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算趕在大結局以前
把第十集心得趕出來啦!!!
如果說第七至九話收回的是劇情上的伏筆
第十話收回的便是隱喻上的伏筆
許多前幾集出現的意象和物件
例如找錯遊戲、垃圾、婚戒等等又再度出現
透過劇情做出了新的解讀或者更清楚的詮釋
而隨著整部劇的主旨在美鳥出場後越來越清晰
這些物件在故事裡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明顯
這次的文章除了梳理本集對這些意象做出的解讀
也會試圖結合本劇的核心概念
稍微討論一下他們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I. 「找錯遊戲」的再詮釋
首先先再次整理一下本劇的核心主軸:
「至愛之花」以「男女之間存在純友誼嗎」為引子
並圍繞「人際關係相處」的議題展開劇情
從而深入探討「個體」與「群體」、
「少數派」與「多數派」之間的種種衝突
而本劇便是透過許多角色在價值觀上的差異
或被邊緣化的經歷,將上述的衝突具象化
帶領觀眾省思「我們該如何和價值觀不同的人們同生共處?」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價值觀不同的人們
應當彼此尊重、互相襯托,才能構成群體的和諧
就像楓說的,「只使用喜歡的花,並無法做成美麗的花束喔」
正因為有那些「不那麼喜歡的花」
正因為有那麼多不一樣的聲音存在
我們手上的花束,以及所身處的世界
才會呈現出獨一無二的美麗
然而,現實往往與理想背道而馳
各人所抱持的價值觀,也可能在特定的情況下
為他們帶來痛苦— 尤其是當價值觀與惡意混為一談的時候。
而本集,正是透過兩條劇情支線
探討價值觀衝突的「受害者」們
內心時常出現的上述矛盾:
一是鋪陳許久的希子校園霸凌線
二是紅葉的插畫慘遭酸民抨擊的小插曲
這兩位角色的共通點在於,他們在遭受欺凌後
都因為下意識想去承接反方的價值觀
反而讓自己陷入更痛苦的情緒漩渦中
希子雖然對同學們的竊竊私語感到反感
卻又因為明白霸凌的動機是「融入群體」
而忍不住同理對方,甚至同情對方
性格相對鑽牛角尖的紅葉甚至將負面評論
視為「價值觀不同的真心話」並試圖全盤接收
卻又過不了負面情緒的關卡
反而遷怒前來安慰的佑久江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雖然「同理」
能夠促進人際關係的溝通與互動
然而,一旦將「惡意」誤認為「價值觀」
這份同理的善意便會化為無形的壓力
轉而反噬試圖同理的人
除了這些欺凌的受害者
本集腳本也試圖解讀加害者的心理
有趣的是,這些解讀都不約而同地
回收了第七話出現的「找錯遊戲」隱喻
在和穗積的對話裡,希子把霸凌她的同學比擬為
「發現找錯遊戲答案後,就忍不住點出錯誤之處」的玩家
而本集的開頭,夜夜的理髮廳也真的出現了一本
答案全都被圈起來的「大家來找碴」繪本
夜夜的同事更笑稱,這和圖書館的「威利在哪裡」一樣
都是因為特定讀者的「自我表現慾過剩」
毀了其他讀者參與遊戲的樂趣
透過「找錯遊戲」的意象,腳本為欺凌者的心態做出了幽默的評判:
也許這些批評與抨擊,只不過是對方自視甚高
才以揪出他人與自己的差異為樂
而這並不純粹是某種價值觀的展現
只不過反映了欺凌者的「自我表現慾過剩」罷了
也許,正如同佑久江開導兩人時所說的
在上述的情況下,「只要在乎自己的感受就好」
畢竟,「同理」僅適用於價值觀差異的應對
而在對方抱持惡意的前提下,一切同情都只是枉然
唯有守護好自己的立場與情緒,才能保全自我
不因他人的議論成為迷途的羔羊
*
另一方面,從本集將「找錯遊戲」
連結至「價值觀衝突」的腳本設計
我們也終於能夠稍微理解
這個意象在故事裡的功用
在第七話的解析裡,我曾經提及「找錯遊戲」
本身就預設一切都能透過簡單兩張圖片
被區分爲絕對的是非對錯,而這點
其實和「價值觀衝突」的成因有異曲同工之妙:
人們總是習於以自己的價值觀
作為「正解」去審視他人的言行舉止
並下意識地把與自己相反或對立
的價值觀視為單純的「錯誤」
然而,腳本卻設計了許多
遊戲中可能發生的特殊情況
來打破上述的遊戲規則
以及「正解」與「錯誤」的評斷標準:
第七話中那本忘了標記對錯的「大家來找碴」
暗示著所謂「價值觀」並不存在絕對的正確
正如同佑久江所說:「人各有不同」
差異本身並沒有對錯,而人心也不是遊戲
無法以對錯的標準評論或批判
而本集出現的那本「大家來找碴」
則因為缺了一頁,導致玩家根本無從判斷對錯
正如同希子與紅葉,當「價值觀」被抽換成了「惡意」
無從比對與同理的情況,便會讓人們迷失其中卻不自知
簡單來說,「找錯遊戲」在「至愛之花」劇中
其實指涉的是人們面對價值觀差異時
下意識以是非對錯判定他人價值觀的迷思
而劇中則透過那一本本毀壞狀況不一的遊戲繪本
間接打破了上述迷思,將價值觀從僵化的標準中解放出來
告訴觀眾:「人各有不同,與其以對錯的標準審視他人
不如予以尊重,以開放的心思接受不同的價值觀吧」
II. 「垃圾」與「垃圾袋」的再詮釋
在上一集的解析文裡
我提過「歸屬」的意象在劇中比比皆是
而在看完第十話以後,我更加確信
在本劇後段地位舉足輕重的垃圾袋,也是其中之一
但在討論垃圾袋之前
我想先談談「垃圾」的概念
在本集內容中,夜夜和椿為了安慰
插畫被批評為「垃圾」的紅葉
舉了「婚戒」和「會員卡」作為例子
表示「垃圾」的標準因人而異
某人棄之如敝屣的事物,在他人眼中
卻可能擁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本來,這只是又一個闡述「人各有不同」的橋段
但在回顧完前幾集的內容後,我突然發現
其實四人組在劇中,也經常收留那些被人扔棄的「垃圾」:
佑久江曾經收留過垃圾袋的袋子
甚至不惜把它作為垃圾袋使用
椿則一而再地收留老家即將凋零的花束
和紅葉逛超市時,也曾買走身首異處的
馬鈴薯沙拉以及跌落走道的派之實
紅葉仰賴著便利商店的即期品果腹
而夜夜則無視同事的建議
用膠帶把殘破不堪的繪本修理好後
又繼續把「找錯遊戲」留在店內
明明是被世人視為「多餘」的垃圾
卻又在這四個「多出來的人」手中
得到了重新發揮作用的契機
就像一只簡單的垃圾袋
讓所有乏人問津的垃圾
都擁有了被收留的歸屬
就像是椿宅
讓四人組和美鳥
都擁有了想回去的地方
而有了上述的前提
我們就能更加明白
為什麼第九話會安排「垃圾袋」
作為壓垮美鳥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也許「垃圾袋」和「椿宅」一樣
在故事裡都象徵著一份難得的歸屬感
於是當美鳥發現,自己對垃圾袋的位置一無所知
才會有種被心之所向的歸屬,排除在外的哀愁
而當椿拉開抽屜,告訴美鳥放置垃圾袋的位置
便是間接安慰美鳥,這份歸屬感
永遠都不會從她手中消失
因為椿宅,還有四人
永遠都是屬於她的歸屬
*
本來我一直以為「垃圾袋」
是從本劇第六話才開始出現的意象
但前陣子讀完官方發行的劇本書後
我才發現原來前五集也充斥著「丟垃圾」、
「鋪垃圾袋」和「找垃圾袋」的日常特寫
這才開始讓我重新思索「垃圾袋」在故事所扮演的角色
或許,腳本企圖透過垃圾袋的隱喻所預示的
正是一份人們對於歸屬的渴望與追尋
而生方之所以選擇收留「垃圾」的「垃圾袋」作為主要意象
則是想要告訴觀眾,即使是多餘的垃圾,也能夠找到自己的歸屬
所以,即使你是那個「多出來的人」
也不要為此難過,因為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
一定會有願意收留你、屬於你的那份歸屬
一定會有願意同理你、願意聽你說話的另一個人
一定會有一個,專屬於你的「座位」
一定會有一個,隨時歡迎你回去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