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版:
http://blog.xuite.net/godpig100/twblog/126361396
本劇開始是以國產汽車工業復興與普及,來帶動日本產業,風越明確地說:「我是為了建
設國家才進通產省的」,而進公家機關就是為追求找回屬於日本人的驕傲,並因擇善固執
,得罪許多同僚、長官,但也一步步完成其夢想,我知道許多影評一定著眼於身為公務員
的風骨大作文章,但我必須誠實地說,要求每個公務員如同風越與其同事般賣命完全是不
可能,甚至是一種苛刻。風越的確令人敬佩,但我更深刻地認為此劇表達出的意涵,更在
於官僚體系的良性競爭,是路線之爭,無論是民族工業與MIJ的堅持與考驗,自由貿易與
保護主義的交相運用,才創造出擁有國際競爭力的日本企業,而競爭本身就是血淚交織,
諸如電視、電冰箱、電視機的三大件必備家電在日本經濟發展的地位,如同「三町目」電
影般勾起人們回憶,發展進程類似的台灣也能頗有所感,更如成衣等夕陽產業、礦業的災
變,沖繩歸還的條件交換,以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兩難,都再再考驗公務員考量的全
面性與權衡取捨的敏銳。而位居高位的日本總理,深知當家之苦,雖有運用帝王學之嫌,
但仍是為公,又何必強求過多。不過我最感動的一幕是雅人為了與IBM談判順利,在無翻
譯的情況下決不放棄,邊翻字典邊筆談溝通談判,還是有武士的感覺,要有不成功,便成
仁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