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是目前台灣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他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電
視製作碩士,曾出版多本著作,及擔任雜誌總編輯。他一方面可嚴肅談天論地,
另一方面又能輕鬆八卦搞笑;多年的視覺訓練及崇尚創意的性格,使他能大膽運
用視覺造型力量,橫跨文化知性與流行通俗領域。 「洛杉磯『加大』對學生的教
育是非常娛樂導向的。如果電影播放了十五分鐘,沒有讓觀眾想看下去,你就失
敗了。我主持節目也一樣,如果觀眾開機五分鐘,還沒聽到或看到想要的東西,
大概就會轉台。這是很公平的遊戲規則。」
「我最常和節目製作人說的是:『這不夠娛樂。』我認為,娛樂和水準無關,但
娛樂不止是講笑話、戲謔他人、說學逗唱而已,娛樂有很多面貌。」蔡康永畢業
後一心想當電影導演,返台灣後做過編劇、企畫、行政等工作,誰知藉著編劇長
才,一下被拉進了電視圈,今天成為了知名主持人。傳訊電視台走的是都會路線
,最高主管是導演徐克的太太施南生。蔡康永受邀開了兩個節目:一個是和方保
羅對談電影;一個是介紹全世界最新雜誌,全是資訊性極強的節目。於此同時,
TVBS-G創台,著名主持人張小燕出任頻道總監,銳意樹立風格,相中蔡康永主持
同類型節目,後來又開了《真情指數》,令蔡康永一炮而紅,奠定他訪談節目主
持人的地位。傳訊電視當初何以慧眼識英雄?蔡康永不明所以:「可以確定的是
,以施南生的脾氣,要的是一個有創造力、爆發力的主持人,而不是完全仰賴稿
子的。」
當年TVBS旗下不乏知名主播,蔡康永是剛竄起的新人,走青少年路線,自我風格
極強,當時確實讓電視台裡有些人不放心。蔡康永後來私下請教電視台老闆,得
到的答案竟是:「你很會聽別人講話,這個特質很少見。」接下來,蔡康永主持
過益智遊戲節目《俄羅斯輪盤》,同時又在《今天不讀書》裡展現豐富的知識學
養;跟著與徐熙娣合作《康熙來了》,將他推上事業高峰。
百變造型
蔡康永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百變造型。金鐘、金馬獎頒獎晚會上,他把一隻烏鴉
站肩、眼球裝、男人穿女裙等造型,玩得淋漓盡致。他說:「大眾通俗娛樂裡用
一點點控制的技巧,就能傳遞很多訊息。」最鮮明的例子,是四年前主持金馬獎
頒獎典禮時,蔡康永的肩上站了一隻烏鴉,乍看之下有點滑稽,卻極富戲劇效果
;後來這隻烏鴉在《兩代電力公司》節目裡,成為他的個人標記,也開啟他其後
不斷大膽創新造型的濫觴。對於這隻鳥的來歷,蔡康永一本正經解釋:這是他向
電影大師希區考克(又譯希治閣)致敬。希區考克曾拍了一部電影名為《鳥》,
他後來有次拍照,便帶著鳥入鏡。蔡康永說:「玩視覺,有時是一種策略,而且
還得配合當時需要。」他認為台灣主持界欠缺視覺想像力,尤其男性主持人被鼓
勵做造型的機會少之又少,「就像女明星美麗性感也是一種訴求,但也只能露到
不能露為止,能夠追求的畢竟有限,所以就得另外嘗試。」「我的造型都是和搭
檔有關,希望形成一種有趣的張力,兩邊對比下來有加分作用,能引發想像空間
。」蔡康永這種無視行規、大膽訴諸視覺的作風似乎有跡可循。他回憶中學時,
父親把昂貴的德國相機給了他,啟蒙了他視覺的敏銳度。後來到洛杉磯「加大」
學習電影製作,更提供他嚴格的視覺訓練和重要的人生歷練。蔡康永回憶他第一
次看到的好電影,是庫柏力克(又譯寇比力克)的《亂世兒女》。「那時候我高
中,看完覺得大開眼界,說不出為什麼被震懾。後來看史蒂芬.史匹柏(又譯史
提芬史匹堡)的《第三類接觸》也深受震撼,覺得電影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創作方
法。」
「看台灣和香港電影長大的小孩,會以為影像的殺傷力不過如此,但看柯波拉
(又譯哥普拉)的《現代啟示錄》和庫柏力克的電影,你會嚇了一跳。」蔡康永
憶述《現代啟示錄》的開場:男主角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下旋轉的風扇,然後慢
慢回憶到在越南轟炸的直升機螺旋槳,「你就知道這只有影像才辦得到。它把你
從受困的小臥房帶引到轟炸叢林,只要十秒,你完全無法逃脫它的掌握。」蔡康
永自美學成歸來後,曾從事電影評論。不像許多人都有崇拜的導演,蔡康永認為
能打動他,情感濃郁至為重要;凡實驗性過強或太工整的電影,即使是電影史上
重量級導演的作品,他未必愛看。他說:「我覺得電影創作,通常是由你的態度
而不是你的才華決定一切。」
出身世家
蔡康永的父親是上海復旦大學畢業的大律師,慣於與名紳巨賈往來,認同的品味
比較接近舊日上等人家的標準。小說家白先勇描寫《永遠的尹雪艷》裡面的場面
,蔡康永一點兒也不陌生。直到長大後,他才發覺外面的世界不大一樣。「我比
較幸運的是,接觸文明累積的東西比較多。」這樣的家庭背景讓蔡康永有餘裕去
學習電影製作,懂一點古董、古畫,也累積了一定的品味。一九四九年一月,滿
載著約九百名大陸人的太平輪在台灣海峽沉沒,船上多人喪生,船東正是蔡康永
的父親。蔡康永直到赴洛杉磯「加大」念電影製作時,有天收到白先勇的來信,
邀他到聖塔芭芭拉修改一個電影劇本,才在白先勇提供的剪報上,第一次清楚看
到太平輪沉船的報導。「這有點像我家庭背景裡的一個逗號,但和我幾乎不發生
關聯。」「這意味著我父親的那段人生路已走完,他該經歷的都已經歷過,父親
有點覺得『這些事情你都不用知道,跟你沒關係』。於是對小孩的教養也是只要
你活得開心,不會出太大狀況就好。」蔡康永是家中獨子,有一個姐姐,父親過
了五十歲才有他,母親則在他讀大學時過世。父親對他,基本上頗為放任和溺愛。
「他很多方面都沒要求我達成現實世界的理想;他大概也看到我從小到大雖不是
遵循主流,但一直還不錯。我的家庭背景也沒提供我任何出差錯的條件。」蔡康
永解釋,他父親的心態多少有點:你再怎麼了不起,難道能比我開輪船公司了不
起嗎?你再怎麼悲慘,也不會像我被告到身敗名裂那麼悲慘吧?
無為管治
蔡康永父子間極少交談:「他那輩的中國人不覺得溝通很重要,一家人要做到的
事情,不包括密切溝通在內。」蔡康永說,父親在飯桌上從不談遇到什麼困難,
或是對朋友的評價。父母親應酬多,兩人常很晚回家。一般家庭裡媽媽帶著小孩
去看病、下課後陪小孩做功課的畫面,在蔡家裡看不到;他下課後,都有保母打
點一切。「所以我看到別的父子關係的確很詫異,像父子一起去打球、爬山;我
家很少一起旅行,家人也沒什麼互動。」蔡康永念書時住校,大學起離家,後來
出國,算起來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不長。相較於他的搭檔徐熙娣和媽媽很親近
,蔡康永很難想像自己錄影時,媽媽一直在旁觀看;交了朋友必須帶回家;甚至
二十歲了,還和媽媽住在同一屋簷下。父親對他最深的影響,正是這種無為和放
任。「我覺得人與人之間不要管太多比較好。以我有限的人生經驗,人際關係出
問題,都是互相管得太多。那是出於愛?惡意?還是控制慾?各種都有,但我沒
見過管太多而彼此還能和睦相處的人,反而鬆散地生活在一起,大家會過得比較
舒服。」
http://www.readersdigest.tw/article/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