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議題說了好幾天了。套用鄉民的梗
韓國語可以離開校園回家去嗎
我非常贊成大家說的語言,尤其是各自的母語可以自我薰陶,在家深入
但我始終還是認為在校教育不是只是要教你一種語言
而是要傳承一種文化
各種文化彼此衝撞才能互相包容
迸出新滋味
在家是深在校是廣。要先看得廣才能選擇並走得深
這是要相輔相成的甚至缺一不可
共勉之
※ 引述《windcanblow (戲謔人生)》之銘言:
: ※ 引述《ives522 (manson)》之銘言:
: : 語言應該是一種淺移默化的學習
: : 試想如果你在家的母語是台語,學校教你客家話,原住民語,你回家會使用嗎?
: : 不使用學過就忘了
: : 而且真正的內化其實不太需要用所謂‘’教學‘’這個動作
: 不管是哪一種語言都需要教程,才能以最完整穩定的方式讓它永續地傳承下去,
: 所以你說的內化,其實只是母語放養。
: 母語放養不是什麼壞事,畢竟一個強勢語言怎麼放養都沒差,
: 因為使用的環境不只是家庭,而是泰半的社會,
: 你就算家裡教壞了或懶得教,外面也有人隨時能拉正。
: 但是當你的母語不是強勢語言的時候,光是靠家庭內化恐怕就不太夠了。
: 一個小孩整天在外面都是用國語跟別人交談,回到家當然也是習慣用國語,
: 老人家講母語,小孩子反而覺得討厭,因為聽不懂,不常用。
: 再加上現在學童在家時間越來越短,這種狀況是要怎麼傳承?
: 母語放養越來越困難,這是社會現代化的問題,一環扣著一環。
: 可能有一天小孩子長大了,終於理解親情血脈是怎麼一回事,
: 開始想珍惜家人,傳承家族精神的時候,才在可惜母語沒學好,
: 而會講的老人家也已經走光了。
: 但最大的衝擊仍然是過去政府曾強制性的抑制母語,把整個問題惡化。
: 如今很多舉措恐怕都是種贖罪的概念。
: 正因為有這樣的遺憾,是以人們贊同母語教學,
: 即使大多數政客都只是在操作議題,而母語教學也常流於形式,
: 就算它能系統化,也沒有足夠時間,可是走一步是一步,
: 整盤打翻,那不就是要從頭來過嗎?
: 況且老人們也不可能從棺材裡跳出來教孫子了。
: 所以我是覺得,不要因為一個以實用性當理由否定母語教學的公眾人物,
: 就把這議題導向很不好的地方,也不要再等到錢淹腳目,
: 才在遺憾自己毫沒文化失了傳統人文的根,那就是回頭路。
: 要知道新北市前幾年才開辦了東南亞母語教學。
: 這種友善新住民的政策難道也是浪費時間嗎?
: 台灣人都願意替外來的國民作這種傳承的努力,
: 怎麼對於守護自己的文化就這麼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