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尼日政變引發國際關切 美試圖防止俄趁虛而入
新聞來源: (發文須填寫新聞網站名稱與連結,供板友分辨)
中央社
https://is.gd/GMjd5C
(中央社華盛頓8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正試圖防止俄羅斯與發生政變的尼日取得新的重
大進展,儘管剛開始感到失望,但美方仍押注長期的軍事關係將讓尼日持續待在西方軌道
上。
法新社報導,尼日一直是美法在沙赫爾地區(Sahel)反聖戰士行動的關鍵所在,尤其是
在鄰國馬利以軍事奪權後,這向西方勢力敞開了大門,並引入俄羅斯殘酷無情的傭兵組織
瓦格納(Wagner)部隊。
美國代理副國務卿盧嵐(Victoria Nuland)昨天在未事先宣布下突訪尼日首都尼阿美(
Niamey),坦言在扭轉7月26日政變局面幾無進展,但稱軍事領導人「十分了解請瓦格納
介入對他們主權構成風險」。
她表示,與她主要的對話者、新任命的軍事總參謀長巴爾穆(Moussa Salaou Barmou)准
將與美國特種部隊一直密切合作,並詳細說明巴爾穆「一向十分關心的合作層面」細節。
盧嵐說:「因此,我們希望這點可以逐漸被理解。」
幾個月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問尼日,為美國歷來最高階官員造訪
尼日。他讚揚尼日在民選總統貝佐姆(Mohamed Bazoum)治理下的成就。在美國總統拜登
舉辦的民主和非洲峰會上,貝佐姆都是座上賓。
美國決策者認為俄羅斯沒有涉入尼日政變,但提到俄羅斯在尼日政變後具影響力的行動,
包括在法語社群媒體上發文,並舉行支持軍事接管的活動。
瓦格納首腦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利用民眾對前殖民國法國的不滿情緒,在據
稱是他的語音訊息中稱這場政變「只不過是尼日人民對抗殖民者的鬥爭」。
布林肯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說,貝佐姆遭罷黜「不是受到俄羅斯或瓦格納慫
恿」,但警告瓦格納「將試圖利用這點」。
尼日示威活動出現俄羅斯旗幟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駁斥民眾靠
向莫斯科的說法。
米勒說:「如果你的國家被軍政府接管,你想要展現你的支持,你決定做的方式是跑出去
,我猜是到當地商店買一面俄羅斯國旗,我覺得這樣非常奇怪。」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的非洲專家哈德遜(Cameron Hudson)說,這場政變顯示西方對尼日做出不正確的判斷
。法國與美國在尼日共有約2500名駐軍。
哈德遜說,尼日與瓦格納的據點馬利與中非共和國不同,這兩個國家在意識到有「生存威
脅」後,轉而靠向俄羅斯。
他說,相較之下,尼日軍方似乎樂於維持與美國的關係,但華府暫停援助並要求恢復憲法
秩序。
哈德遜說:「但俄羅斯的確提供了一件事,就是打破孤立的機會。」
「如果你覺得自己受到聯合國、非洲聯盟(AU)與西非經濟共同體(ECOWAS)等區域與國
際組織施壓,俄羅斯即展現自身是非常方便的工具,可協助規避或削弱那種孤立局面。」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八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名稱與連結,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