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Tod_MwCPVA
來賓
高雄市議員 吳益政
台灣勞工陣線主任 洪敬舒
台南新芽協會理事長 嚴婉玲
高雄市國土研究計畫案顧問 鄭安廷
個人心得
雖然不喜歡中國用語,但尊重原標題複製貼上。
討論內容從薪資、產業組成、勞力需求到社交環境都有提。
來賓提到高雄人口成長黃金期是195X~198X
加工出口區、工業區、中油設立年代,也就是勞力工業需求極大期
但回頭想想,如果把以前成功經驗再次複製,也只是吸引到勞力型產業
(當然如果產業升級情況就不會如此)
受惠的依然只有廣義上理組相關人材,對文組是沒有就業吸引力的
另外有提到,應該讓在地既有產業獲利方式改變
不局限在像模擬城市一般的把A建築物直接拉到你城市中增加工作機會
個人認為整集討論最有趣的一句話是
"選舉沒人要聽這些"
離題的個人心得
所謂往台北遷徙表面看是受到重北輕南影響
而重北輕南這句話是假議題,充其量只是發洩用的氣話,或者是選舉話術
世界各國皆然,非勞力人才會往資訊交流容易的地方移動
就算是勞力人才也會往需求高的地方移動(如上所說195X~198X)
如果硬要討論,我居住的地區是舊高雄縣區邊疆地帶
那也該喊重市區輕郊區
不過實際上施政是為了建設,本來就是投資在回報率相對高的地方
此處回報率不是指金錢,是當地就業、發展、便利等
對一人有用的建設固然應該保障,但對一百人有用的建設更應該施行
而地區平衡這個論點除了字面上解釋
更大的原因可能是本來想建設的地方成本已經遠超過新地點
土地取得成本、過度密集沒有空間、勞動力需求量不足等
所需額外增加的一個區域中心
因為傳統上的城鎮發展是有人集中才發展起來
會有新式的先造鎮再引入也是為了解決人口密集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