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2016-2018年左右,當時金管會管制還不是很嚴格,而且利息很低,金融界流行向退
休人士推銷,用自家房子向銀行貸款高額款項,然後結合保險業者購買鉅額投資型保單,
用利差來賺錢,並設定投資款項月月撥回機制(業務通常稱為配息,我絕不認同),將每
月撥回款項扣除房貸利息及初期看似低廉的保費後,每月都還有一筆好像不錯的「現金流
」入帳,而且保戶身故後,保險公司就會理賠,理賠金則可以拿去還給當初從銀行借來的
房貸,既可以每個月多一筆現金流收入,過世時還可留一大筆理賠金給後代拿去還房貸,
還完貸款的房產後代也可以繼承,看似一舉數得,讓不少退休人士投保。
殊不知投資型保單的「危險保費或保險成本」暗藏陷阱,保費的計算公式通常寫得會讓一
般人看不懂,導致許多投保者並未確認風險,就用辛苦一生拚來的房子借錢投保。
投資型保單的保費風險有兩種
第一種是危險保費會隨著年齡增長快速增加。
尤其是高齡者會以倍數增加,退休人士大多65歲以上,甚至70、80歲,一開始可能覺得扣
除的保費似乎不多,沒想到一年一年增加,怎麼到80、90歲時變成每月要扣一大筆保費。
第二種風險是危險保費會隨著投資的績效,或可以說是投資帳戶內金額的變化而變動。
許多投資型保單的危險保費公式,投資帳戶內的金額越多,須繳保費越少,甚至到一個程
度時,幾乎可以不用繳危險保費,也因此若投資績效佳時,投資帳戶內金額保持高水位,
保費也會繳得少。
但相對的,投資帳戶內的金額越少,此時須繳保費就越高,因此若遇上投資標的下跌時,
保戶會發現,怎麼每月扣繳的保費變多了。
沒有現金流 房子還可能不保!
許多退休者買投資型保單時,會依照理專或保險員的建議,設定投資帳戶內的錢要月月撥
回,因為想要享有「現金流」,多一筆「退休金」可以花,但「月月撥回」,就代表投資
帳戶內的金額會每月持續下滑,當投資績效佳時,投資報酬高,看似影響不大,甚至賺的
錢還比撥回的錢多,但投資績效差時,投資帳戶內金額下跌,保戶就會發現每個月撥回的
錢怎麼變少,其實是因為保費變高了。
當投資一切順利時,好像都很完美,但投資不順利時,風險就會一窩蜂的湧上來。
從2022年開始,原本看似穩定的各類月配息基金、債券基金、高收益債基金(現在已改稱
垃圾債)等,在利率調漲的狀況下,淨值大幅下跌,甚至跌幅超過4成。
此時許多保戶投資型保單帳戶的金額,因長年「月月撥回」,早已下滑,再加上投資標的
因績效差,淨值也下滑,保費就會突然高漲。
另外,因這筆高額保費的投資型保單是用房子借來的鉅額貸款支付,所以還有「房貸利息
」要繳,而房貸利息負擔又因升息而提高,再加上年齡增長,危險保費係數增加,在多重
衝擊下,投資帳戶內金額快速、快速的消失。
當投資帳戶金額下滑又下滑時,只能期待它趕快漲回來,但有那麼容易嗎?
投資100萬元,下跌50%是剩50萬元,而50萬元要回到100萬元,則是要漲100%。
當投資型保單帳戶內的帳面金額下滑越大,保費就會繼續增高,許多高齡保戶就會發現「
奇怪,為什麼本來每個月配進帳戶的錢變少呢?」,然後再過幾年若沒改善,投資帳戶金
額低至一個水平時,保險公司就會通知「您的帳戶不足支付保費」。
此時,若不再繼續繳保費維持住保單,保單失效後,理所當然,當初拿房子跟銀行借的錢
,也就是那筆高額房貸,就要「自己」還給銀行。
然而這麼高額的房貸,一般保戶若無本錢,怎麼有辦法一次拿出來還?可是若不還房貸,
辛苦一生拚來的房子,就會被抵押給銀行,然後流落街頭。
所以保戶就要每個月每個月繼續繳納高額的保費和房貸利息,來維持住房子不被抵押給銀
行,還有身故後還能有理賠金用來還給銀行房貸,不然,辛苦打拚的房子,就要給銀行了
。
此時保戶陷入可怕的危機,也就是「每月不僅沒有當初想像的現金流可以領,還要繼續繳
高額保費」、「不繼續繳高額保費和房貸利息,就沒房子住,身故就沒理賠金可以還銀行
房貸保住房子」的窘境。
若有退休人士、或家中有退休人士的子女,可以瞭解一下有沒有親友「用房子去抵押獲得
高額貸款來購買投資型保單」的情形,投資型保單一般會有「變額」、「萬能」等字樣,
若有,可以瞭解一下保單現況,以避免出現上述出現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