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cfd (哇!)》之銘言:
: 例如,騎乘自行車10公里,可以減少0.56公斤的碳排放,以國際碳交易市場行情,最低每公
: 斤1美金計價,0.56公斤約值16.8元台幣。市民每騎乘公共自行車10公里,就可以取得16.8
: 元的「高雄幣」,一個月下來就可以換算超過500元的「高雄幣」。
自己是單車族,拿這個來舉例:
雖然概念是好的,但是早就有環保集點greenpoint在做了。
而且最要命的問題根本就沒有觸及到:單車通勤
單車通勤的問題一直都沒人嘗試解決過,包含吳這次提出的高雄幣也算冷飯熱炒而已。
依照新聞(以及目前的集點)來看,所謂的"自行車"都只是公共自行車。
公共自行車則具有定樁的問題,基本上最多使用的人應該就是捷運站附近的移動。這樣的
距離一趟大概都在1公里內,而再加上使用的頻率的話...這16.8元/10公里誘因在哪?
假設以通勤/通學來說都有2公里的移動的話,2公里*5天*4週*16.8元/10公里=67.2元
這才是民眾一個月可以換得的高雄幣。而且這所謂的"民眾"很大一部分是學生,畢竟要騎
一公里的車還要進行捷運接駁的話,習慣使用機車的高雄市民還是會騎機車。
依照高雄市民的想法,"才省這一點錢我為什麼不騎車?"
不會用的就是不會用,會用的一個月也才67.2元,要怎麼吸引民眾使用?
而且這些學生也是一樣,沒有足夠的誘因的話還是會"滿18歲就去考駕照順便買輛機車"。
所以我認為最理想+幻想的解法就是:將私人單車納入獎勵規範。
將私人單車納入規範的話,吳所說的500元/月可以非常輕易達成,甚至可以遠遠超過。
一天10公里的通勤通學很難嗎?對自行車通勤的學生來說不難吧?
單趟5公里的話也才是從美麗島站到前鎮高中站的距離而已。
67.2元和500元哪個吸引人?那些一天30K以上的超級通勤族更等於一個月多1500元。
但單車通勤族在目前的環保集點APP和吳益政的高雄幣體系中"一毛錢都拿不到"。
這不是很詭異的事情嗎?
騎單車通勤一個月可以多不少錢還可以省下騎車的油錢保養等等、而且還可以順便培養運
動習慣,豈不樂哉?而且還可以減少空汙咧。
(別跟我說冬天騎自行車當人體清淨機,你騎機車會戴口罩腳踏車不會?都有相關產品了)
更甚者,除了通勤通學以外休閒移動也靠自行車的話能不能更省?可以。
況且腳踏車還可以上捷運。
這樣才算是誘因啊!
對於年薪三百萬的高雄板鄉民來說沒差,但是高雄板鄉民口中的高雄人一個月才22K,若
有單車通勤的獎勵的話,與機車的油錢保養一來一回,搞不好差到2000元都有可能。
月薪的10%耶。
==
說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實行上要怎麼認定里程都還是很大的問題,看是要搭配單車登記
與行車記錄APP雙管齊下還是如何,政府總有辦法解決。
怎麼樣,候選人還是市政府要不要聘我當線上特別顧問,一切都好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