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拆字輸入法在聊天與 key in 文件時的差別

作者: Gold740716 (項為之強)   2014-07-04 09:01:37
好吧,我知道很多人看到標題都霧沙沙,這是講啥曉;且聽我細細道來。文長。
大概就是說,以一般人打字有兩種狀況。
一是看著文本把手寫的稿子或什麼其它東西手工打成文件存到電腦裡。
二是其它。像聊天或者像我現在發文,想一個字打一個字。
我算是初用倉頡。雖然學二年有了,不過用的不多,也就到可以打的很順,卯起來打可以勉強比的上專業 key in 作業員的地步而已。
我想拆字輸入法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在我初學成,可以盲打一篇文章時;其實現在也差不多;就試過把以前寫的一些東西輸入到電腦裡存起來。然後就發現這樣打根本超快。和沒有看著字打完全不同的等級。
該怎麼比喻比較洽當呢…,有點像騰寫vs默書。
對騰寫來說,騰寫甚至不用認字,只要「畫出一樣的線條」就行。
而默書,以人類的思考,當然是去理解文意,把文意記起來,再記一下文章的小細節就默出一篇文章。而不是去記第一個字三橫五撇一劃,第二個字兩點交叉框框。
所以默書時要去回想文意,細節,才能完整再現一篇文章。打字也有點像。
在一般打字時,人要想,要打什麼如同寫作文要想,一個一個想用哪個字;字怎麼寫;唸起來順不順。
但是騰文章到電腦裡不用;只要看什麼打什麼。甚至不用會唸;君不見香港人講香港話你丟國語文本給他他一樣可以用倉頡打爽爽。
這時就顯出注音或拼音和拆字的差別。如果在騰文章,注音使用者必需讀過,在腦中唸出字的音然後打出來。而拆字在看到的瞬間就能反應,甚至看到半個字就敲一個鍵,看到字的起筆就直覺反應。有時候我還發生過打了一兩句還沒意識到打了什麼。
因為雖然中文音意分開,字型本身可以看出意思;象形字本來就是一個字綁一個意思,音是加上去的;但以現代人;古代我不敢說;我們的習慣還是要唸出來才知道意思。這也是寫作文習慣邊寫邊唸的原因。
但話又說回來,騰文章很快是騰文章,一般人也不是天天在騰文章,很多都直接打不手寫了。
而現代人生活中是以白話在思考的。也就是先想,想法直接對應聲音,再把音翻成方塊字。寫作文想事情大概也是如此這般運作原理。
一般是這樣,聊天大概也是這樣。在不斟字酌句下行文的話,就是聲音對文字。如此看來,反而注音有利。當想到「8」的「ㄅ」,就能敲下ㄅ的鍵。遠快於想到8,想到「八」,再去分解成「竹人」。
另外就是例外了。人是可以訓練的。也許有人可以不靠拆字,直接已經習慣想到「裡的概念」直接到「中田土」,或是「ㄌㄧˇ」直接到中田土,把拆字的碼像背 Unicode 內碼硬記,跳過想字型,拆字的過程。不然注音在要想的行文上是反應比較快的。
當然注音也能這樣玩。在看到字的型時跳過想字的音的階段,而直接反應成鍵位加數字(選字)。
其實整篇文章我是想問有沒有上二種的奇人,也就是打拆字不用想到字或是打注音不用想到音的。
文長,小弟菜鄉民一枚,早上睡不著來抒發一下想法。
作者: LPH66 (-6.2598534e+18f)   2014-07-04 17:46:00
其實我覺得不管哪種輸入法打久了都會變成幾乎是反射了...或許可以說是手指記住了某個字的打法這樣?我自己就覺得我在打字時已經幾乎沒在進行拆字了...
作者: dennisaw (止戈 たけし)   2014-07-04 17:53:00
1用拆字輸入法打出同音字XD
作者: LPH66 (-6.2598534e+18f)   2014-07-04 21:45:00
樓上講的功能我印象中嘸蝦米好像有的樣子?
作者: dennisaw (止戈 たけし)   2014-07-05 11:01:00
嘸蝦米的確有打出同音字的功能,不過我說的是打太快反而打出同音字的情形
作者: maply0703 (落葉)   2014-07-05 21:07:00
拆到後來還是會出現同音錯字,因為腦中想說什麼手就動了
作者: wuliou (wuliou)   2014-07-31 20:39:00
其實注音輸入法打到後面已經不需要發音了像是如果要打「我」的話 手指會很順的按下ji3而不是想發音而且我的鍵盤也沒注音符號很久了也是照打
作者: wingtilldie (振斷雙翼)   2014-08-18 22:19:00
理論上謄文章是形碼輸入法快,聊天是音碼輸入法快
作者: Gold740716 (項為之強)   2014-08-21 15:22:00
嗯嗯
作者: wingtilldie (振斷雙翼)   2014-08-21 19:14:00
音碼輸入的詞庫和語音輸入是相輔相成的,形碼被晾一邊 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