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看到不一樣風景 澳門導演談台灣電影環境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8-10-30 12:11:00
https://www.cna.com.tw/news/amov/201810280098.aspx
從外籍導演角度看台灣電影環境,周鉅宏認為,台灣補助多、又有影展,環境相對完善,
給了台灣創作者從小接觸電影的機會,「在這個氛圍下,level(程度)自然就會高一點
」。
周鉅宏12年前從澳門來台灣念影像傳播,確定對電影的興趣後,考入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
作學系碩士班,「我那時候澳門沒有什麼電影相關科系,現在雖然慢慢有課程,但也沒有
那麼專門的」。
周鉅宏身邊不少從馬來西亞、港澳、中國大陸來台念電影的同學,跟他一樣在台灣逐步完
成電影夢。台灣相對成熟的環境及資源,成為這些新生代外籍導演的養分,他們也從台灣
人習以為常的風景中,找出令外國人耳目一新的題材。
周鉅宏2014年以台灣「垃圾車」為背景,拍出「少男的祈禱」,「台灣垃圾車是很特別,
有音樂、會到處收垃圾」,有豐富「追」垃圾車經驗的周鉅宏笑說,「我剛來(台灣)就
覺得很有趣,但可能台灣創作者已經習慣、就沒有去拍(這類題材)」。這部片也在國外
影展中吸引各國觀影人目光,獲得第4屆班加羅爾國際短片電影節國際競賽組別的首獎。
30歲的周鉅宏高中畢業就來台念書,人生近半歲月在台灣度過,身邊也有許多朋友是以台
灣為創作基地的外籍導演,「其實有時候覺得自己根本是台灣人了、也覺得自己是台灣導
演」,不過,國籍仍是一道無形的牆。
「譬如說金穗獎」,周鉅宏舉例,「它分學生組跟一般組,我之前在台灣念書就能報學生
組,一般組一定要有台灣身分證,我現在不是學生了,但也不能報一般組」,無法直接申
請輔導金、報獎等,作品在台灣曝光的機會隨之限縮。
此外,居留證也是一大問題,周鉅宏說,「我們學導演、編劇的比較像自由工作者,不是
每天都有工作,所以也沒有穩定月薪,而且工作居留證需要有公司幫你申請,這些對我們
來說比較難」,周鉅宏去年從台北藝術大學碩士班畢業,取得簽證成為他最大的難題。
「後來聽其他僑生說有就業金卡,才知道這個東西」,周鉅宏今年6月申請到就業金卡,
他笑說,「可能我之前得的獎看起來比較威」,申請就業金卡不須透過雇主、也不必看月
薪等條件,「而且沒有限制一年在台灣待的天數」,解決他一大問題。
周鉅宏現在台灣、澳門兩邊跑,但在台灣時間仍比在澳門多上一倍,他坦言,在台灣要界
定誰是外籍「真的很難」,對他們這些從學生時代就在台灣深耕的外籍導演來說會比較受
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