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無音樂網誌版:http://0rz.tw/0AJi2
本日的行程最令人期待的就是騎腳踏車啦!(終於可以不用一直走了~)一大早我們
就先check out,把行李寄放在飯店,然後走路去租腳踏車。這家腳踏車店叫做Panoren腳
踏車,位置離Hotel New Grand不遠,走個三五分鐘就到了,超方便。一開始我們跟老闆
說想租腳踏車,老闆說一天是日幣1500(下午五點前歸還),結果我跟他說我在網路
上看到的不是1050嗎?(哈!其實我也不是用說的,是在紙上寫「1050?」)後
來老闆就「啊!」了一下,點頭給我們1050元租一天。
後來我猜他的意思,1050應該是給學生租的吧?因為他有問我們是不是學生。我
們很誠實地說不是,但他可能看我們是外國人,就給我們這個優惠啦!本來IVY一直很
不想在橫濱騎腳踏車,但是我們後來覺得租了這腳踏車真是太值回票價了!因為我們租的
是「電動腳踏車」,遇到上坡路段有電池幫你加持,非常省力;就算一般路段也是輕輕鬆
鬆踩個兩三圈就可以前進很遠,讓人覺得好像一路滑過橫濱的街道一樣,超好騎的!尤其
今天要去遊山坡上的山手西洋館,騎電動腳踏車真是完全大加分呀!
這是Panoren的辦公室,可以在這順便跟老闆詢問路線之類的。租腳踏車時,老闆會
借你的護照去影印,並且先收錢;等下午還車的時候,護照影本會還你。
順利騎上電動腳踏車後,我們就往七間山手西洋館前進了。哦,不對,我們一開始是
先去找藥局才是。因為IVY昨晚吃了一顆很不熟的蛋,導致她身體多處發癢,有過敏的
現象,所以今天的第一個行程是「藥局」。很幸運的,我們在元町那邊就找到一家有藥劑
師的藥局(現在想起來,其實是我們問腳踏車老闆,他跟我們說的。)總之,IVY在這
買了一罐舒緩過敏的藥,然後就正式開始我們的西洋館之旅囉!
一開始我們不知道怎麼騎的,竟然是騎到「外國人墓地」那邊去了。橫濱「外國人墓
地」的起源是當時美國船艦上有位士兵過世,船長希望能將這位士兵葬在面海的地方。後
來就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都葬在這裡,包括日本鐵路的首位工程師Edmund Morel,以及建立
第一座啤酒廠的William Copeland等等。
其實也不是說那邊不好,只是它最後一段竟然是好幾十級的階梯才能連接到大馬路。
懶得再走回頭路的我們,只好就這樣推著剛租來的電動腳踏車,爬坡上去。幸好真的只有
幾十級,不過也真夠我氣喘吁吁的了。
我們就是從最後那幾個階梯推腳踏車上來。從樓梯走下去就可以看到右邊都是墓園。
我覺得日本人好像不太排斥墓園在家附近,因為後來有次坐火車,看到就在火車站旁邊圍
了一塊不小的墓地,隔壁就是人家的房子什麼的。
上到大馬路後,第一個看到的西洋館就是「横浜市イギリス館」(橫濱市英國館)。
橫濱市英國館位於港見丘公園的中心點,建於1937年,一開始是做為英國總領事的官
邸,後來才被橫濱市所接收,成為公共設施。這裡最有名的是它的玫瑰庭園,等到五月時
玫瑰盛開時,風景美不盛收。
在橫濱市英國館隔壁的就是最有名的「山手111番館」(山手111號館)。這間
房子是由美國建築師J. H. Morgan所設計的,過去是一位美國商人魯芬的家,目前則是橫
濱市的文化財產。山手111號館的正面有三個大拱門,再配上紅瓦白牆,讓人彷彿是來
到地中海旁的度假旅館一般。館內裝潢大部分是木製家具,再加上挑高的設計,讓人覺得
氣氛溫馨舒適,更羨慕曾住在過這裡的人。
接著我們順著路走,一路騎到了「艾利斯曼邸」(エリスマン邸/Erisumann)。艾
利斯曼邸建於大正時代(1926),是由「日本現代建築之父」Anthonin Raymond為瑞
士商人 Fritz Ehrismann建造設計的房子。這棟房子有著白色的外牆,搭配藍色的窗戶,
感覺非常的清爽。室內空間也不小,可以感覺到過去主人家優渥的生活。現在艾利斯曼邸
的廚房已經被改建為咖啡廳,逛累了可以去那邊喝咖啡喔!
在艾利斯曼邸的斜對面,是「山手234番館」(山手234號館)。這棟比較特別
的地方是,它是一棟出租給外國人的公寓,而不是某個人的家。所以房子的裝潢比較沒那
麼豪華,有比較多隔間的感覺。房子裡擺了許多合照,應該都是當時住在這裡的人的生活
情形。我對這棟房子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有一個天井,讓整個房子顯得比較有趣特別。
山手234號館再往前一點點,就是「山手聖公會」。山手聖公會最初建於1862
年,是日本第一座清教徒的教堂,後經戰亂、自然災害的毀損,已經重建過四次,目前的
外貌是維持著美國設計師,J. H. Morgan設計時的樣子。這個教堂平時好像不能進去的樣
子,因為我看它鐵門都是鎖著的。剛查了一下,果然是內部不對外開放,所以我們只能在
外面欣賞它肅穆斑駁的古老外貌了。
與山手聖公會隔一條街,靜靜地佇立在街邊的是「山手資料館」。山手資料館不屬於
一般所稱的七座「山手西洋館」之一,不過它的外型也是很歐風的感覺。山手資料館的前
身是被一位姓中澤的主人所擁有,而且一開始也不是蓋在這裡;是到了1977年才把這
棟房屋移到現址。目前它是橫濱現存的唯一一棟木造西洋式建築。我們本來想進去看一看
的,沒想到這裡要收費呢!(200日幣),所以我只來這裡借個廁所就走了(廁所在室
外),就在這時候呢,橫濱也開始下起雨啦~~~
幸好我們只剩下三棟建築了,而且只有毛毛雨,所以就趕快安慰自己不會下大雨啦,
然後一邊趕快往我們下個目標前進。下個目標是「白利普公館」(ベーリック・ホール)
(Berrick Hall),是英國商人Berrick的家,同時一樣是由J. H. Morgan所設計。白利
普公館應該是山手西洋館中佔地最廣的一間,門前不但有一大片綠草地,房屋的格局也非
常的開闊,甚至有類似噴泉設計的起居室,真是太豪華了!
最後兩棟還沒去拜訪的西洋館分別是「外交官之家」(外交官の家)與「布拉夫18
號館」(ブラフ18番館)。不過在到這兩棟西洋館之前,我們就先經過了「天主教山手教
會」。天主教山手教會最早建於1862年,由一位法國神父所建立,因此它是日本三大
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之一,(另兩個是北海道函館市的天主教元町教會與長崎的大浦天主
堂)。不過它毀於關東大地震,後來由一位捷克建築師所重建,它簡潔莊重的設計被譽為
「日本最美的教堂」。
這座教堂內部可以自由參觀,不過當天我們經過時,外面正好有很多穿著正式服裝的
人,所以我們想裡面應該有人正在舉行婚禮吧!我們穿得這麼休閒應該混進去一下子就被
發現了XD....
最後經過一個下坡後,來到我們最後的目的地:外交官之家與布拉夫18號館。外交
官之家的主人是內田定槌,他曾出任過紐約總領事及許多國家的大使,房屋內有他接待許
多外國人的照片。外交官之家原本是建於澀谷的南平台,後來才由內田的子孫請求搬移到
現在的地方。
我個人覺得,外交官之家真是名符其實,非常國際化的房屋設計,一點都不像日式房
屋。房子空間寬敞不說,裡面各種擺設一看就是為了接待客人準備的。想來內田定槌應該
是個很有名的人才有辦法在當時住這麼棒的房屋吧!
布拉夫18號館就位於外交官之家的小徑旁,走一分鐘就看到囉!布拉夫18號館之
前主要就是做為外國人的住宅,並不確定到底是誰住在這裡。也因此,布拉夫18號館感
覺比較空曠一點,比較沒有家的溫馨佈置感。不過布拉夫18號館的視野超棒,可以遠眺
橫濱市的高樓大廈,一覽無遺,住在這裡環境清幽舒適,令人羨慕。
布拉夫館也算位處高地,圍牆外面就是一個大斜坡,通往熙來攘往的元町及中華街。
不過在這頭被庭園所環繞布拉夫館好像與世隔絕一樣,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我們一連看了那麼多西洋館,老實說我看到後面有點麻痺了XD,畢竟都是西式風格
,有點相類似;但最重要的是,幾乎進去每一間都要脫鞋子,雖然基於愛護古蹟,脫鞋子
是必要的,可是球鞋穿穿脫脫真的有點麻煩。所以我那天應該穿娃娃鞋才對,反正騎腳踏
車也不太需要走路啦!
每座西洋館都有紀念章可以蓋。所以我順利蒐集完七間啦!
說到這,還要補充一下,我覺得「看守」這些西洋館的職務好吸引人喔!似乎只要整
天待在館內就行了,掃掃地,換換花,好像也沒什麼粗重的工作,而且環境整個安靜舒適
,又可以定時上下班,真是個好缺啊!我也很想應徵這個工作...
另外就是這些西洋館的職員人都蠻好的,像是我那天水喝光了,請她幫我裝水,那太
太二話不說就幫我倒得滿滿的;IVY遇到的那位還體貼地幫她加很多冰塊哩!除此之外
, 我們把車停在外交官之家,走路去布拉夫18號館時,回來竟然發現IVY的車籃子
有人用塑膠袋幫她蓋住以防東西被雨淋濕,這人也太好心了吧!(雖然也不排除是有人不
想要那袋子,隨手亂丟)不過我們要正面思考啦,算是人間處處有溫情的好例子吧!
看完七座西洋館後,我們就準備去中華街吃飯囉!說起這段下坡的路程,還真不是普
通的陡呀!我覺得往下衝的速度,實在太可怕了,腳踏車感覺都煞不住,而且我們下去那
條路的旁邊有座幼稚園,此時正是幼稚園下課時間,所以我就決定用牽的走下去,我實在
沒膽直接衝下去....我沒沿路尖叫下去應該算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