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https://www.ptt.cc/bbs/KanColle/M.1464633462.A.898.html
最近工作忙翻天+活動因素(E-7也是草草吃餅收場,明天要出差)
所以比較沒有空回來發文
這次活動我忙完會寫一篇
不過由於是空想作戰所以能寫的不多
這次先寫上次更新的登陸裝備
由於比較沒時間弄圖,請見諒
八九式中戰車(這遊戲也能講到戰車,真意外)
https://i.imgur.com/WBvzNWD.png
https://i.imgur.com/DeULSJZ.jpg
一、前言:https://i.imgur.com/gDTs4W1.jpg
一次大戰戰車問世之後,日本便察覺到戰車對戰場
的重要性。但是當時的日本認知以自身的汽車工業難以
自行研發戰車。於是從1917年先後引進了英國的 MK.IV
戰車與法國的 FT-17回國參考。
但是當時一戰後的經濟萎縮使得戰車的研製拖到了1925
年,陸軍經過兩派(戰車派與反戰車派)的激烈交鋒後
,由前者獲勝,並在同年開發出了「試製一號戰車」。
二、開發:https://i.imgur.com/DeULSJZ.jpg
經過試製一號戰車的成功,日本在研發國產戰車更
有自信。於是在陸軍因為需求上要求研製一輛重量10噸
的新輕型戰車,以完成當時的建軍思想「少數的重型戰
車+多數的輕型戰車」。而當時也給了戰車分類:
輕戰車:與法國雷諾戰車相似 - 10噸以內
重戰車:與英國中型戰車相似 - 20噸以內
陸軍本部第四研究所從1928年開始研發,在同年完成設
計圖,隔年4月第一輛「試製八九式輕戰車1號機」出廠
。經過測試之後讓陸軍十分滿意,便在同年制式化,命
名為八九式輕戰車。
初期的試作車重量不到10噸,被分類為輕戰車。但在實
用化前依照陸軍的要求與作戰經驗修改,增加到11.9噸
,全備更是接近13噸。故改名為八九式中戰車。前期裝
配水冷汽油引擎被稱為甲型,後期空冷柴油引擎為乙型
三、攻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E_Bl6VSyMg
http://i.imgur.com/CMnWXVD.jpg
其他國家的比較車輛我式以噸位、口徑等因素選較近者
九〇式五糎七戰車砲
八九式中戰車是配合步兵而開發的步兵戰車。主要
為協助步兵摧毀機關槍陣地等據點而研發,對戰車戰鬥
方面非他所擅長的項目,砲管也是榴彈砲的短炮身。
八九式有配置九二式徹甲榴彈,對裝甲目標僅能算是差
強人意。圖中法國的37mm SA M1918 L/21也是短管低初
速的火砲,可看出其中的相似處。使用自身的ニセコ鋼
板測試穿甲能力,350m穿透力25.7mm、1400m/20.5mm。
https://i.imgur.com/3EJUM4T.jpg
四、防禦:http://i.imgur.com/4BfpM6l.jpg
https://i.imgur.com/4usi18a.jpg
八九式中戰車的鋼板使用是日本製鋼所製造ニセコ
鋼板「にほんせいこうしょ日本製鋼所」。由於當時焊
接技術尚未問世,故各國戰車都是採用鉚釘固定法。
八九式前方砲塔裝甲為17mm 7度傾斜裝甲,首上裝甲為
垂直的17mm與接近40度的傾斜裝甲,首下為12mm約50度
傾斜裝甲。戰車防禦力來說在問世當時並沒有太差。但
是在太平洋戰爭後期對上歐美的戰車自然是相差甚遠。
總是廣為相傳的「機槍能夠打穿日本戰車」趣事,八九
式中戰車也是其中一員。M4雪曼上的白朗寧M2重機槍,
使用M2 AP彈,可以在 200m擊穿25.4mm的均質鋼板、在
600mm打穿17.8mm。
簡單來說,雪曼對八九式。在500m左右就可以用白朗寧
機槍掃射了,很大機會讓你打穿。但這是因為把八九式
拉到快20年後戰場,在當時他的防禦力不是說很差。
http://i.imgur.com/fDOEkQt.jpg
而在第一次實裝運用的 6-4地圖中,可威脅的武裝不少
,即便是.3吋的機槍,完全垂直著彈也可能在 50m打穿
http://i.imgur.com/rqlmlCf.jpg
五、戰歷:https://i.imgur.com/8CjxvGh.jpg
中國戰場
八九式中戰車在中國戰場大放異彩,由於當時的中
國軍隊缺乏反坦克的兵器,故實在是拿他沒有辦法。而
本身攻擊力不足的問題也沒有被發掘出來,但是機動性
則是讓當時的陸軍不滿。在平整的道路上雖然可以發揮
25km/h的速度,但是在路況差或是崎嶇地形速度僅剩下
8km~12km/h。難以配合作戰。在滿州事變時更是因為路
況太差而故障連連。
諾門罕戰場
日本陸軍首次的戰車對戰就是在與蘇聯的諾門罕衝
突。日軍除了八九式之外,還投入了少數的九七式中戰
車與九五式輕戰車。在與蘇聯戰車的交戰中(其主力為
BT-5、BT-7、T-26等)日軍發現自身戰車的主炮難以擊
破蘇聯戰車的正面裝甲。即便是當時日本十分新的九七
式中戰車也是難以發揮。
當時九七式中戰車主炮為九七式五糎七戰車砲,與八九
式主砲相比沒有多大變化,故此役之後的日本開始研發
一式四十七粍戰車砲。
太平洋戰場
太平洋戰場開打之後,除了少數的八九式有跟著參
加菲律賓攻略戰之外,由於主力已經由九七式中戰車代
替,能夠表現的機會很少。
而在即將戰敗的時候,由於前線缺乏戰車才又被抓出來
湊數,這時候八九式面對的美軍戰車等級已經相差甚遠
。即便是最初期型的M4雪曼正面裝甲,八九式的主炮零
距離都打不穿,而M4雪曼最初期的75mm主炮可以在兩公
里外貫穿八九式正面裝甲。
在1944年的萊特島(第7獨立坦克連 - 11輛)與1945年
的呂宋島(第2坦克師 - 30輛、第8獨立坦克連 - 11輛
、第9獨立坦克連 - 11輛)幾場戰役幾乎沒有任何戰績
(九七式中戰車有靠伏擊擊破幾輛雪曼)
而最後的八九式參戰紀錄是在沖繩戰役,戰車第27連隊
的11輛八九式中戰車,仍難難以抗衡M4雪曼。
六、結語:
八九式中戰車論出生年代,在當時其實不算太過落
後,而以首款國產的戰車標準來說還能算是不錯。但是
由於中國戰場的推進順利使得日本陸軍對戰車的研發沒
有如歐洲那麼急迫性。
直到諾門罕一戰與蘇聯交戰,才剛問世三年的九七式中
戰車都略淺吃力,日本陸軍才發現這個危機。
但是隨著緊接而來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大部分的研發資
源與能量又被轉移到其他地方,戰爭後期的資源短缺、
本身建造設備等等的因素,使得日本陸軍的戰車研發之
路充滿皺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