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北約如何助力制衡中國?專家:承擔更多援烏責任,讓美國專注印太
新聞來源: (發文須填寫新聞網站名稱與連結,供板友分辨)
美國之音(VOA)
https://bit.ly/3OpQIfW
https://bit.ly/3unX6gL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1月31日在
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發佈演說,聚焦援助烏克蘭和應對中國挑戰。(美國之音記者薛小
山拍攝)
華盛頓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本週訪問美
國並警告說,中國是最嚴重的長期挑戰,台灣可能會變成下一個烏克蘭。有國安專家認為
,北約目前幫助美國抗衡中國的最好方式是提高自身國防預算、承擔更多援助烏克蘭和威
懾俄羅斯的安全責任,讓美國能夠轉移更多軍事資源來專注應對北京的威脅。
斯托爾滕貝格本週一(1月29日)到訪華盛頓後與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J. Austin)、眾議院議長麥克·約翰遜(
Mike Johnson)等官員陸續會晤,遊說美國國會繼續支援烏克蘭,並為今年七月的北約75
週年峰會進行籌備工作。
自俄羅斯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這場衝突已經演變成一場消耗戰,烏克蘭的
反攻行動沒有產生預期效果。歐盟領導人2月1日批准向烏克蘭提供540億美元的預算援助
方案。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也請求國會批准向烏克蘭提供610億美元的新援助資金,
但是共和黨議員不願繼續向烏克蘭戰爭繼續投入,並對美墨邊境創紀錄的非法移民潮感到
憤怒,認為美國不應將捍衛他國邊境置於自身利益之上。這一援助法案的新版本預計將在
未來幾天內發佈,下周將在參議院舉行投票。
斯托爾滕貝格:支援烏克蘭符合美國利益
1月31日,斯托爾滕貝格在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發表演講時警
告說,中國是最嚴重的長期挑戰,但俄羅斯是目前最迫切的挑戰,試圖塑造一個“美國力
量被削弱、北約分裂、民主小國被迫屈服的替代性世界秩序”,並且和中國、伊朗以及北
韓日趨聯合。
“支援烏克蘭符合美國的利益。”他說,如果不能阻止俄羅斯在歐洲不斷重演的侵略活動
,其他國家將以為使用武力來損害美國利益是奏效的,“中國正在密切關注……今天是烏
克蘭,明天可能就是台灣。”
美利堅大學跨大西洋政策中心共同主任加瑞特·馬丁(Garret Martin)對美國之音表示,
台灣和烏克蘭、印太和歐洲戰區的聯絡愈發緊密,拋棄烏克蘭將有損美國的政治聲譽:“
如果美國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亞太地區的籃子裡,就會讓烏克蘭屈服和崩潰並被俄羅斯入
侵和征服,也會影響自己的政治信譽,以及與盟友和世界其他地區合作的能力。”
https://bit.ly/490sfWu
2019年4月3日北約互動論壇上的北約成員國國旗(美國之音黎堡)
羅伯茨:美國不應本末倒置,北約盟友需兌現2%的國防承諾
斯托爾滕貝格表示,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美國已提供約750億美元,其他盟國和合作
夥伴提供了超過1000億美元。“ 按GDP的比例k計算, 大多數盟友提供的超過了美國。”
“多年來,美國批評北約盟友的防務開支不夠。說得對。我對美國在這個重要問題上的領
導表示讚賞。但情況已經改變。所有盟友都增加了防務開支,增加了4500億美元。”他說
。
傳統基金會主席凱文·羅伯茨(Kevin Roberts) 星期三在邀請斯托爾滕貝格上台之前發表
講話強調,“我們不會支援向烏克蘭提供進一步的資金,除非這種援助僅限於軍事,和歐
洲國家提供的資金相匹配,透明且負責任,並且有明確的取勝戰略。”
羅伯茨強調,二戰後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來自中國共產黨而非俄羅斯,其危險甚至超過蘇
聯。“美國必須平衡這些威脅,我們沒有這種奢侈來忽視太平洋或中東,而僅僅專注於大
西洋。”
他指出,北約實施了自冷戰以來最大規模的集體防禦強化,但許多盟友未能履行北約第3
條款“保持和提升單獨或者集體抵抗武裝攻擊的能力“的義務,尤其是德國和法國明顯滯
後。
早在2014年,北約峰會就通過決議要求成員國將國防支出上調至國民生產總值(GDP)的
2%。但截至去年7月,北約30個擁有武裝部隊的成員國中,達到或超過2%國防開支水平的
國家僅有11個,包括美國、英國、波蘭、希臘、羅馬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以及新成員芬蘭。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副研究員薩裡·阿爾霍
·哈夫倫博士(Sari Arho Havrén)對美國之音指出,歐洲的國防開支受到生產武器和
彈藥的原材料短缺、生產能力有限、規劃不足和預算偏好等多種瓶頸掣肘,“但也可能主
要是由於對整體局勢和風險評估的理解不充分和認知不一致。”
她指出,並非整個歐洲都無所作為,例如芬蘭已經啟動了接近戰時經濟的政策,填充其戰
時儲備,啟動了一些“生產保留協議”(production reservation agreements,即讓公
司根據軍方要求生產所需物品),決定將炮彈製造能力加倍。“然而,這也展示了北約東
部成員國和西歐國家之間對威脅情況評估的差異,後者覺得躲在北約東部盟友的背後更安
全。” 她說。
“除了武裝烏克蘭之外,北約還應該向烏克蘭開放成員國資格。” 薩裡·阿爾霍·哈夫
倫警告說,“因為如果俄羅斯和中國同時在歐洲和亞洲發動進攻,單靠美國無法捍衛所有
戰區。”
遵行“美國優先”方針的前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近日在共和黨初選中獲得
壓倒性勝利,他多次批評北約盟友“搭便車”。不過,斯托爾滕貝格在此次華盛頓之行中
表示充滿信心,無論川普能否入主白宮,美國將繼續是北約的“堅定盟友”。
https://bit.ly/492v4Xe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維爾紐斯出席北約峰會。(2023年7月12
日)
北約攜手印太夥伴,如何有效威懾中共侵台?
“我們必須為與中國的持久競爭做好準備。”斯托爾滕貝格對傳統基金會表示,“美國已
經開始行動,在2017年川普總統領導下改變了對中國的政策。”
他說,北約必須消除對關鍵中國原材料和產品的有害依賴,也不能失去對港口、鐵路和電
信設施(比如5G)的控制,並且不能出口可能被對手利用的科技。
“應對中國挑戰不是單靠美國可以做到的。美國也不必如此。”斯托爾滕貝格說,“通過
北約,美國得到31個盟友和龐大的夥伴網路的支援,特別是在印太……中俄沒有北約這樣
的盟友,所以總試圖破壞我們的團結。”
他表示,北約與澳大利亞、日本、紐西蘭和韓國的合作空前密切,加強了部隊的聯合作戰
能力,“但北約仍將是北美和歐洲的區域聯盟。北約不會變成全球聯盟,但是會建立全球
夥伴關係,與亞太國家合作。”
不過,一旦中國發動侵台戰爭,北約直接介入的軍事選項有限,主要的護台行動可能仍落
在美國肩頭。
北約有關集體防禦的第五條款(Article 5)規定,對一個成員國的武裝攻擊應被視為對
所有成員國的攻擊,其他成員國應“採取它認為必要的行動來協助其遭到襲擊的盟友”。
但台灣並不在北約成員國之列。
美利堅大學的馬丁(Garret Martin)表示,第五條款相當模糊,即使北約成員國受到攻擊
,其他盟友也沒有義務自動做出回應,“我們鼓勵他們做出回應,但不一定有義務必須這
麼做。”
他建議,北約應該就中國攻台製定應急計畫,“我認為沒有人期望歐洲會在印太派遣大量
海軍力量,他們根本沒有這樣的能力。但就政治和經濟反應而言,是否會出現像俄羅斯入
侵後那樣的強烈反應?我們能期待美國與歐洲夥伴之間出現這種聯合嗎?”
傳統基金會“艾裡森國家安全中心”的資深政策顧問亞歷克斯·韋勒茲-葛林(Alex
Velez-Green)告訴美國之音,北約盟友支援美國遏制中國的最佳方式,就是主導歐洲的常
規防禦。
“這不僅有助於美國,對於歐洲的安全也至關重要。因為只要中國是美國的優先考慮事項
,美國捍衛歐洲的能力就會大大受限。”
他強調,由於美國資源有限,必須優先考慮中國和台灣。“因此,我們的北約盟國必須在
歐洲的常規防禦中發揮帶頭作用——包括對烏克蘭的援助。我們的盟友完全有能力在國防
上花費超過2%的預算,但他們選擇不這樣做。部分原因是像德國這樣的國家一直相信,美
國能夠彌補他們忽視的義務。但這已不再是事實,歐洲盟友必須振作起來。”
薩裡·阿爾霍·哈夫倫博士也認為,北約盟友團結一致達到2%國防支出的承諾,對於遏制
中國非常重要,“對歐洲來說,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在印太地區危機不斷升級的情況下,
如果美國保持分散的全球關注點、歐洲仍然是一盤散沙,屆時歐洲將更易受制於俄羅斯的
野心,以及由中國默認支援的歐洲安全架構願景。”
另外,她建議在軍事方面,北約需要清楚地向中國劃清紅線,幫助維持台海穩定;其次,
北約可以推進“經濟北約”的理念,在成員國受到經濟脅迫或貿易武器化的情況下提供支
援機制。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八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名稱與連結,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