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如果你還對未來選擇有迷惘

作者: cloudsea (星月)   2018-05-01 23:31:56
每年一度的ITI選組時刻,總是會有一些人來問應該選什麼組別
或者有些是剛好要畢業,會來問畢業後要選什麼公司或怎麼面試,剛好翻到之前寫過的文章,就舊文重貼給大家複習一下,也好解答一些問題
原文:https://wp.me/p6zpTD-1pO
每年都會有人對於選組、選系、選校區、選工作等等產生一系列問題,不論是生涯規劃還是要不要繼續讀書都一樣。在我看來,這些問題都只可以歸類成一個問題,甚至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因為你只有一個東西沒搞清楚,那就是:
你不知道如何選擇。
人生中無時無刻都在選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你今天可以活一萬年那其實選擇並不重要,因為每件事情都可以嘗試,但遺憾的我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選擇,所以你必須先弄清楚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你的選擇標準是什麼?什麼你而言是「最重要」的?
選擇的方法論很多,不論是列表展開優劣勢,給每個條件作評分,或者是靠直覺,都是一種選擇方式,但歸根究底,重點還是在於你的「價值觀」判斷是什麼。在企業中,這種價值觀就是公司的文化體現,所以阿里巴巴要把多買月餅的工程師開除,所以谷歌鼓勵員工做自己的專案,文化就是一間公司的價值觀體現,現在越來越多管理大師強調公司文化的重要性,那你自己的文化呢?
回來看選組、選校區這件事情,你的判斷標準是什麼?願意放棄其他這麼多機會,投身ITI學習一定是有一個價值讓你選擇這麼做,這樣的價值判斷必須是:「重要」「清晰」且「必要」的條件。
舉個例子,如果你已經很清楚的認知到「注意力」對一個人才是最重要的財富,那你就會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這「重要」的標準每個人不一樣,有些人認為「對未來成長有幫助」是最重要的,於是他就會關注哪些事情對未來成長有幫助,開始設定條件:
離家近對未來沒幫助:刪掉
有圖書館對未來有幫助:一定要
老師素質對未來有幫助:一定要
食物好不好吃對未來沒幫助:刪掉
學英文對未來有幫助:選英文語組
兩年期課程對未來幫助更大:選兩年期
有實習對未來幫助更大:選有實習
當你已經把這些條件一一列出,檢視他對於你的價值觀有沒有幫助的時候,基本上這些問題都不應該提問,甚至不應該存在。於是我們再重覆一次整個選擇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
什麼對我才是最重要的
重要,代表必要條件,於是我們把選擇的深層次方法論重新理解一下,選擇就是:
(添加)(必要的)(條件)……
每增加一個條件,選項就會大幅度減少;如果有沒必要的條件摻雜進來,那麼就會提前使得自己“全無選擇”。
這很可能是絕大多數人最終放棄深入思考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總是不由自主地在進行選擇的時候,摻雜大量的不必要條件,搞得自己最終顯得“根本就沒什麼選擇”,於是覺得那種“深入思考”根本就沒有意義—— 笨一點的,就直接成了“伸手黨”;聰明一點的,不自覺就進入了另外一個坑:整天討論“人到底有沒有真正的選擇”這類因為含混其辭所以始終不可能有明確答案的“哲思”……
食物好不好吃是必要的嗎?老師素質是必要的嗎?同學素質是必要的嗎?上ITI是必要的嗎?有圖書館是必要的嗎?離家近是必要的嗎?讀XX語組是必要的嗎?選擇大公司是必要的嗎?
一切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選擇,取決於你的價值觀是什麼,這樣的價值觀勢必會跟隨你一輩子的時間,請每天都問自己:這是必要的嗎?
彩蛋
最後的最後,我們再附贈一個小彩蛋,很多人無法做選擇,是因為他:
不願意承擔選擇的後果
而這樣的恐懼會讓人把選擇權交給別人,而自己則又失去了一次鍛煉“選擇能力”的機會。於是這種惡性循環便開始了。
但選擇能力並不是天生的,它明顯屬於只能通過後天習得與鍛煉的能力。所以說,選擇能力,肯定是平時一點一點鍛煉出來的。練習的方法也很簡單:
面對任何一個選擇(哪怕是很小的事情 —— 當然要從小事兒練起),都可以拿出紙筆開始羅列篩選條件;
為每個條件重要性打分,而後重新排序,可以是 1~5 分;
考慮每個條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 1 和 0,要么有必要,要么沒必要;
三十分鐘之內,結果就會一目了然,但別急!因為還有下一步……
第二天再花三十分鐘重新仔細過一遍 —— 如果選擇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麼就可能重複更多次……
你的價值觀會影響篩選時所添加的必要條件,而通過這些必要條件所選出的結果,又會反過來影響你的價值觀。
所以說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而我們努力要做到的就是讓它盡量能夠不停地正向循環。
那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仔細記錄每個選擇的過程。
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在哪一環節犯了錯,進而有機會糾正錯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