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清邁遊記【九】三王紀念碑、盼道寺

作者: polesirius (ff)   2023-06-01 11:20:00
圖文網誌版: https://sirius99.com/?p=24465
(耽擱許久才寫完,請見諒)
看過「蘭納」最初的廟宇「清曼寺」,沿街道朝西南拐,尚有另個地點與其建國歷史
相關,也就是「三王紀念碑」,記印十三世紀「蘭納」、「素可泰」、「帕堯」結盟的那
一刻。
在那時間點前,「孟萊」只是個小國繼承人,徒有雄心,並無強盛的軍力,「素可泰
」的「蘭甘亨」也仍在隨父親抵抗高棉「吳哥王朝」的統治,就算他們漸漸發展為地方一
霸,更北還有蒙古虎視眈眈。結盟應是最好的選擇了,事實也的確如此,在無後顧之憂下
,「蘭納」吞併了大國「哈利奔猜」,「素可泰」亦將高棉往南逼退,以昌盛文明奠定在
泰國歷史的重要地位。至於「帕堯」,從勢力圖上那小小領地推想,可能對當時國王「南
孟」而言,不跟隨時勢便會被潮浪淹沒。
走到「清邁藝術文化中心」前的廣場,台座塑了三個衣著類似的王者,高冠、纏裙,
袒露的上半身披掛珠鍊,居中的應該是「孟萊」,他伸手扶擁,其他兩位則擎指翻掌,即
將相觸結下盟約。這很令人憶起水燈節那晚的花車遊行,其中一車便有三位青春少年如此
肅穆定格,當時雖吐槽面貌身材肯定都有挑過,但塑像就是這麼雕鑿著,臂環束出壯碩肌
肉,鍊飾勾顯飽滿胸膛,不禁讓我想再湊近一點,看是否連冰塊盒都在腹間鑲嵌。
這顯然是美化後的成果,畢竟根據資料,結盟時「孟萊」四十歲了,「蘭甘亨」則為
六十老頭,怎樣也不可能是如此形象。再往現實處想,盟約可能已被包裝為正向教材,三
位年輕王者因緣際會相識,被彼此氣節折服,繼而情意互挺,讓王朝的初始顯得光芒萬丈
。後來好奇搜尋了後續,結果竟翻到一則寫著「蘭甘亨」曾與「南孟」妃子私通,被抓起
來拘禁,是經「孟萊」調停,才重歸友好。原來盟約締結的範圍包括後宮啊,我啞然失笑
。妙的是「蘭納」本意味著「百萬畝良田」,元朝偏要稱其為「八百媳婦國」,不知是否
也有某種影射。
佩服六十老頭的精神昂揚之餘,感覺「南孟」應該很無奈,其他兩方都是超級強國,
能翻臉嗎?而「帕堯」也的確悲情,五十年後就被「蘭納」兼併了,沒像「素可泰」那麼
淵遠流長,兩百年後才臣服於另個知名盛世「阿瑜陀耶」。且「素可泰」不僅被認定是目
前泰文的起源,遺留的諸般佛寺遺跡亦留印著當時繁華,早早就被收為世界文化遺產,很
令我神往。
紀念碑鄰近另有個亮點「英剎欽寺」(Wat Inthakhin Sadue Muang),廟體雖迷你
,外觀卻相當精緻,簷邊鑲金,在末端翻捲為納迦昂首,立面山牆除了以花藤曲弧勾框,
門額又堆疊如佛塔。然這樣緻密的妝點卻沒讓它像個土豪,沾染俗氣,或許該歸功於那烏
沉的底色吧,既凸顯了雕琢又持守了穩重。
因著水燈慶節,旁邊步道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燈籠,這股繽紛也由殿門淹漫進去,讓天
花板密佈著多彩垂綴,把主佛都幾乎遮掩。不過就算沒這樣的佈置,殿裡也足夠吸睛,與
外頭類似的色調在柱林揮灑,放眼皆是交互依擁的金色瓣蕾。牆上被框圍的神獸圖騰,有
的像麒麟,有的獅身象首估計是「Gajasimha」,還有咬著大圓盤的,不知是否為餓到把
自己身體吃掉的「Kirtimukha」。
會如此慎重妝點有其典故,因為它的前身與「清邁」建城同期,當時曾在城心立了「
城市之柱」,保護它的這座「英剎欽寺」也被稱作「清邁」的肚臍。然這樣的佈局隨著時
年早人事已非了,「蘭納」滅亡後,緬甸入侵,舊廟荒圮,之後的「清邁王國」在收復時
,便把城市之柱移去不遠的「柴迪隆寺」,只剩這個新殿記印著曾經歷史。話雖如此,當
對照著地圖,這地方卻不在古城中心點,很令人疑惑,莫非其實不是地理中心,而是如某
文章所述,為當時八座大佛塔的連線交會?
端望過主壇羅列的諸多金袍佛陀,我們逛了出去,很反差地,廟側擺了一列造型逗趣
的小沙彌,他們笑容可掬,或灑掃、或抱著水果、或盤坐攤掌跟練氣功一樣,輕易就把我
倆童心勾起,玩鬧了一番。
沿這條大馬路續往南走,沒多遠便是不少文章都會提及的「盼道寺」(Wat Pan Tao
)。此名意指「千個火爐」,初聽奇詭,其實蘊含合理典故,因為過往這裡有知名的鑄佛
廠,各大廟宇都會來此下訂單。現在模樣自然完全不同了,十九世紀「清邁」新王登基,
依傳統須建一座佛殿,一座柚木寢宮就被移築過來,不僅讓「盼道寺」有了新氣象,也多
了另個稱呼「柚木寺」。
傻眼的是,明明資料照片裡,它一反其他廟宇滿身燦亮飾綴,選擇任風雨刻染出斑痕
,呈現歲月帶來的質樸古意,面前的它卻被鷹架搭圍,像待急救的瀕危老者。是真的板材
已被過分侵腐,再不處理便會崩塌嗎?我努力抹去雜亂鷹架,回復它原本的山簷形貌,盯
著正側門窗上那僅有的妝點,據說焰塔中有代表王室的展翼孔雀,雀下很奇異棲著小狗,
很勾人探究其因由。偏偏為避免施工傷害,金飾都被塑膠套包著,很難辨個真確。
那殿裡呢?我不死心地多邁幾步,往門內窺進,想驗證文章所說簡約又不失貴氣的佛
壇妝點,以及珍貴的棕櫚葉佛經,結果裏頭烏黑一片,器具材料狼藉,估計能搬的擺設都
先挪走了吧。我嘆了口氣循旁路往寺裡走,幸好這兒的另個特色沒被污擾,一條川渠勾繞
著菩提樹遮蔭的空地,金色小佛端坐於丘,形塑著佛陀悟道的那一刻。
資料上說,每年的萬佛節、佛誕、三寶佛節,川渠樹下都會添上瑩瑩燭火,僧侶們念
經、行儀,懷想著釋迦牟尼過往的說法。水燈節也會有相應慶祝,因此不少遊客會特地過
來,看一個個水燈在川渠緩遊,藉點點天燈感受被佛語滌淨後,更為定靜的氣氛。儘管現
在水燈節已過,太陽也升起,樹梢仍垂掛著無數繽紛燈籠,呈現另種視覺歡欣。
循著川流續朝裡逛,末處砌了一座小竹堂,好奇瞄了一下,居然也是座佛殿,這在廟
宇已往雕梁畫棟偏斜的「清邁」相當稀奇,看來主事者持定了此境走向,想仿擬佛陀傳法
的竹林精舍,擁抱自然,畢竟禪理的精微與輝華本就不需外物彰顯。不過這樣的思路似乎
不斷被潮流衝擊著,因為佛殿背處的鐘型大佛塔已覆滿金箔,連同環圍的諸多銳塔共同輝
耀。
或許是信徒的心意和奉獻難以違逆吧,幸好類似的清簡仍於院落深處延展,小佛殿旁
竹拱搭接,以五彩燈籠招著訪者行入,那兒是一隅被碧林圍擁的淨地,竹編佛塔悄立,它
台座層疊,紡錘狀拉尖。就算沒有炫亮色澤,編結的交錯紋路自然牽引著光影,勾人佇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