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與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分屬兩岸第一個優先自由經濟區,坦白說,高雄還是先行者,但兩個自由經濟區發展境況,確實有天壤之別,上海自貿區揭牌不到1年已有862家外資企業(含台商)進駐,對照高雄示範區卻一事無成,還從唯一的優先示範區變成6海1空外加生技園區的8個示範區,優先變不見,與其他7個示範區一起排隊等待中央各種措施。
高雄示範區原本有優先之優勢,為何會有今日局面,中央政府與高雄市政府應各打50大板,首先談中央政府責任,明明有些工作不需要「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就可推動,如國際醫療,教育創新、金融創新,但一拖就快兩年才提出,原本這些點子或創意是可給高雄人帶來一些振奮士氣,如今每個示範區都可提出,高雄無疑喪失其優先性,中央政府也喪失展現示範區興利的機會。
形之下,高雄市政府缺乏主動出擊,也是一事無成主因。如這兩年間,市府其實也可以掛牌成立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專責機構,統籌未來工作,突顯市府對優先推動高雄示範區的決心,同時也應明白,台商回流與外商不願投資的困難點,在土地供應,市府這兩年好好做,說不定已規畫取得相當數量土地,供招商使用,此刻不是就派上用場。
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規畫也不是那麼一無可取,「前店後廠」及「虛擬化」兩個概念,上海自貿區也借用,僅管目前僅規畫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4區為上海自貿區,但透過「前店後廠」及「虛擬化」這兩個概念運作,其影響小到浦東新區大到整個長三角16個城市,這也就是外資一片看好之主因。
對照高雄市政府也委託中山大學進行「高雄市自由經濟示範區產業方案」努力要與中央規畫接軌,初步規畫6大產業,國際醫療、國際物流是與中央接軌,其他4項中國際金融若無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高雄市政府不可能達成,其他3項市政府有機會達成,但具體規畫方案在那裡?高雄市到目前為止沒有整體旅遊規畫、人才規畫以及全市總體產業與個別產業規畫,因此高雄市政府要想讓示範區落實實踐還須花更多心力。
前些日子上海市政府王新奎主任到訪高雄,有短暫交談,從談話中,上海市經濟(產業)規畫與全球生產網絡或區域生產網絡已準備透過上海自貿區進行連結,因此上海市配合重視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發展成果指日可見;對照高雄示範區提出MIT製造中心構想,是個好想法,但高雄市或台灣的產業規畫中,若缺乏全球生產網絡或區域生產網絡連結,屆時MIT製造中心可能成為空想。(作者為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2000837-2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