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雷 ====
堤 幸彥與三谷幸喜多少被我歸類於風格類似的創作者
也就是表面上製作的是刑偵劇,但骨子裡是喜劇,
而且單單純純就是喜劇,不是古希臘喜劇中喜劇其實是高段的悲劇。
並沒有那麼高深的藝術層次,純粹就是賣弄搞笑。
本文中,小妹試圖用戲劇的二重結構,
說明此般已經類型化的喜劇元素為何仍受許多人歡迎。
上段說道「並沒有那麼高深的藝術層次,純粹就是賣弄搞笑。」
但這也並非貶語。這三部戲劇的欣賞重點,當然不是刑偵或解謎,
而都是劇中的喜劇元素。藉由類型化的各式元素,混合後隨劇情需要搭配組合,
即使三齣戲都是長壽劇且類型化的搞笑段子,但(至少本人)就是很買單,
從微微一笑到哈哈大笑的程度。
那麼,接下來稍微解說戲劇的表現方式吧。
如前所說,這幾套戲劇欣賞重點在喜劇元素:刑偵劇只是外包裝,
在此進一步澄清,雖說單純玩弄技術的作品,在藝術層次上是較低的;
但此處以圈套為例,劇情設定上就是很單純的引人發笑;
至於社會背景以及社會批判,通常只是點到為至。
所以吾人才會稱之為「單純的」喜劇。
接著藉由「圈套」進一步解說其技法:
搞笑元素類型化的結果,觀眾其實對「結果呢?」是有期待性的,
但大部分觀眾為何並不對十猜九中的劇情展開不感到疲乏呢。
以下,我的看法是:「圈套」的喜劇表現其實包含二重結構:
一、打破第四面牆:
電視劇中當然不必像舞台劇一般公然宣示打破第四面牆;
電視劇的表現方式,只要在重複的類型化中讓觀眾知道
「這是設計好的橋段」即可。在此繼續舉出「警部補 矢部謙三」做說明。
該劇中姜暢雄飾演的東大畢業幕僚滿惹矢部警部補討厭的,
因此姜暢雄在發表他的「日本社會菁英金字塔理論」時總會被矢部
借刀殺人,藉由揍矢部的跟班秋葉,再讓秋葉(故意?過失?)打到姜暢雄
,藉此一出怨氣。
既然類型化喜劇元素易於疲乏,
但為何這橋段至少讓小妹我嘴角微微上揚呢?
小妹本人的戲劇理論是;正是這種類型化元素已經疲乏,
是故至少身為觀眾的小妹已經出戲,欣賞重點轉移到後設的表現方式,
也就是說「我本來就是演的那麼刻意讓你們知道是演的,
但你們雖知我是故意玩弄哽,
可是我玩得好,所以依然會為我玩弄哽買單。」
而第一層結構的樂趣即在於:讓我欣賞你玩弄技巧的你的自信吧。
二、同例的第二層結構:
同樣舉上述例子說明,矢部警部補總是藉三代目跟班秋葉之手
揍姜暢雄的鼻子來出氣;乍看之下橋段設計當然是很故意,
但是觀察整套喜劇的脈絡,矢部因為總是揍、踢飛跟班,
因此在戲劇全體的脈絡下,矢部警部補藉毆打跟班秋葉故意造成姜暢雄的
collateral damage ,雖然清楚知道是刻意演給觀眾看,
但矢部與跟班的關係卻又貫串全劇,因此當視點放在整體脈絡時,
似乎又覺得此搬橋段設計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