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一下
愛河本身屬於潮川型河流,也有稱作感潮型河流,意思是愛河的水組成有兩種
1.上游八卦寮那裡下來的淡水,再更上方屬於下淡水河(高屏溪)的支流
2.下游出海口高雄港海水順著河道進來的海水
愛河全長約12公里,從仁武八卦寮到五福橋(高雄橋),一般高雄人講到愛河多半是講建國路到高雄橋這段
只要是低於海平面的河段,海水就會流進來,所以中下游幾乎都是海水,差別在含量多寡而已
冬天上游下來的淡水量少,下游可以接近90%的海水
也因為大部分都是海水,所以還沒有工廠的年代魚群會從高雄港洄游往上
例如旗津有個很有名的烏魚拜媽祖的故事,裡面提到烏魚洄游回來要離開高雄港出海前會在水面上跳躍向媽祖致敬
那麼烏魚洄游到哪?就是現在寶珠溝那邊的灣仔內,早期名字叫烏魚港,也是烏魚洄游的極限
早期把能靠船(小舟)的地方稱為港(港仔)
再往下游還有以前叫鯛仔港的大港和大港埔(埔是岸邊平地的意思),位置是現在的火車站前後
魚群有自己喜歡的海水鹽淡度,這決定了牠們可以洄游到哪裡
按照早期的地理名稱來看,至少寶珠溝那裡還是都有海水的
所以問愛河水能不能喝,其實就只是問海水能不能喝而已
如果有人覺得海水能喝,那麼這個人不是ㄎㄧㄤ了就是天賦異稟
或是老師沒教
台灣鄉土教育真的不能等