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田莊司在<星籠之海>寫道:
瀨戶內海是世界少見的海域。
這個像四方形泳池的內海,因為被大型的陸地圍繞,
所以它的波浪平靜,水面一直也相當穩定。
過去日本人從江戶下東海道或是前往九州,多會利用水路,
因此瀨戶內海自古便是日本東西的交通大道。
在看完島田星籠之海這本小說後,讓我想要親自來體驗瀨戶內海的魅力。
於是便展開為期一周的2016瀨戶內國際藝術季之旅。
只是萬萬沒想到家母聽了我的想法後也想要跟著我到日本走走。
這躺旅行意外地成為家族旅行。
抵達高松的隔天一早,我們來到高松港準備搭最早的船前往豐島。
這時天剛亮,非常晴朗。
早安,高松港。
高松港是前往各島的玄關入口,為藝術祭的總站。
第一次來到高松港便愛上了它美麗的港口風景。
高松港碼頭天氣晴。
上船後,我從甲板上看著有許多小島點綴其中的瀨戶內海。
想著:哇~這就是瀨戶內海呀! 真美~
瀨戶內海。
欣賞著瀨戶內海的時間總是過的飛快。
不知不覺船便抵達豐島的家浦港。
我們在港口租了電動腳踏車展開了第一天的豐島之旅。
這個時候的豐島涼爽怡人。
我們慢墁地邊騎車邊欣賞風景。
半小時後來到了第一站,豐島美術館。
豐島美術館到了。
豐島美術館正被秋天的氣息給包圍著。
處處可見秋天的顏色。
秋色。
豐島美術館是個熱門的景點。
好在我提前作了預約。
所以可以不用等待很順利地進入美術館。
整個美術館只有一個作品:《母型》
裡面全天都會有「泉水」誕生,光線、微風、鳥鳴從天井流入室內。
雖然外面是大太陽,但裡面卻很涼爽。
盤坐在地上的我內心非常地平靜。
我喜歡豐島美術館。
豐島美術館。
看完豐島美術館後,我感到非常地滿足。
不過時間還早,於是騎回到港口參觀豐島橫尾館。
這次出國前我買了「作品欣賞護照」。
它是非常有用的票券,可以在會期中欣賞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6的作品。
到了作品之後,我只需要打開護照,讓工作人員蓋章。就可以開始欣賞了。
一切都是這麼的簡單。
豐島橫尾館是改建古民房,由「主建築」、「倉庫」、「儲物間」構成。
石庭、水池、圓筒狀塔充滿著驚喜。
主建築的地板是透明的且建築在水池上面。
參觀者可以看到鯉魚在腳下游來游去。
我特別喜歡圓筒狀塔裡面的作品。
塔裡空間狹小,牆上貼滿世界各地的瀑布照片。
鏡面地板打造出像是無限延伸的隧道給人無限的空間感。
整個建築物的主色是紅色,用來象徵血液的顏色。
從紅色的玻璃看過去的景色是藝術家所想要呈現的生與死境界。
豐島橫尾館。
我接下來參觀豐島橫尾館不遠處的針工廠。
針工廠是一座舊編針製造工廠。
藝術家將廢棄的漁船木造船體倒放進工廠內,
去掉了牆壁和屋頂,只留下骨架。
整個作品就由針那樣的線條充滿其中。
針工廠
看完針工廠後,我們回到港口休息。
和一隻很可愛的狗狗「佩可」玩耍了一陣子。
下午我前往甲生地區。
一路上風景依舊迷人。
午安,豐島。
我的豐島行最後一個作品是遙遠的記憶。
這棟造型奇特的建築是從廢棄小學改造而來。
藝術家大量使用舊窗框、木門,建構出時空隧道樣子的場景。
所有的材料都是從島上居民家中取得。
因此這個作品本身就是島上居民們遙遠的記憶。
遙遠的記憶。
藝術季不光只有作品而已。
還有許多熱心的志工在各個作品旁提供服務。
在遙遠的記憶那,我跟志工聊天發現他聽得懂中文。
原來是香港來的志工。
他推薦我去看附近的另一個作品Big Bambú。
Big Bambú是一個巨大裝置藝術。
藝術家親手以尼龍繩綁起數千株竹子,
在豐島甲生的廣大竹林中形成巨大船形。
Big Bambú
正當我忘我地拍照時,相機的沒電警示突然亮起。
看來我該換電池了。
囧的是我那時才發現電池忘了帶,放在飯店裡。
讓我體會什麼是彈盡糧絕。
不過我渡過了夢幻般的一天。
看了所有想看的作品,也認識了很多志工。
瀨戶內海藝術季豐島的第一天給了我滿滿的回憶與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