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陰的詞源
因為易經之中,以陽為九,陰為六,所以多有論者對金庸在射鵰英雄傳中敘述的天下至高
武學九陰真經,認為不符合易理,甚至葉洪生還認為該改名為六陰真經。
為此,金庸其實有透過一些朋友跟自己蒐書找出九陰的詞源,像山海經中就有提過九陰兩
字,然後葛玄在老子道德經序中也有:「精進研之,則聲參太極。高上遙唱,諸天歡樂,
則攜契玄人。靜思期真,則眾妙感會。內觀形影,則神炁長存。體洽道德,則萬神震伏。
禍滅九陰,福生十方,安國寧家,孰能知乎」這一段文章。
此外,九陰也存在陰間、幽杳之地等含義,唐朝的柳宗元在《天對》也寫了:「修龍口燎
,爰北其首。九陰極冥,厥朔以炳。」
我個人也查詢到一些道教文獻,其中也多有「九陰」的詞源。
唐朝時杜光庭編輯的《太上三洞傳授道德經紫虛籙拜表儀》也有一段:「臣以愚昧,玄理
難明,進正犯違,千愆萬罪,特乞赦宥,許以自新,眾官門人,咸賜福祐,善稱三界,福
滅九陰,道氣扶持,真靈接助,學道成就,克獲神仙,七祖生天,存亡蒙澤,若居世上,
福祿日增,為天人師,弘道利物。」
南北朝時代的《上清天關三圖經》也有一段:「玄陽天關搖光太明太上玉皇道君,混合萬
變,共為一神,願為我上招帝晨九真帝君,九陰混合,迴轉天門,解我七玄之祖,令得遨
遊玄雲,削我北陰死根,記我東華玉篇。」
同樣是南北朝時代的《上清太上九真中經絳生神丹訣》也提到:「帝君九陰經曰:故欲變
化分形,隱淪八方,匿軀藏景,入空造冥,來致萬物,招制邪魁者,當常齋,修帝君九陰
之精思也。」、「此帝君九陰隱書,九真之內事也。五神之階級,三元之塗路。中央黃老
君、南方紫精君、東方青童君、北方太上君、西方太素君,並迴九陰以散形,布五星以滅
景,混變萬物,觸事立成,長存久視,上為真人者也。若兆常能行之,則變化無方,身生
水火。於是帝君九陰之道畢。」
東晉的《太上九真明科》更多處敘述九陰,其中兩段詩句曰:「妙讚萬真曲,玉響何鈴鈴
。披拔九陰籍,度身反南庭。」、「誰能究此章,精誦素靈讚。以解九陰過,拔度七玄難
。」
從以上道教典籍來看,九陰的詞源其實非常廣泛,所以金庸自己也說採用九陰真經的名字
,其實不是採用易經為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