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寺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373560838
循著「伏見稻荷」的「千本鳥居」,我踏階而下,中段圖著新鮮換了個蜿蜒
步徑,此徑雖無鳥居,石燈籠引領的山道卻依舊有其韻味。如此繞回至本殿,又
於等車月台望探籬外溪畔的粉櫻列展,不旋踵,我回到了京都車站。
照原本的旅遊計畫,今晚是要奉獻給「高瀨川」夜櫻,然瀏覽網路鄉民報導
的實況時,對「東寺」之景的一面倒讚許卻勾引著我。這寺我是有安排,但被雞
肋地放在尾日清晨,有時有勁便繞去一觀,無緣就作罷,可是看到被如此力捧頓
時讓我心癢難搔。斟酌須臾,想著「高瀨川」夜櫻位在相當易訪的街邊,且似乎
點燈至極晚,先繞去「東寺」應該可行,就這麼拿定了主意。
我由火車站轉搭公車,車程不遠,就在徒步也方便抵達之處。下了車,爬上
天橋,「東寺」著名的「五重塔」就現立在長牆簷舍之後,儘管入夜前的天色灰
墨,依舊醒目。下橋緩行步近,南大門的門扉緊閉,似乎夜間拜觀的時間未至,
但已有幾人在門口或愣坐、或抬望著古陳門樓。想起早餐不過一個飯糰,午餐更
僅是甜膩櫻花霜淇淋,晚餐若繼續拖下去,應可直接在此出家了。於是我翻出在
「伏見稻荷」挑買的仙貝,隨便啃咬先墊著肚子。
「東寺」南大門不似「醍醐寺」仁王門色澤鮮亮,就是很古樸的粗木疊架,
任歲月將其積染得深沉。有趣的是一隻不知種類的孤鳥於旁側石碑定定棲著,若
非偶爾振頸顧盼,倒要懷疑也是這嶙峋雕石的一部分。碑石有銘文刻著「真言宗
總本山 東寺」,雖這麼言說,但這由「空海大師」創設的密教「真言宗」其實
隨時光分裂出不少派系,「醍醐寺」所屬的「真言宗醍醐派」是一個,而「東寺
」又是從「真言宗東寺派」獨立而出的「東寺真言宗派」,很容易搞得人眼花撩
亂,更別提日本密教還有另個大分支「天台宗」了。
此外,它還有另個名字「教王護國寺」,會被稱作「東寺」是因八世紀「桓
武天皇」定都於此時,亦設立「西寺」與之對應,不過據說後者早灰飛煙滅於歷
史洪流,徒留「東寺」兀自屹立,留印千年前的繁華。
手錶指針在等待中由五移至六,手中仙貝也被啃掉兩包,然眼前景況卻不知
不覺詭異起來,不但沒見到人潮,還不時有人走近門邊看過海報後飄遠,或轉來
與朋友交頭接耳,然後一同離開。我狐疑行至海報前迅速掃掠上面說明,一讀之
下頓時心驚,方才看到南大門就天真停步等候,豈料夜間入口不在此而在東側啊
。連忙順著寺牆繞了過去,才一轉向,果然搶觀夜櫻的遊客都在這兒,且早已串
成排隊長龍,讓人望之暈眩。欲哭無淚的我在暗罵自己蠢笨之餘,也只能老實等
著隊伍推進。
亦步亦趨許久,好不容易終讓我行進寺院了。晚上的院落朦朦朧朧,看不清
晰,不過大夥拜觀也非在藉研究房舍懷古,庭院爍亮的打光枝影勾著訪眾自然轉
向而進。步徑於樹叢間彎拐,在不遠處與池畔交會,當視野一開,土坡上一株高
逾十公尺的枝垂櫻讓人不由自主怔愣抬望。它的娉婷身形類似「圓山公園」那位
珠冠華衣女王,但不似其在某些角度帶點病樣及禿殘,反而彷若正值青春年華,
任光照鮮亮其身段。其纖枝披落如秀逸輕擺的長髮,花串揚舞又成了隨岩迭降的
流瀑,也難怪被命名為「不二櫻」,自傲於被春風拂媚的京都盛林。
遊徑在長池細窄處分支為短橋跨過,這樣的設計也吸引無數行眾塞阻於此,
看「不二櫻」宛若點水巧立,於夜空、在墨池,映落隨風微揚的袖尾冠穗。許多
不耐久候的遊客從定著腳架的攝影狂熱者身後跨過,望來險象環生,連我行走時
,也擔憂誰的腳步一失,便是整坨人眾帶著百萬價值的相機群投入池心,效法李
白撈月祭櫻。
如此尋著各樣角度端望一番,我才暫擱下其身影,轉身仰看與之相對的「五
重塔」。其實院區的櫻樹漫漫,只是風采被「不二櫻」奪去,成了深深淺淺、雜
著黃綠的襯景烘托塔之高偉。此塔身展五十五公尺,為日本五重塔之首,自然也
勝過晝間訪過的「醍醐寺」那座。陳舊的木色彰顯其年歲,但已非千年前的初代
,而是江戶時期的重建之物,供奉「空海大師」由唐迎回之舍利。不知是否為定
制,據說內壁也繪著「兩界曼陀羅」及「真言八祖」,並以金剛界四佛像團圍心
柱。然儘管無盡炎日將其灼得枯墨,夜燈的投照卻讓它宛若披上金袍,精神奕奕
,在盛燦的群櫻綴點下,便像復返初建之時,以傲挺身姿,持護佛理善念。
本以為夜間拜觀就是這樣了,被侷限於東南院落,賞櫻望塔,無法探訪其餘
古殿,不過當行至由南大門而始的中軸線,一路串去的「金堂」「講堂」居然也
門扉開啟,讓信眾自由參拜。兩堂外觀皆如「五重塔」一般,保留質樸木色,任
歲月褐染,也不多添複雜雕鏤,僅用結構性的疊架排列作飾。而「金堂」以雙層
挑簷點出其核心地位,堂壁窗門交錯,是少見的開間樣式。
我踏上短階往內望去,堂中供奉的是「藥師如來」,左右分以「月光菩薩」
、「日光菩薩」護持。部分金漆雖因歲月而殘暗,但雕琢卻一反大殿的平實而顯
得絢麗。如來背後的葉形襯板細膩鏤刻成流雲,當中綴著具體而微的小佛,座台
則環列著十二神將,揚劍擎指,各自英武。
再往後走,「講堂」的格局稍簡,歇山頂、淨白壁,但內裡佛雕也如「金堂
」那兒的精湛。一般「講堂」用途不在敬奉,而是講經述理,此殿更別出心裁,
將典籍上複雜抽象的曼陀羅,由壇城圖繪立體塑形,成了一尊尊矗立雕像。它們
五尊一組,中央以「大日如來」領首「五智如來」,右方是「金剛波羅蜜多菩薩
」為主的「五大菩薩」,左側則為「不動明王」作核心的「五大明王」。這三組
和兩端加添的「梵天」、「帝釋天」與其餘四天王構成了壯觀之景,讓人定步嘆
然。
我端視莊嚴如來法相,同時也細觀慈悲菩薩結印、敬望怒顏明王威儀。儘管
對密教佛理知瞭尚淺,卻在這樣的空間裡剎那跨過色相之界、欲念之籬,彷似感
悟了什麼。
那是種內心的清淨與空明吧。深夜幽暗、廣殿微瑩、擾攘人跡也消漫於遠處
花林,只有我,孤身卻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