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我也是小小的精神科從業人員,
針對原PO母親這樣的狀況,
我也提供一些看法給大家參考,
順便釐清有關精神醫療的一些觀念…
1. 物質依賴或濫用到底是不是精神疾病?
所謂的物質,包含很多常聽到的名詞,
例如:毒品、酒精、香菸,甚至是強力膠…等,
都可以算在這個範疇內,
在目前的精神科診斷準則系統DSM-5中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
已經將依賴跟濫用整合在一起,統稱為物質使用疾患,
而且會根據物質使用對功能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分嚴重度。
簡單來說,物質使用的確是精神科可以治療的疾病,
但需不需要到住院治療,倒是必須根據患者的狀況而定,這個稍後會提到。
2. 有精神症狀就一定是精神疾病?
什麼是精神症狀呢?
說說幾個生活中常見的詞,
例如:失眠、焦慮、憂鬱、情緒不穩,
甚至是聽起來很嚴重的幻聽、被害妄想、自殺想法、殺人念頭…等,
這些都叫做精神症狀,但有精神症狀並不代表個案就有精神疾病,
要構成精神疾病的診斷,有個最重要的條件─
『這些症狀引起臨床上顯著苦惱或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功能減損』
說白話文就是…患者的精神症狀會導致困擾、甚至會影響到功能,
才能確診為精神疾病,而功能有很多面向,
除了社交跟職業,還有學業、愛情…等,
所以並不是有精神症狀就可以確診為精神病。
另外,要是有另外一個明確的身體疾病而導致的精神症狀,
這樣的狀況也必須先被排除,
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導致情緒高昂愉悅,
這樣的並不會被診斷為躁症,
反而會稱為『甲狀腺機能亢進所致之情緒疾患』。
3. 精神疾病一定要住院治療?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重點就在上面第二項,
患者的症狀表現有沒有達到精神病?
有的話接受治療才有意義,
而且治療有很多種,
包括門診、住院、社區復健中心、康復之家…等,
住院治療只是治療的其中一種,
精神科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安排最適合的治療,
住院治療也分為開放式病房與封閉式病房,
前者很像是一般內外科疾病的住院模式,患者可以自由進出病房,
但後者就剛好相反,基本上就是一個被關起來的狀態,也就是被限制人身自由,
所以如果要讓患者進入到封閉式病房住院,
醫師一定會謹慎評估,而且要經過患者同意。
當然,一般而言嚴重的精神病患者通常不會認為自己有精神疾病,
也就是所謂的病識感不佳而不願意接受治療,
這時候醫師就會更加地慎重評估強制住院這個選項,
但這邊也希望大家知道,
被限制自由的感覺相當不好受,
所以強制住院真的是必須相當謹慎,
且通過層層條件與關卡才能被執行。
4. 什麼是嚴重病人?什麼是強制住院?
目前台灣的精神醫療都會遵守台灣的『精神衛生法』,
而在精神衛生法中對於嚴重病人與強制住院有詳細的明文規定,
建議大家可以自行Google關鍵字下去查詢會更加清楚。
而一個患者能不能被強制住院,
就是取決於該患者是否有達到嚴重病人的狀態,
且在這個狀態下出現自傷、傷人之行為,或是有自傷、傷人之可能性。
5. 精神疾病會好?精神疾病不會好必須一輩子吃藥?
精神疾病有很多種,每一種精神疾病的預後都不一樣,
某些『慢性』精神疾病在確診後的確就不會有所謂的『痊癒』,
只會有『精神症狀明顯』、以及『精神症狀改善或穩定』這樣的區別,
但也希望大家對於這類的精神疾病不用過於恐懼或排斥,
大家應該都知道糖尿病跟高血壓這類的慢性疾病,
確診後大多也都是必須一輩子服用相關藥物才能控制症狀,
慢性精神疾病也是一樣的道理,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症狀起伏做藥物上的調整,
也會注意精神科藥物是否會對患者產生隨著療效而產生的嚴重副作用,
若該藥物對於疾病的治療效果已經遠遠低於服藥後的副作用,
醫師理所當然就會選擇另外一種有療效且副作用又比較少的藥物。
另外也要提醒大家,
同樣的藥物用在相同診斷的不同患者身上會有全然不同的結果,
並沒有哪一種精神科藥物是絕對有效或是絕對無效的,
而且…只要是服藥都一定會有副作用,
但若如上面所說的,當治療效果遠大於副作用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醫師就會考慮使用這樣的藥物治療病人。
以上,先分享到這邊,也歡迎版友們有問題都可以提出來討論,
精神科是個很特別的科,精神疾病也是一門特殊疾病,
有些時候治療並不單純只是為了減少症狀,
而且會考慮到患者、甚至是主要照顧者、所處在的環境等因素,
醫師必須仔細評估這些因素,才能給予患者最適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