是區內少有協助西方對抗聖戰武裝的關鍵盟友。法國與馬里臨
時政府關係惡化後,2022年將軍隊從馬里調至尼日爾。美國表示,自2012年以來,它已花
約5億美元(約39億港元)幫助尼日爾提升其安全。德國4月宣布將參加為期3年的歐洲軍
事任務,以提高尼日爾的軍事能力。
尼日爾助美歐反恐 阻非法移民
尼日爾也是歐盟杜絕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非法移民的關鍵合作伙伴。去年,歐盟承諾提供
13億美元(約101 億港元),以將尼日爾的經濟轉移到石油之外的領域,還在其教育系統
中投入數千萬美元。
德國智庫康拉德阿德諾爾基金會(Konrad-Adenauer-Stiftung)薩赫勒計劃負責人萊辛(
Ulf Laessing)說:「巴祖姆一直是西方在薩赫勒地區的唯一希望。法國、美國和歐盟在
該地區花費了大量的資源來加強尼日爾及其安全力量。」他說,政變將為俄羅斯和其他「
行動者」在尼日爾擴大影響力創造機會。
英國廣播公司(BBC )報道指出,即使這次政變短暫,也顯示西方不能依賴尼日爾為永久
安全基地,指出西方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正在縮小。尼日爾的鄰國布基納法索、中非共和國
、馬里都寧願與俄僱傭兵組織瓦格納合作,也不願與西方力量合作。但瓦格納在非洲的主
要興趣似乎是自肥和擴大克里姆林宮影響力,而不是培養更好的管治。
另外,俄羅斯昨起一連兩天在聖彼得堡舉行俄羅斯—非洲峰會。為拉攏非洲,總統普京會
上承諾未來數月內將向6個非洲國家免費提供多達5萬噸糧食,並表示支持非洲聯盟加入20
國集團(G20)。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昨報道,上月曾發動兵變的瓦格納首腦普里戈
任也現身峰會現場,在場邊與非洲政要會面。
尼日爾政變對薩赫勒地區兩個主要聖戰武裝組織(伊斯蘭國和蓋達的分支)也是好消息,
因為他們在不穩定、治理不善和對政府的反感中蓬勃發展。尼日爾的政變可能會進一步阻
礙遏制他們的努力。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