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travel 看板 #1P_lQO4O ]
作者: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看板: travel
標題: [遊記] 印尼日惹世遺之旅-普蘭巴南(Prambanan)
時間: Sun Nov 5 19:31:33 2017
圖文網誌版 http://bimeci.pixnet.net/blog/post/223995113
印尼日惹世遺之旅-普蘭巴南(Prambanan)寺廟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蘭巴南(Prambanan) 寺廟群位於印尼爪哇島日惹附近,是東南亞最大的印度
教廟宇,歷史超過千年,西元1991年入選世界遺產。普蘭巴南與印尼佛教勝地婆羅浮
屠(Borobudur) 齊名,都是來到印尼日惹觀光必訪的宗教古蹟景點,對印度教非常
陌生的我們抱著建築欣賞與文化學習的心情,走入了普蘭巴南寺廟群。(2017年六月
)
【走入印尼日惹普蘭巴南寺廟群】
普蘭巴南寺廟群位於日惹市區東北方約20公里車程,從飯店包車出發很快就能到
達,普蘭巴南周圍建立了廣大的園區,設有遊客中心、遊園步道、遊樂園和商店街,
附近還有其他寺廟古蹟,這裡觀光客很多,需要買票才能入場參觀。因為宮殿遺跡Ratu
Boko就在普蘭巴南的南邊不遠,兩地常搭配觀光行程前後安排,所以選擇「普蘭巴南
&Ratu Boko」 套票會比較划算。我們當時是去包車導遊熟識的賣票所購買,票價為
一人 520,000印尼盾(折合台幣約1,200元) ,比直接在普蘭巴南現場買又更便宜一
些。
【旅行Map】
【普蘭巴南寺廟群】
進入園區隨著方向指引,從遠處就能看到數座尖塔矗立,那就是普蘭巴南寺廟群
,正值中午艷陽高照,藍天白雲下的灰色印度教尖塔輪廓清楚呈現,莊嚴肅立,我們
不知不覺被塔端高聳吸引,來到了進入普蘭巴南的入口。
【進入普蘭巴南入口】
【入口看普蘭巴南中央的尖塔】
走上參拜通道,我們發現原來普蘭巴南分成外院與內院,以正方形圍牆做區隔,
參觀動線入口位置在正東方不過四面都有出入口可通行,內院為主廟區域,主位方整
體坐西朝東,被外院以正方形包圍,而外院外圍邊長約有 250公尺。據說外院原本建
築了 224座孤立小廟(Pervara) ,因昔日盜採而破壞殆盡,只見今日石堆滿地散落
的模樣,有不勝唏噓之感,不過外院頹圮卻凸顯了內院主廟屹立的丰采。
【普蘭巴南寺廟群結構地圖】
走入普蘭巴南內院,龐大壯觀的主廟群令我們大開眼界。與外院的頹圮景象迥異
,內院主建築皆已完善重建,外牆石砌雕工精緻,雄偉尖塔聳立優美,展現出東南亞
最大印度教神廟的宏偉氣勢。
【普蘭巴南內院濕婆廟合影】
【普蘭巴南內院三大主神廟】
普蘭巴南內院共有八座主廟和其他零星小廟組成,其中座落西側的三座主神廟供
奉印度教的三大主神,分別是中央的濕婆(Shiva) 、北側的毗濕奴(Vishnu),以
及南側的梵天(Brahma)。濕婆為毀滅之神,是印度教最為敬畏的神明,而毗濕奴是
維護之神,梵天則為創造之神,從三大主神可領會到印度教篤信因果報應和人生輪迴
。生命不以生死為界限,而是無窮無盡輪迴之中的一個環節,講求善有善報、惡有惡
報的關係,前世之所作所為將會決定今世的命運,信徒須通過修行並累積功德,才能
追求「梵我合一」達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普蘭巴南濕婆廟】
【仰望普蘭巴南濕婆廟建築】
【登普蘭巴南濕婆廟留影】
仰望普蘭巴南主神廟群建築巍峨高聳,高塔皆色相深沉、雕刻繽紛,尖端一立矗
地直衝天際,我似乎能稍微理解「梵我合一」的精神。每座主神廟都開放讓遊客參觀
,我們選擇爬上濕婆廟的陡峭石梯登堂入室,不像其他主廟只供奉一廳一神,尖端高
達47公尺的濕婆廟規模顯然最為龐大,分別從東、南、西、北入口共有四個廳室,除
了濕婆之外,還供奉了祂的兒子象頭神(Ganesha) 、化身投山仙人(Agastya) 、
以及濕婆之妻雪山神女的化身難近母(Durga)。
【登入濕婆廟廳室】
【濕婆(Shiva)神像】
【濕婆之妻難近母(Durga)神像】
【仰望濕婆廟高壁】
【遊走濕婆廟迴廊】
遊走主廟迴廊仰望建築高壁,除了欣賞結構精巧的石砌面牆,牆上還有雕工細膩
的浮雕圖像,訴說著印度教眾神的故事。跟隨浮雕迴廊圍繞主廟外整整一圈,圍牆上
的法輪雕刻裝飾彷彿讓我們被領入無窮輪迴之中,不禁開始思考因果循環的意義。
【牆上浮雕】
欣賞主廟群那精美的建築工法與雕刻工藝,很難想像其實普蘭巴南也跟婆羅浮屠
一樣,曾經經歷荒廢的命運。普蘭巴南大約首先建於西元 850年,然後逐漸擴大寺廟
規模,幾乎與婆羅浮屠同時存在,說明了當時中爪哇王國對於印度教與佛教兼容的態
度,或許是互相和平共處,亦或是彼此競爭對立。曾經欣欣繁榮的盛景,後來可能是
王國政權外移、權力鬥爭、默拉皮火山噴發等原因而逐漸沒落,直到十六世紀一場大
地震終於讓普蘭巴南完全崩毀、化為廢墟,淪為鄉野傳說故事中的題材。
【西元1893年所拍攝普蘭巴南濕婆廟照片】
西元1733年,荷蘭人 CA Lons成為第一位發現普蘭巴南的西方人。1811年,英國
人探險時的偶然相遇,讓埋沒荒野的廢墟終於能重見天日,卻因為缺乏保護意識讓古
蹟不斷遭盜採而被破壞殆盡,直到二十世紀才開始有全面的重建計畫與執行,直到今
日普蘭巴南的恢復工程仍在持續進行中。
【濕婆坐騎Nandi廟】
普蘭巴南內院還有三座較小的坐騎廟。正對濕婆廟前方座落的是 Nandi廟,Nandi
為濕婆的坐騎神牛,而另外二大主神也各有祂們自己的坐騎,分別是毗濕奴的坐騎大
鵬金翅鳥Garuda(編按:此即為印尼嘉魯達航空公司的名稱和標誌由來)、梵天的坐
騎孔雀Hamsa ,祂們都有屬於自己的坐騎廟並對立呼應主人的主神廟。
【主神廟與坐騎廟互相對立】
【毗濕奴坐騎Garuda廟】
【濕婆坐騎Nandi廟與梵天坐騎Hamsa廟】
除了印度教三大主神廟和坐騎廟,剩下兩座更小的主廟為座落在南北兩側的Apit
廟(爪哇語Apit有側面的意思),南邊的Apit廟推測可能是供俸梵天的妻子辯才天女
(Sarasvati) ,而北邊的Apit廟則對應供奉毗濕奴之妻吉祥天女(Lakhsmi) 。此
外,內院還有其他小小廟如 Kelir廟(屏障)、 Patok廟(角落)分布特定位置,或
各有印度教的涵義與功能。
【Apit廟、Kelir廟、梵天廟】
【從北方眺望普蘭巴南神廟群】
誕生輝煌時代,遭遇荒廢潛沉,普蘭巴南的前世今生彷彿進入印度教的生命輪迴
,然而西元2006年日惹地震、2010年默拉皮火山爆發,讓普蘭巴南再度受到因果循環
的考驗,如今,寺廟群建築仍屹立不倒。走入東南亞最大的印度教廟宇,除了欣賞古
蹟宏偉與學習文化涵蘊,我們也看到了普蘭巴南寺廟群的反覆興衰,人生在世何嘗不
正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