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刪原文
只講兩件事情:
1. ICRP 報告裡舉例一次吃1000Bq和每天吃1Bq吃一千天的差異,主要是在描述:即使是
總Bq數一樣,也會因為半衰期的變化而導致不同的劑量時間函數,跟該文想要表達的
意思完全不同。
2. ICRP舉了「車諾比」的例子。災後20年,在車諾比周圍的人每天吃的東西大約10-20Bq
,有時候會不小心吃到幾百Bq的食物,結果造成了多大的劑量呢?0.1mSv,你沒看錯,就
是0.1mSv,微不足道的0.1mSv。有非常少數的人每天都吃幾百Bq,結果....得到個位數
mSv的劑量。 = =
換成毫西弗,大家應該就很懂了,根本沒那麼恐怖。
(註:這裡的等效劑量都是年劑量)
ICRP 111 報告在這裡:
http://www.icrp.org/docs/P111(Special%20Free%20Release).pdf
另外,我考慮了一下原文所說的小朋友 10Bq/kg會開始有心臟代謝問題這件事。
假設他說的小兒10 Bq/kg會產生心臟疾病(因為我不懂,所以假設是對的)
我們來思考看看370Bq/kg合不合理
一堆擾亂的單位名詞,我們用一個公式來統合:
10Bg/kg > (370 Bg/kg x 食物重kg)/體重kg
如果食物與人體重量的比例超過1/37(約0.02),那就會達到該效應的門檻。
小朋友吃多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7-11有一種便當重達一台斤(約600g)
假設這個便當被汙染到極限了(370Bq/kg)
然後一個平均體型的台灣人(60kg)三餐吃這種便當
一天就大約攝取了11.1Bq/kg,略超過10Bg/kg,所以我覺得其實是合理的。
可以算一下你家小朋友一天要吃多少370 Bg/kg的食物才會達到10Bg/kg門檻
更別說 50Bg/kg才開始有病理變化
最後,貝克不是濃度單位,貝克是指核種在單位時間內衰變的次數
/公斤不能隨便亂省略
wiki在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4%9D%E5%8F%AF%E5%8B%92%E5%B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