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https://www.ptt.cc/bbs/KanColle/M.1437474884.A.1BF.html
![]()
![]()
如圖:
![]()
15m二重測距儀,又稱為39式倒分像立体視式十五米二重測距儀
是二戰日本最先進的光學測距儀,不過也有一說技術來源是德國Carl Zeiss AG
也就是德國Bismarck的10.5m光學測距儀的公司
內部構造:
![]()
在火控雷達出現之前,光學測距儀是指揮艦載火炮最主要的觀測與校正裝置
如上圖的內部構造所示,光學測距儀內有許多不同的各式稜鏡或反射鏡
分別由兩端的觀測口對敵艦取景,操縱者經過調整內部稜鏡與反射鏡的角度
讓兩個觀測口的取景重合,就能得出初階的三角數據
最後再加以運算,就能得到敵艦與自己的距離。
以下為合像式測距儀與三角計算法的原理
1.
![]()
將光學測距儀轉向對準敵艦或是攻擊目標
2.
![]()
此時由於兩邊的內設透鏡組都是預設位置,所以也會垂直於敵艦
左右兩側的透鏡透過特殊光學系統與反射鏡系統讓雙方觀察到的景象各半
由於尚未校正,故上下兩觀測口所取的景象會產生錯位
3.
![]()
保持其中一方為直角的前提下,調整另一方的方向與位置,直到影像正確疊合
4.
![]()
疊合完成之後,根據三角定理。
以測距儀的基線長為三角底邊,一方角度為90度角
得到a角的角度之後,就能夠與其他數值一起計算出敵我雙方的距離
與測距儀連動的刻度盤可以看出換算的數值距離
5.
![]()
a角越大測量能夠越精細,所以作為底邊的測距儀實際上越長越準
拿到距離數值後
將數值送往射擊指揮所,將自己航程儀計算的方位、速度與雷達測定的資訊
敵艦距離、敵艦航速、本艦航速與距離、發射藥類型、藥量、彈種、風速、濕度
等數種數據輸入九八式射撃盤與方位盤
得到計算後的迴旋角、俯仰角與修正數據之後
通知各砲塔調整炮身與砲塔,準備統一擊發
![]()
九八式射擊盤改一
不過一般以英美的船艦來說測距儀在主砲上的會比較長
如Iowa的主砲測距儀是14m,艦橋的只有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