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http://www.bananadaily.net/cat/95/node/160401/6213
從一個「鄉下城市」躍升為台灣「第二大城」,那些年老胡為臺中做的事
文章文圖多,但內文寫到幾段
而從國家統計局的歷史資料來看,臺中的確也是得不到太多中央補助。從2002~2013年,
在中央統籌分配款、補助款與協助款的項目上,臺中光是比高雄就整整少了2206.59億的
輔助經費。(已包含省府給予臺中縣市的補助)
如同高雄,臺中新增的24萬就業人口中並非都是新增移入或新成年的勞動力,也包含了失
業率下降的結果。其中,大約有3萬人(13%)是受惠於中部科學園區的推動。其餘的絕大多
數(87%)則較多樣,主要為臺中自辦的各個產業園區與老園區重新招商,以及商業、服務
業的重新活絡運轉。在中央支持的中部科學園區真正發光發熱前,臺中持續靠自己多元化
推動發展。
雖然相對於已成熟的新竹科學園區與南部科學園區,中部科學園區發展仍顯緩慢。但從樂
觀面看,正因為中部科學園區尚未真正發揮效果,臺中反而能對此園區之後的發展,報以
更多的希望。
這恐怕與臺中急速發展的工商服務業以及其所帶來的大量新增就業職缺是相呼應的。但這
些職缺會不會是低薪工作呢? 低到讓人住不起,更不要說生孩子?
這個問題也能從人口統計中得到答案。普查統計顯示臺中的人口自然增加率也非常的高,
如果單看10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臺中的粗出生率高達千分之9.12,是全國第二高。這顯
然說明瞭臺中近年來是呈現一個 相對高速發展又生活不會太難的狀態,否則不會有如此
大量的青壯人口移入又同時敢在這裡落腳生孩子。
而這張表中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點,即是臺中僅在這12年間就追上高雄的另一個原因,似
乎跟高雄人口大量外移有關,一個有巨量中央補助的老牌直轄市為何會有這種現象? 嗯..
..但高雄的故事並非本文主軸,我們就不多作探討了。
那麼,在中央補助的短缺之下,台中如今產業復甦及就業人口增加的繁榮景象,會不會是
因為巨量舉債,用「債留子孫」來達到成長的呢? 似乎也不是。根據財政部的統計,事
實上臺中市的債務狀況還是五都最健康的。顯然這主要也是這個城市的建設傾向量力而為
,追求高性價比的結果吧。 有多少人口,才做多少建設;有多少預算,就在預算內找尋
最佳且可行的解決方案。?
當初一個缺人、缺錢、缺補助且因產業外移而陷入發展泥悼的省轄縣市,能走到今天這種
地步,在許多經濟指標趕上老牌直轄市其實相當不容易,尤其考慮到高雄的發展已經相當
不錯了。(稍微逾越一點的說,臺中這種表現恐怕能稱為奇蹟了)
雖然過程中並非一切都盡如人意,那2200億的補助經費差距 和496億的極低債務 也說明
瞭為何臺中各種建設都是傾向最 划算 與 高效益 ,而非單追求外表的華麗與完美。但是
對照12年前最初的條件和12年來藍綠在中央的 「照顧 」 ,再看看臺灣各地過去30年的
條件與發展,真的是沒有一個縣市能在這樣的逆境中取得這樣的速度與成就。
從12年前到現在,從當年的艱難條件到現在的發光發亮
正如許多網友所言,臺中真的實現了菑v的家園自己蓋。
評論:
台中用12年一點一滴的往上爬,花媽每次講話卻好像忘了她已經幹了10年,還要別人給她
機會
所以花媽不要再怪中央不給力了,都給你10年的錢了,最後一句中央都重南輕北啦,這10
年中央又給了台中什麼?這篇文章剛好可以打臉。
科學園區雖然可以提供就業機會,但高雄270萬人的就業難道都只靠園區、加工區?
工商服務健全的發展才有良性循環。什麼事都怪重南輕北,根本是假議題。你根本也不用
舉債建設,別忘了台中都還沒有捷運。
老胡啊老胡 經營了那麼多年 相信歷史自有公評
雖然我也肚爛你的 BRT 歌劇院還沒弄好就開放 還有台中塔
可惜最後被佳龍整碗捧去
高雄最悲哀的就是還不用投票 你就知道當選人是誰了
我只能自我安慰,人少也好,到時候調回高雄,房價跌了就可以便宜置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