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井,謝謝你一直以來的努力,虧你讓雜誌賺了錢,其他的作品才能冒點風險,在關鍵
點有了得勝的機會。」
「我只是做了對得起這份薪水的事而已。」
這集裡最重要的台詞,或者是這集最重要的精神,濃縮在這兩句話之中。而安田顯的演技
,也讓人對安井升的心境轉折感同身受。
漫畫產業雖然是漫畫家與編輯共同努力,實踐夢想的場域,但同時也是一種商業行為,無
法帶來獲利的漫畫作品就會被捨棄。
然而許多初試啼聲或實驗性質強烈的作品,或許不能在一開始做獲得成功,甚至需要磨好
一陣子才能慢慢獲得讀者的認同,這時,對於漫畫家而言支撐他走下去的力量或許來自編
輯或讀者回饋,但對於出版社而言,沒有賣座的作品帶來的獲利,要去支持不賺錢的作品
是很困難的,站在培育人才的角度,有能力創造賣錢作品的人才是重要的,不論是編輯或
作家。
在這個產業,安井的存在,彷彿是必要之惡,故事說到這裡,的確很難去指責安井,甚至
會對他的想法作法有所共鳴,若沒有他,或許風格強烈的中田伯就無法出道,蒲公英鐵道
也沒有機會連載。
安井用他的方式守護他的愛,卻也犧牲許多人的熱情與夢想,善與惡難以用二元劃分,這
才是真實的人生吧!
我很喜歡、景仰的一位新聞工作者,房慧真,她當年在壹週刊寫人物專訪的專欄,每篇專
訪都擲地有聲的。面對外界質疑壹週刊靠腥羶色衝高銷售率,消費名人的八卦緋聞,她曾
這樣說:
「我所做的導演、作家、科學家的「人物專訪」,常被其他同事戲稱為《壹週刊》難得的
一塊「淨土」。然而,哪裡有「出淤泥而不染」這回事?這朵淤泥中的蓮花,如果移植到
別的清新正派媒體,肯定無法生存。一個月做一篇人物專訪,一個人物約訪三、四次甚至
五、六次,採訪本人還不夠,還要約訪他的朋友,甚至敵人。在本地訪還不夠,如果這個
人在國外生活,那麼便特地出國,只為徹底感受在地的風土。
這些時間、人力和金錢,哪裡來的?我必須很抱歉的說,是靠那些羶腥色題目所衝的銷售
量,所拉的廣告而來。是因為窺探八卦的人性與商業機制,成就了雕刻時光而來的立體人
物報導。
善與惡,美與醜,髒與淨,就像這個複雜的世界一樣,從來是並存的。」
這些被大眾嗤之以鼻的人,就如同安井一樣,他們是影子,不一定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
但有光的地方就有他們的存在,並忠實地扮演好他們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