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comment 看板 #1KiTdH7- ]
作者: youtien (小叮噹X) 看板: comment
標題: [評論] 酸民造就了的蔡依林
時間: Sun Jan 11 10:02:55 2015
把蔡依林最新這幾支MV看了一遍,歌聽了兩遍,我確實聽出了一些東西,她裡面最
強悍的一個關鍵詞「認同」。
她十幾年前出道到現在,我們最清楚她是怎麼一路被笑罵過來的了,誰不知道她有
過的那些渾號?以前我們也一起跟著人奚落她。蔡依林以往之所以被人吐槽,不是因為
先天不足,而是因為後天失調--不是失調,是亂調,她被亂調,她自己也亂調。眾人
看到她和她公司死叫嚷、活標榜著「努力」,亟要讓大眾認同她,然而她們的表現卻不
過爾爾。這自然會讓人想酸,遇到護航粉絲就連粉絲一起酸。
我當年還沒有敏銳意識到的是,蔡依林正是在這些嘲笑之中,站穩了她一個「努力
爭取認同」的「地才」的地位與形象。她對嘲笑的回應是努力,繼續練功,過一兩年出
新片,大家看到,你練了這麼久,還是不過爾爾嘛,繼續吐嘈。蔡依林繼續練。
又幾年,出新片,大家看到,開始覺得,你的確是有努力了,問題在努力的方向上
,你拚命把自己做成一個俗豔的娛樂圈的使徒,去追那一堆虛名,音樂也止是近年來整
個主流國語歌壇那種製作路數,有什麼意思啊?管你怎麼變,是俗豔還是反俗豔,還不
是跳不出這名利場的手掌心?搖頭嘆氣,繼續吐嘈,繼續笑腦殘粉。然而蔡依林繼續練
,而我發現我媽那一輩人,也開始稱讚她跳舞厲害。這讓我意外,審美觀應該不一樣的
。我開始審慎改觀。
現在她這一張《呸》出來,主打性別議題,紅到西方去了,我們看到MV被美國雜
誌評第一,我們看到YouTube上英文評論說現在韓國、美國那些流行歌手都很膚淺只會
愛來愛去幹來幹去(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實在是普世的道理)。難不成,蔡依林和她的
公司,終於找到了一個真的可以走出去、上層樓的努力方向?看這反應,這一把他們是
「中」了。於是我存著兩個問題開始看她的MV:一、她是不是真的在音樂上把這個主
題的精神、情感、故事演繹好了?二、如果不是蔡依林,換別人來唱這些歌,說服力與
感染力會較高還是較低?
然後我聽出來了。單從旋律、節奏和音色聽來,蔡依林仍然沒有超越她的天賦;幾
首歌的編曲,豐富程度與表現力度仍不及西洋及日韓的同行;在華語獨有的詞曲咬合問
題上,這張在歷來的國語歌中表現也只算一般。但我很確定,再沒有別人比蔡依林適合
唱這些歌了,她是真的把LGBT非主流性別認同族群,那種欲求平常對待、尊重、認同而
不得的不甘、怨恨與希望,合為一體地演了出來。那種複雜糾結的精氣神,決不是輕易
能練出來的。
為什麼她能達到這境界?答案再簡單不過了:因為她就是這樣的人!她被我們吐嘈
了十五年,十五年!誰會比她更堵爛,誰會比她更幹?而她把這爆滿的負能量,導引去
為那同被咒詛的同志族群發聲;便如〈國際歌〉:「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法文原
詞 les damnés de la terre,英文 damned of the Earth,直譯「被釘在地上的」,
「damned」是個被咒詛、被注定翻不了身的宗教性和神話性的概念,中國因為文化差異
,所以中共後來把它改譯成陜西話常說的「受苦」。蔡依林這十幾年來,是把「受苦」
和「damned」兩個概念都練到她的一身一名上去了,而且她仍然死撐活撐撐著一個「流
行天后」的概念。沒有別人比她更能承載damned of the Earth的怨望了。有人將她與
Lady Gaga相比,但我們不用看音樂,從經歷上就可以判讀,Lady Gaga是自己去沾這些
聳動議題,消費它,抽它的水。Lady Gaga有精湛的文學傳播學造詣,論機心、論技巧
、論身邊的團隊,都不是蔡依林和此間同人能比的,但在這個領域上,她就欠了一個最
重要的「感同身受」的說服力。這便可以解釋外國網友所給予的肯定。我們在感官表現
上不如人,對外國人來說又有語言障礙,居然會有不少人認為她勝過當今國際一線歌星
了,這應該不只是因為Jolin做了他們想看到有人做的東西。人家也是要從你那裡感到
誠意和真實感,才會在共鳴以後不覺得是被操弄。
YouTube上仍然有我們同胞吐嘈她,這回支持者的回應有了一句:「沒有酸民,也
不會有今天的蔡依林。」是的,蔡依林被我們一路酸到現在修成正果,這對廣大的、身
處在人世滿滿的惡意中、欲求溫暖認同而不得的同胞們來說,可以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這裡面有一個大市場,而這也是人世間一個真實的大問題,於是蔡依林這次站對位置,
穩穩命中了。她這次的說唱有很多處還是不悅耳,但這不悅耳之中溢著我們當代的各種
歇斯底里,她確確傳達到了我們或不忍直面的躁鬱。這是我以我直觀的聽覺聽到的。
詞人陣容:李格弟、林夕、陳綺貞,向來都是擅寫邊緣與認同問題的主;嚴云農的
風格也是以表現認同追求而見長;〈第三人稱〉的王永良我以前不認識,這詞走反覆折
騰自己、求一個知解以崖岸自高、又崩潰下來的套數,摺得比較多,不好打開,也和一
向外放的蔡依林與主流大製作的方式起到了相反相成的互補效用,值得記住。其他幾位
,黃偉文、葛大為、施人誠也都是慣寫都市文明病的,梁錦興我較不熟,〈唇語〉我但
覺在嘲弄外似可再添一點反身性,但還須多聽幾遍才好定論。
你再去查一下這些人的學歷履歷,讀過的書寫過的東西,你會發現我們華語詞壇的
文化底蘊還真不差,很多時候只是欠一個能夠落到實處的用場。蔡依林與華納國際,這
回便作出了這樣一個道場。是時候把我們十五年來的印象改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