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IISS:國內政治私利 阻礙社會面對錯假訊息韌性

作者: Cassander (Cassander)   2024-06-01 14:45:01
標題:IISS:國內政治私利 阻礙社會面對錯假訊息韌性
新聞來源: (發文須填寫新聞網站名稱與連結,供板友分辨)中央廣播電臺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207969
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資訊戰持續受關注,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一篇分析指
出,建構足夠社會韌性以應對外來資訊戰是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但各國國內政治私利可能
讓它變得更棘手。
文章提到,不僅是中國,其他某些亞太地區國家政府也會運用類似的錯假訊息工具,在國
內試圖減損政治競爭者的聲譽、放大自己想傳達的訊息,甚至可以從由外國行為者發動的
資訊戰獲益。
分析指出,外界關於資訊戰的認知多源於YouTube、X、Meta等社群平台的公開通報和證據
分享,以及政府將特定行動歸咎於特定行為者。然而,這樣的揭露往往只是「冰山一角」
,原因包括恐怕還有更多行動未被偵測到,以及平台和政府可以選擇性地揭露。
此外,不僅是在知名大型平台,資訊戰也發生在加密通訊應用程式,例如WhatsApp和
Telegram。在隱私保護傘下,錯假訊息更容易躲避偵測,進而擴散。
IISS主辦的國際安全事務年度論壇「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5月31日至
6月2日在新加坡舉行,期間將發布2024年亞太地區安全評估報告(Asia-Pacific
Regional Security Assessment)。
其中,IISS的「網路戰力和未來衝突」(Cyber Power and Future Conflict)研究計畫
高階研究員Julia Voo撰文分析資訊戰的運作原理和新趨勢,以及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資訊
戰實例。
她提到,人工智慧(AI)等新科技有能力產出極度可信的偽造內容,且人類大多選擇相信
有助強化他們既定認知和信念的敘事,這些現象讓對抗資訊戰加倍困難,也讓社會更容易
兩極分化。
此外,資訊戰削弱社會對「資訊」本身的信任。研究顯示,網路上的錯假資訊,即便可信
度偏低,隨著時間過去,依然能影響網路使用者對「真相」(truth)的認知。社會對資
訊的信任感降低,恐影響民主政體穩定。
另一方面,成功引發熱烈迴響的資訊戰可以對政府形成壓力,促使政府採取不一定符合國
家安全或國家利益的政策和舉措。
至於中國的資訊戰手法,文章提到,中國政府會與企業合作,或者外包給企業和駭客社群
。資訊戰已「產業化」,非國家行為者受雇執行資訊戰的例證越來越多,包括受國家資助
的宣傳者、點擊部隊、網軍或酸民農場、假新聞工廠、內容農場,以及向政治人物提供工
具的資料分析公司。
文章指出,私人實體受雇執行資訊戰,這往往提高指認資金來源、以及向幕後雇用者問責
的難度。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資訊戰產業可以是跨國產業,因此有必要透過多邊合作機制應
對。
文章並提到中國對台灣發動的網路行動不是近年才發生的現象:根據公開資訊,包括間諜
活動、盜取智慧財產、竄改資料等,至少自1996年即開始,時間點落在台灣第一次總統直
選前後。
在台灣今年1月舉行總統選舉前,中國對台灣發動大規模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網路攻
擊,頻率年增幅度達3370%。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八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名稱與連結,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