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很喜歡看「福爾摩斯」、「亞森羅蘋」偵探懸疑類型的小說一直到我
長大也接觸了許多如「驚聲尖叫」、「隔離島」、「控制」...等很多、很多的懸疑劇。我對
懸疑劇都抱持著不過度猜測隨著劇情節奏、起伏去享受、看這部戲一直看到最後知道結局、
答案我整個人會有種說不出來的舒暢感。
只是當我看完這一部「心愛的謊言溫柔的黑暗」第一集劇情後腦中突然浮現出一種似有似無
的相似劇情,後來我仔細想想原來在「金田一少年事件簿」裡我至少看過了兩次因一次同學
會而引發一連串的事件與殺機,只是我比較意外的是在ptt這平台上居然有許多人在看完第一
集後就猜到同學會上的「雨宮」是別人假扮的難道在站上的許多人過去就深深的被我們台灣
重口味的八點檔影響的甚多麼?
在我看完整部戲後我覺得許多人要在這社會上生存往往都會因為許多不同的目的而為自己戴
上了面具,有時我們為了維持這個面具的形象難免會為自己編織了一些謊言或是為這個面具
上了一層設定,有時不得以也要為了你所說過的謊言不斷的在去修飾、圓謊我們自己也常把
這樣的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然而人不管為自己上了多少設定到最後還是要去面對最原本的自
己,為自己所做過的行為負責,就像劇情裡的「玲子」我相信他在發生過沖天炮事件後她雖
然曾經不斷嘗試說服自己忘掉那件事但我在想她可能是那件事件中最自責、最自責的其中一
個畢竟她往後也是從事了律師這個工作她是怎麼能原諒這樣的自己。
而「中野幸」雖然他換了個「雨宮」的身分但他也一直在為他以前所做的行為承擔後果你要
說「中野幸」是好人還是壞人我會說他有好人的一面但他也有邪惡的一面沒有一個人是完美
無缺的,我在他利用了人性的時候看到他的邪惡的一面但我又在他用心對待「雨宮」他媽媽
時看到了他的善良的一面善與惡哪有絕對的事呢?
最後我不得不說這齣劇的每一個人物選角我都覺得蠻適合每個角色的,尤其是「小望緒」國
中時的清純感直接帶入給「波瑠」演出整個過程也完全沒有給我一絲絲違和感,在整齣戲裡
我特別喜歡「雨宮」林遣都一下善良的人格的演出一下黑化的人格的演出彷彿一個人在演戲
卻出現了三個人格整個人帥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