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syche (時間ä¸å˜åœ¨)
2017-03-04 10:29:24最後一集難以共鳴.
唯一的心得: 當一個任性的女人很好.
女兒還是不敢跑掉, 最多只敢買一個杯子跟不喝果菜汁了(真是好大的打擊~).
老公還是愛她愛得要死, 想離婚就把全部的財產給她, 但又說還是很想跟她在一起.
(史上最強大工具人)
好友說斷交, 但其實愛過去找她就可以去(好可怕的斷交~), 而且反正都會得到接待.
甚麼都沒有失去. (她只是在確定會得到更多後, 調整選擇吧了.
覺得噁心, 一切的既得利益者.
只能說, 寫這種劇本, 跟母親的關係大概已經得到和解了吧?
我完全沒有辦法共鳴這一集, 只會覺得噁心硬凹.
太難以接受這種任性了一輩子的好結局, 不是很高興.
用死亡威脅女兒的獨立, 好似女兒要有自我就是在謀殺母親. (這很傳神
然後女兒就穿著她的喪服(黑衣服), 乖乖留下來.
乖乖穿上媽媽的花裙與紅外套, 繼續當媽媽的代替品.
她的覺醒就是到媽媽去過的店家, 買一個不同款式的杯子.
然後說: 我會繼續跟妳住在一起, 可是我要用我的杯子, 不喝蔬菜汁.
我不喜歡妳挑的衣服, 我沒有超級完美, 我有圓形禿.
然後妳為這點是情發作的時候, 我就跟妳一起發神經,
在哪邊吵鬧拉扯甩巴掌, 耗盡力氣.
然後還會有穩定的情緒心力可以上班?
這女兒真是太強大了!
然後回學校復職, 都不用事先申請告知跑公文流程?
說想要回來, 不告知就直接回來喔??? (這跟媽媽的任性有得比. 學校都沒有制度的?
學生要退學前跟同班同學說: 我討厭你們全部.
其他學生紛紛說: 我也討厭妳.
她在那邊說: 我倒喜歡妳們全部.
真是大愛的精神阿!
這種無禮老作對不體貼找碴的小孩居然喜歡的下去.
也是啦~ 跟媽媽比起來, 她們好像也沒有那麼嚴重.
難怪小孩被寵壞, 完全機歪.
後面居然有個小孩附和說: 我也是.
超級硬凹的.
要嘛就是劇情凹太硬, 要嘛就飾演有一個小孩附和那個老師.
但那個附和, 是真的有小孩想幫老師說話? 還是故意當個學舌人, 在反諷那個老師?
畢竟在全劇中, 小孩跟老師的感情鋪陳薄弱.
甚麼透過作鬼屋建立革命情感, 然後學生送別她離校那些, 都覺得沒有成功傳達情感.
真的有革命情感, 那老師無預告地提前回來, 學生的會驚奇, 會熱情反應吧? 沒有阿.
一在台上就被小孩鬧說: 你把你那個恐怖媽媽搞定囉?
另一個小孩說: 她媽嗎很溫柔阿, 說要保護她.
在發生這麼瞎的事情後回來第一天, 學生還在那邊講這些五四三,
美月倒是採取迴避姿態, 用要上課呼嚨過去.
說美月跟媽媽很勇敢地(?)衝突與吵了一架?
我倒覺得, 那只是讓母親覺得更加深與女兒的連結吧了!
有那種: 我鬧自殺, 我女兒就不會走.
她不喝我的果菜汁, 要用自己的杯子, 我就衝突發神經, 我女兒也不會走.
(我鬧離婚, 我會拿到全部財產, 我老公還是說他想要我.)
我覺得美月媽媽確實身體力行, 讓三歲的女兒顯子從經驗中學到:
原來即使我不好, 我媽媽還是會無條件地接納我與愛我的! 我有安全感了~!
然後鬧過之後, 媽媽說: 其實我也不喜歡果菜汁.
呃...所以是怎樣?
女兒不往妳這邊靠攏, 妳就往女兒那邊靠攏?
如果不能"我女兒跟我是一樣的", 那妳就是硬要 "我跟我女兒是一樣的".
反正, 只要能形影不離就可以了?
顯子的自我在哪裡? 沒有.
放棄做人偶, 看似好像是進步, 因為她放掉那個象徵著透過人偶來滿足自我的狀態.
但後面的劇情發展, 卻讓我實在無法這麼覺得.
與其說她"放棄人偶"是"成長"了, 不如說:
因為女兒在她超級任性的時候也不會拋棄她, 所以她有了更多安全感.
因為老公在"順著她的意"任她離婚時還是給她一切, 而且還說"我一直很需要妳",
所以她有了美月媽媽後, 覺得現在也可以去投靠老公爸爸了.
如果她真的成長, 她不是非常擅長作人偶嗎? 至少戲裡是這樣演的吧?
那她原來也不能靠這個留在日本謀生嗎?
她有一整個屋子, 無法開個初級班, 教個給門外漢或小朋友的遊戲人偶課程?
劇名好似在認同女兒的處境, 但情節發展還是要走"神聖女兒(女扮母職)"模式.
這個女兒要能夠吃下母親一切幼兒化情緒,
要能夠應付母親為一點小事的情緒化反應,
還要可以維持去工作, 即使那工作能力....? 到底有沒被學生當一回事?
如果沒有神聖女兒的功力, 是否就要只能去憂鬱症?
我還是比較喜歡美月班裡那個小孩: 母親的期望, 我向來都是辜負.
就像我之前就認為的, 我覺得美月阿...比那個小孩還不如.
很多時候, 其實是那個小孩在照顧美月的感受, 淡淡地勸美月.
回頭說那個既得利益者媽媽, 說是要跟爸爸愛相隨.
真的會像她在機場講的那樣: 過去做打掃或煮飯都行嗎?
我覺得她大概在那邊只會繼續崩潰跟情緒化, 然後老公爸爸就要安撫她.
是說, 一個首次到外地上班的人, 能夠外面公司忙完, 還要回家安撫老婆的幼稚?
如果她老婆是去他所在的公司上班, 在他的公司鬧事, 不會牽連他這個老公兼仲介困擾?
童話般的故事結局, 好像現實就可以在童話中解決.
至於美月的男朋友.............
他總算靠他跟他媽媽關係的不堪面, 贏得美月的同情(?)牽手.
有種美月多收編了一個她可以照顧的對象:
以前只有媽媽需要我, 所以我有媽媽這個女兒.
因為理論上我是老師, 所以喜歡每個任性沒禮貌的學生.
現在這個掛牌男友也有脆弱的事情了, 所以也有我可以守護他的地方了.
美月的"拯救者"模式還是很強大.
那男朋友跟他媽媽的狀況, 反而跟美月相反:
他們現在彼此對對方都有比較互相尊重的關心, 也能自立,
所以其實不用在停在這種, 互相在意, 卻又覺得對方沒那麼想要自己, 而退卻生疏著.
未來能偶爾約好拜訪一下, 這反而比較是健康的作法吧?
至於那個癡情又敢拋棄財產的爸爸.......................?
感覺可以出個前傳: 工具人指南.
顯子媽媽也可以出一個指南: 如何任性一輩子, 又得到一切.
實在無法欣賞完結篇:
如果, 像美月這樣, 認真去把自己的心力拿來跟一個神經病吵架, 才是愛?
那麼, 我不愛.
愛是連結, 那我不想這麼費力地跟神經病連結.
我傾向美月的學生那個路線的.
不管是工具人指南, 或者既得利益者指南, 都可以出一本, 但我不想看.
我比較想看那個學生的少女成長奮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