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Yijhen0525: 有沒有其他護衛艦的資料?拿來比對應該可以對照 09/29 16:03
→ Yijhen0525: 尤其是1950~1960那一批 09/29 16:03
日本戰後第一個自製的是1954年的はるかぜ型護衛艦(くす跟あさかぜ型都是美國貨)
不過查不到建造費用
1958年的初代あきづき型護衛艦(包括秋月這名字就是二代了)
由日本自主設計然後讓美國出錢
當時日美簽訂的契約是2艘67億2,480万日圓,最後單艘約34億日圓,僅船體約26億日圓
1958年的企業物價指數是344.8,換算成1939年大約是11,054,524
低於陽炎級但是高於初春級
1964年的やまぐも型護衛艦(對潜護衛艦)
建造單價大約是38.7億
1964年指數是356.7,換算1939年數字是15,905,299,比大鯨便宜比伊8貴一點
推 WiLLSTW: 我印象中歐根也不便宜 造價跟KGV差不多了 09/29 18:07
以下皆為日幣
日本:
戰艦 - 大和 (1937):135,514,321
重巡 - 利根 (1934): 31,265,000
美國:
戰艦 - 愛荷華 (1940):200,000,000
戰艦 - 北卡羅萊 (1940):120,000,000
英國:
戰艦 - 英王喬治五世(1937): 59,145,072(CP值最高戰艦可不是浪得虛名)
戰艦 - 前衛 (1940): 92,800,000
德國:
戰艦 - 俾斯麥 (1935):157,440,000(單比數字,可以比大和貴,真不簡單)
重巡 - 歐根親王 (1936): 83,600,000(你可以再貴一點)
重巡 - 希佩爾上將級(1936): 68,640,000(就是歐根其他姊妹)
德國這麼貴的原因
普遍認為是本身造船技術就比不上英美,導致技術上彌補的經費花得太多
什麼都要重新弄,又沒有技術基礎導致價格太高
結果就是德國重巡造價甚至還比英國主力艦KGV還多
(當然KGV本身的原因也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