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網誌
https://tw.streetvoice.com/a193402000/articles/2526666/
在蘇州市的最後一日,
第三天,
太陽出奇的來亮眼了。
一早悠悠踱步往"滄浪亭"邁進,
路過了"碑刻博物館",受夠了一旁的車流,想說繞進去。
碑刻博物館是與孔廟共享同一處。
每一次,到不同城市的孔廟,不管再怎樣的喧鬧地點,踏入那道紅門後,
一切歸為寧靜。
碑刻博物館裡,明清的碑文最多,
知名的老子碑像,永禁機匠叫歇碑(罷工碑)等,裡頭都有,
不論從政治,經濟,商業,農業等,各種不同的碑文盡在其中。
往內走啊走,知名的"平江圖" 真跡竟然在這裡,
高達將近三公尺,巨大的碑文,細緻刻劃著蘇州的平面圖景。
還有,宋代天文圖、地理圖、帝王紹運圖等,
看著這些歷史上,前人的結晶,
訝異著他們驚人的工藝及科技。
可惜無法拍照,只能用心感受。
快中午時,走到了蘇州最老園林"滄浪亭",
滄浪亭以竹聞名,
漏窗更高達一百多扇,
遊客稀稀兩兩,但畫家是一處一位,園內處處是人在作畫。
聽著他們或嘆息或搖頭,或聚精,或會神,努力揣摩滄浪神韻,
滄浪亭始為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近戚節度使孫承佑德池館,
而北宋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進,
進行修築改建,因感嘆”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故名滄浪亭。
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值四萬錢”感嘆此事。
聽了免費導遊的講解,
恰巧的,遇到秦岭。
一同聽講解,一同共遊,
最後,留給他時間獨自取材,
我則到滄浪亭悠哉吹風,
滄浪亭地勢偏高,位於假山之上,環著水,透著清涼。
亭上少少幾人,
靠著扶欄,
聽著,
一位老人正接受學生們的採訪,
老人說阿,
他初中時念的是繪畫班,
後來,大專轉去念數學了,
轉眼間,數十載過去,
教書教到退休,小孩也都大了,
於是,拿著蘇州的老人卡(可免費入各大園林),
天天早上來這畫圖,
若遇到人相問,必盡所能的回答,
畫著畫著,下午就回家去了,
一天也就這樣過了。
園林阿! 外地人來一天或幾個小時是品不完的。
園林阿!是要慢慢的看,慢慢的感受,四季的流,光影的變化的。
見山樓以前是見的到山的,隨著樓一直蓋,現在成了樓見樓了。
聽著老人緩慢的語調,
配著遊客們的嘻笑,
老人背起了行囊,
回家去了。
沿著河岸一直走,
還迷路到一個小區去,
終於繞到了"網師園"
網師園,網師指的是捕魚很厲害的師傅。
建於南宋,初名為"萬卷堂"
清乾隆年間改名為"網師園"
是所有園林中,我最喜歡的一座。
相信,這也是攝影愛好者會深愛的一座園子。
建園者,充分的設計了光影變化,
大大顛覆一般對深宅大院光線不足的舊印象,
每個堂室,不只有充足的引光,更以窗框,做多變化,引起白牆上,
一幅一幅美麗的倒影。
這不只有在堂室間,更延伸到庭院裡。
只能說,光是在這補光捉影,就夠大快人心,磨煞底片。
聽著免費導遊說著這園內景色,依著春夏秋冬有所不同,
而以湖水為中心,四處各建亭或院,植上花草松柏竹等,
夏,在"竹外一枝軒"可欣賞竹子與露窗引入的湖景,波光粼粼,
冬,在"看松讀畫軒"可避冬遠湖且看松柏長青,一副對聯疊字疊得有趣。
"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
"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秋,在"月到風來亭"風景宜人,觀湖景及夕陽灑落在白牆上,
看月影映著湖中,中秋賞月看戲的好區。
月到風來亭更設有一面鏡子,由對面望來,竟是視覺的無限延伸,實在是古人的巧思。
秋日,更可到"小山叢桂軒"感受桂花盛開,撲鼻而來的香氣,
該處為舊時客人來訪時,先歇候之處。
透白玻璃所在,原本皆為鏽品,透著光,疏影搖晃,暗香浮動。
一旁的引靜橋,為三步橋,最小的橋梁,地上鋪磚壽字,橋上牡丹浮雕。
殿春簃,隱藏於後方的小院,名聲轟動海內外,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明軒"以此為藍本。
更因為,知名國畫家"張大千"及其兄,曾在此作畫及客居。
更曾在這養一隻老虎,可惜後來戰亂,張大千兄弟外逃,老虎則餓死了。
夜暮低垂,網師園每得讓人不捨離去,
跟秦岭共進晚餐後,互道別離。
結束蘇州三日行,心想著,下次要來長時間待個數月,好好感受四季的流轉變化。
Info:
1.網師園
RMB40元
地址:蘇州滄浪區城橋闊路家頭巷11號
百度百科介紹:http://baike.baidu.com/view/80726.htm
2.滄浪亭
RMB20元
地址:蘇州市三元坊滄浪亭街3號
百度百科介紹:http://baike.baidu.com/view/7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