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校園農夫記事>導演鄭文堂

作者: KIRINBEER20 (啤酒)   2009-10-18 20:11:36
問: 請問當初Sony為什麼會邀請鄭導參與校園環保聯盟的紀錄?是基於什麼樣的機緣?
導演: 2006年是受Sony邀請擔任數位表達賽的評審,從那時開始與Sony及這活動結下不解之緣。
問: 請問在幾次參與數位表達賽評審的過程中,鄭導看到這些孩子的作品的時候,有什麼樣的感覺?
導演: 第一年比例上是二十分之一的作品會讓我驚艷,那時第一次看到小朋友作品就覺得這樣的活動力量還蠻大的,如果小朋友可透過影像的
學習然後紀錄並拍出他們心目中家鄉的人物,或是家鄉風景特殊的地方,並能夠把這樣的活動形成一種慢慢累積的狀態,應該可以影響很多人,
這是我第一年的想法。
到了第二年,我發現好作品的量更多,當然我心目中覺得的好作品比較嚴格,我會希望影像是可以準確表達出他想講的話,又能讓人很感動。
參與評審過程中,有幾副作品比我在大學上課教的學生拍的還要好,真的非常厲害。比如說像是第一年的作品“我的外籍媽媽”
http://csr.sony.com.tw/photoVideo/Video_main.asp?id=15 就很讓我感動,第二年也有幾部,講的是孩子一般的家庭生活”
http://csr.sony.com.tw/photoVideo/Video_main.asp?id=16 (例:炒菜)情景,那種拍攝的心意很單純,卻很有力量,
可能是因為跟我自己對電影的觀念有關,我覺得電影是很單純的東西,只是後來我們自我訓練的過程,把電影弄複雜了,
那個單純就如同早期我們發明電影的概念,就是以新奇、簡單的人物及故事的感動點讓人有興趣看下去,所以我是運用這樣的觀念去看,
發現這一兩年這樣看下來,有幾個小朋友真的很厲害。
問: 從一開始接觸Sony數位表達賽,到實際去拍攝Sony校園環保聯盟的整個專案過程,為什麼鄭導會接受Sony的邀約,
去偏鄉做這個紀錄的工作?
導演:連續幾年接觸小朋友的作品,就像我之前說的,如果這東西可以累積出來,會產生一股很大的力量。
那時候我就覺得如果有一天可以把這個計畫變成一個長時期的紀錄,那種好像在播種的感覺,我從第一年就覺得這樣好像在灑種,
但我不了解這個活動可以持續多久。
拍紀錄片人的壞習慣都會觀察,內心會打很多分數,常常會覺得 “這是真的嗎?”、“到底有沒有在做?”後來我確定了Sony是有在做,
並且?實在做,因為我看到了他們與幾個學校的互動,投注多少經費我是覺得還好,但是力量有看到,一個成果有看到,
所以我就在想說能否把這個成果拍下來變成紀錄片。
紀錄片能夠發揮的作用我還不敢說很多,但就覺得這值得被記錄,就跟拍紀錄片的人會選題材一樣,會看人物對這片土地有這麼熱愛嗎?
或是人物對這運動有喜歡到這樣的程度嗎? 所以我覺得我會從這種角度去拍及找題材,
Sony做了兩年我觀察的結果是我覺得這個活動及計劃是值得記錄的。
來源:http://campusfarmer.pixnet.net/blog/post/153035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