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6
網誌圖文版:http://mydearnoel.pixnet.net/blog/post/41250326
地中美術館,無庸置疑是個人這趟旅程最喜愛的安排。
同樣由安藤忠雄設計的建築即便先前參觀許多,但總能在微小細節上發現不同之處,
地中美術館與藝術作品的完美結合,雙方皆無法令人忽視卻也各自保持平衡,
美術館的永久展示作品屈指可數,卻讓個人在裡頭流連了數個小時才願意離開,
幾乎隱藏在地底下的美術館,讓人仔細參觀的除了作品也是建築本身,
可惜內部禁止拍照,卻也因此用了雙眼扎實深刻的記錄所感受到的一切,
雖然看到其他人偷拍,但就是不想戰戰兢兢的拿起相機按下快門。
拿了機車後立即趕到美術館也已經近十點了,是當日在直島的第一個行程,
美術館的售票處與展覽館是分開的,必須在此買了票才能夠入內,
建築物外面即是可以停車的地方,並沒有額外的收費,
雖然美術館十點才開門,但售票處卻已大排長龍,
長長的隊伍還不是買票入場的隊伍,僅是先抽號碼牌而已,
內部空間早就擠滿了人,此時相當慶幸將美術館安排在首要行程。
如果時間沒拿捏好錯過了地中美術館而離開直島,著實會成為最大遺憾,
當日抽到的號碼已經被安排到10:45才能購票,中間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去哪都有些尷尬,
內部的座位大部分都被坐滿也有些吵鬧,因此只能在四週到處晃晃,
位於入口牆面後方的座位看起來特別靜謐,但戶外實在是太熱了不宜久待,
只好又回到很吵鬧的內部,許多人也都拿著宣傳單當扇子使用,
售票處也有販售商品,不管是食品飲料或商品對個人而言有些偏貴因此什麼都沒下手,
實在是無聊得發慌,只好開始看起牆上張貼的直島介紹,
號碼牌以15分鐘唯一單位頗為相近,加上現場難免也有入場延遲的狀況,
由於實在是聽不懂廣播,所以時間越接近越緊張,
最後索性去詢問櫃台是不是到了,也直接就站在角落看看來排隊的人拿的是幾點的票,
跟著排隊後,把號碼牌丟到箱子裡付錢購票也只算完成一半,
必須在一旁等候工作人員的指示,之後才可以出發前往美術館,
當日票價為2000円,查詢官網目前價格已漲為2060円。
終於工作人員請同批時間的人步行前往美術館,從售票處出發約五分鐘的上坡路程,
因為沒有指標也不清楚在哪,所以就順著大家的腳步過去,
雖然也可以走公路但當中會看到一旁有條花園小徑,在當中穿梭也稍微不那麼熱些,
到了閘門工作人員也在此引領和檢查票卷,過了這道門後就不能夠再拍照了,
也因為不能拍照,因此相當用力的將所看到的一切記在腦海,
在進入到美術館空間之前,會先經過一區戶外的曲折起伏廊道,
在當中穿梭的空間體驗,讓人想起了幾天前才造訪的淡路夢舞台,
這半戶外的空間讓大家不禁走走停停細看建築體,也有許多人偷拍照就是,
原本以為清水混凝土就是這樣子了吧,原來之後的體驗遠遠超過個人所想像,
至今回想,心裡的悸動絲毫沒有減少。
進入美術館空間,第一個看到的展覽是Walter De Maria的「Time/Timeless/No Time」,
這位知名的美國地景藝術家才剛在2013年逝世,創作的風格總能直接的衝擊到觀者群眾,
原本在開始記錄在美術館的回憶時想著要找官網的照片來搭配,後來決定作罷,
其一是因為先看過照片再到現場的經驗,個人覺得當中感受差別豈止千分之一,
其二是如果還不知道空間和作品而正準備造訪,個人也不想破壞了這難得的驚喜,
剛一股腦踏入這展場時,被眼前的氛圍所吸引住而停下來,
佇立的腳步忍不住再往後退了兩步,希望眼睛能容納更多的視線範圍,
兩米多直徑的巨型圓石低調的反射週遭環境,靜止在兩段階梯中間平臺讓自然光灑落,
周圍牆面有著金色的柱體排列,人可以繞著這顆巨球在空間當中遊走,
因為階梯地形的高差,在行走當中和球體本身不僅是距離的差別,
順著階梯的不同,巨大的球體在高或低的相對位置皆讓人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
把自己的想法在心中整理過一遍再回頭看藝術品名稱,不禁讓人會心一笑。
隨後的展廳同樣是美國地景藝術家James Turrell的三件光線創作藝術品,
James Turrell的創作特色在於利用空間與光線,把人帶入了一個不真實的領域,
「Afrum, Pale Blue」在牆角的投射方塊,讓人有光線立體化的錯覺,
「Open Field」創造出看似平面的發光框景,卻是可以讓人走入的空間,
一開始還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在排隊看一塊畫布,看到突然出現內部穿梭的人才恍然大悟,
體驗內部空間必須脫鞋,沿著階梯往上走到入口不知為何有些緊張,
框出空間的牆面逐漸收成尖角而感受不到厚度,真正踏入前一刻還是覺得會撞到一幅畫,
當中的奇幻感相當難以言喻,真正進入空間後著實覺得與現實脫節,
內部明明是充滿光線的場所,卻讓人像待在黑暗中般想要伸手確認週遭位置,
極度均勻的光線讓空間和距離感消失,一步一步往前走還一邊伸手看看是否要碰到牆了,
當中的奇幻感到現在回想都還記得,相當有意思。
「Open Sky」則是個人最喜愛的作品,也是逗留最久的地方,
地中美術館藝術品與建築的完美融合,一開始個人還以為這是建築師所圍塑的空間,
在一個方型的靜謐空間當中有著高挑的天井,三側皆設有靠牆長凳讓觀者久待,
同樣也是因為看不到圍塑出天井的牆厚,因此非常像平面攝影作品,
尤其天空藍到一朵雲也沒有,更是讓人無法分辨真假,
坐在這裡抬頭往上望,興奮與平靜的心情同時存在,
「能來到這裡真的是太好了。」心中不知道為什麼有些說不出的複雜感想。
最後一個展廳是莫內的睡蓮系列作品,柔和乾淨的空間和光線圍繞數幅巨畫,
純作品而言,老實說由於先前已經在台灣看過莫內展因此沒有這麼驚喜,
但在地中美術館對於空間和光線精密計算所營造出的比例和氛圍,
卻是完全無可比擬,純粹屬於這裡才能夠體驗的印象花園。
美術館的用餐區也令個人相當喜歡,只是人滿為患讓空間有些過度喧鬧,
雖然因為午餐另有安排而沒有坐在這裡,但還是待了一陣子,
除了內部用餐空間外,能夠走出去的戶外空間直接看向瀨戶內海,
也能夠買野餐籃帶出來坐在木平台上享用,當中還提供有籐編圓墊供人舖坐,
只不過正中午相當炎熱,坐在戶外悠哉用餐的人倒是沒有很多,
簡單的逗留一下,也必須得離開了。
除了這三位藝術家的永久展覽,另外也有小的特展,
在裡頭的時間過得快也過得慢,感覺在靜止的空間沒想到已經過了三個多小時,
即便有機會再訪這個已來過的美術館,個人依然會安排半天的時間在這裡,
用一種極度緩慢的眼光和心境,探索出更多這次遺漏的微小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